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科隆 扑鼻而来
作者:撰文_雷涛 供图_德国国家旅游局 雷涛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18-12-07

莱茵河畔有座温柔的城市,还未靠近,它的香味就已经抓住了每个人,让人再也无法逃脱。大教堂的钟声讲述着47与11的调香故事;巧克力喷泉中的朱古力像极了毕加索和鲁本斯画作里的那一抹褐色颜料;古集市广场旁的餐厅里刚煎好的香肠配上无与伦比的库尔施啤酒,待阳光从哥特式的窗户照进来,浪漫香味满满一城。

1.jpg

47与11的故事

开车进入科隆,第一眼一定会看到一个醒目的广告牌,上面用德文写着一段话,译成中文大概是:“4711,真正的科隆之水。”这不仅是对香水的宣传,也是对科隆这座城市的宣传,因为科隆水让世界认识了科隆这座城市,科隆也成就了科隆水这种香水,尽管巴黎的香水远近闻名,但科隆香水却更古老,科隆香水才是世界香水的鼻祖,中文里面,人们总习惯称科隆水为古龙水。

电影《闻香识女人》里,失明的退伍上校与刚刚结识的年轻女郎那一段风情万千的探戈舞步令人印象深刻,上校赞美那位年轻女郎身上的欧吉维姐妹香皂(Ogilvie Sisters soap)味的对白也堪称经典。古龙水4711淡淡的皂香味往往与使用者浑然一体,带来一种天然的高贵之感,比其他香水,更能打动人心。

4.jpg

【古龙水】古龙水(也译为科隆香水),法语名为“Eau de Cologne”,德语名为“K lnisch Wasser”,意思为“科隆之水”。现行的香水行业默认标注的标准都是按法语来命名的,eau在法语中翻译成水或海洋,de当于英文里的of,cologne为K ln(科隆)的音译。

1690年,意大利一位叫做费弥尼的理发师在“匈牙利水”配方的基础上,增用了意大利的苦橙花油、香柠檬油、甜橙油等,创造出一种甚受欢迎的盥洗用水,并把配方给了他的后人吉欧凡尼·玛丽亚·法里纳(Giovanni·Maria·Farina)。后来法里纳迁居德国科隆,1708年的一天,吉欧凡尼·玛丽亚·法里纳写信告诉他的哥哥:“我发明了一种香味,能让我联想起意大利春天的早晨、雨后山涧的野水仙以及柑橘花的味道。”第二年,法里纳兄弟成立家族企业,在科隆推出这种“香味”,并用居住城市的名字叫它“科隆水”。科隆水一推出就广受欢迎,之后科隆水的各个品牌便相续推出,其中就包括经典的4711科隆香水。

4711是经典古龙水的杰出代表,这款香水曾受到法国及俄罗斯皇室的推崇。为了保持产品的优良传统和消费者的美好记忆,300多年来,4711的外包装一直保持着它的雀绿和金色这两种法国宫廷颜色。

许多人不明白古龙水前为什么会加“4711”这样的数字,其实“4711”只是两个门牌号码而已,当时生产古龙水的工厂前门门牌为47号,后门门牌为11号,工厂厂主便把这一款香水命名为4711。

2.jpg

科隆随处可见的古龙水广告。

欧洲的男士们特别喜欢古龙水的香气,由于古龙水不加定香剂,所以不能留香,他们喜欢在洗澡后往身上喷洒这种清新柑橘味的香水,因此早期的古龙水被看作是“男用香水”,但古龙水可不只为男士使用,女款古龙水也同样令人着迷。

科隆香水的精油浓度在4%~6%之间,是香水中味道最淡的一种。此香水的香调为柑橘调,前味为香柠檬、柑橘和苦橙叶,中味为橙花油、迷迭香和玫瑰,后味为麝香。法里纳从她的故乡引进了香柠檬、酸橙、柑橘,她认为这种地中海香气令人感到愉悦,能激发想象力。法国文豪伏尔泰想必有同感,他曾评论这款香水说:“我终于找到了能提振精神的香味。

男士使用古龙水,有一个手法会让很多女士倾心,早期的古龙水是装在瓶中,没有喷头的,所以也留下了一个优雅的香水使用习惯—把香水倒在手中,两手轻拍,然后拍打在颈部或者身上。这个手法至今还在一些欧洲年长的男士中保留,他们认为男士用香应该低调,区别于女士握着复古香水瓶上的喷头张扬地喷洒。

3.jpg

科隆中央火车站大幅的“4711,真正的科隆之水”成为科隆百年不变的象征。

香水的出现与“味道”有关。长达很多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人误以为不把身体暴露在空气中,就可以减少生病。于是他们养成了几乎不洗澡的习惯,为此他们想了许多办法来遮盖令他们自己都难以忍受的体味,比如使用香油、香粉等等,但这些都不实用。科隆香水一面市,立刻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科隆选帝侯克莱门斯·奥古斯特每个月订购40瓶科隆香水。容量只有220毫升的这一小瓶香水的价格相当于他手下官员的一个月薪水,相当于现在的9000多元人民币。在法里纳香水工厂博物馆,人们可以看到墙上悬挂着一幅幅当年欧洲王室使用香水后颁发给法里纳公司的奖状,其中一幅的颁发者是拿破仑。由于拿破仑本人非常钟爱古龙水这种淡淡的味道,这也影响了他的士兵们,拿破仑时期,驻在科隆的法国士兵回到故乡前都会买4711送给妻子和恋人。法里纳科隆香水的味道300多年来保持了原样,但它的属性已经不同。起初它被用来遮盖体味,现在人们用它传导香味。

5.jpg

啤酒、香肠和猪肘,德国的经典味道。

啤酒配香肠,再加一个猪肘才“科隆”

带着满身香味,从4711香水店出门,不远处就是科隆的古集市广场,从古罗马时期至今,这里都是非常热闹的中心区。过去这里是热闹的集市,如今这里保留了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今天,酒吧、餐馆、商业街在这里依然井井有条,一如往日的繁华。广场中间,有一座喷泉雕像,这就是传奇人物简·冯·威尔特(Jan·von·Werth)的雕像,浮雕下是他征战中传奇故事的场景。

古集市广场的西侧是科隆市政厅的塔楼。建于14世纪的科隆市政厅结构非常复杂,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市政厅被严重损坏,但历史悠久的市政厅只有部分重建,并且修复成了现代风格。高达61米的市政厅塔楼上现在共有124座雕像,从耶稣和他的门徒,到古罗马的将军,甚至还有近代的政治家和音乐家。站在科隆市政厅,就会感觉到被数不清的啤酒花园包围,无论男女,都会举起酒杯讲一句:“为了一切,干杯!”而啤酒杯旁边就是一份颜色和味道都非常诱人的地道科隆煎香肠。

6.jpg

身着华服的科隆人正大口喝下口味难以捉摸的库尔施啤酒。

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已经用大麦﹑小麦﹑蜂蜜等制作出了16种啤酒,但当时的啤酒是将麦芽面包弄碎后加水发酵而成的,与如今的啤酒有相当大的不同。啤酒的酿造技术是由埃及通过希腊传到西欧的。中世纪以前,啤酒多由妇女在家庭酿制,那时妇女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制作面包和酿制啤酒。到了中世纪,啤酒的酿造已由家庭生产转向修道院﹑乡村的作坊生产,并成为修道院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修道院的日常主要饮食是面包和啤酒。中世纪的修道院,改进了啤酒酿造技术﹐与此同时啤酒的贸易关系也建立并掌握在牧师手中。中世纪,在欧洲可用啤酒来向教会缴纳什一税﹑进行交易以及向政府缴税。

在中世纪的德国,啤酒的酿造业主结成了坚犟的同业公会,但当时的啤酒酿制技术并不是很稳定,常常出现酿造失败的问题,那时德国的传统迷信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女巫的作怪,将女巫们都活活烧死。直到人们发现加入一种啤酒苦味加料剂就可以让啤酒酿造过程得以稳定,这样,女巫们的可怕刑法才宣告结束。

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纯正啤酒法》,法令规定了德国制造啤酒只能使用大麦芽、啤酒花和水这3种原料。从此,德国啤酒就成了纯正啤酒的代名词,也因此只要提到德国啤酒,品质必然非常有保障,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食品规范法规。如今,对于德国的啤酒酿造厂来说,坚持啤酒法的纯度标准是无可争议的事情,他们特别坚持不使用任何添加剂,这不仅仅是法律的问题,更多的是基于他们高尚的伦理价值观,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世事变迁,依然丝毫没有动摇。

7.jpg

香肠店的橱窗被各种香肠装扮得非常有趣,让人想要立刻推门进去。

德国人将喝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各种不计其数的酒馆、酒屋、小客栈、啤酒花园挤在古老的石板街上。在德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其自己品牌的啤酒,所以,想要统计出德国到底有多少种啤酒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科隆的古集市广场走走,放眼望去,所有的桌上都必定是库尔施啤酒(Klsch),不用想,科隆这座城市啤酒品牌代表就一定是库尔施啤酒了。

库尔施(Klsch)是科隆当地的方言,在科隆流行一句笑话说“库尔施是世界上唯一能喝的语言”。库尔施啤酒是科隆本地所生产的地方啤酒,并未外销,但这种啤酒越来越受到外界的推崇,纽约时报曾大力宣传库尔施啤酒,这让很多美国人都跑到科隆来找库尔施啤酒喝。“世界啤酒指南”的作者麦克·杰克森说:“库尔施啤酒是一种高度发酵的淡啤酒,这种啤酒极为细致而且难以捉摸,有些德国人喝库尔施啤酒的时候仿佛在品香槟,库尔施啤酒正是以这种仿香槟酒的风格令所有品尝者难以忘怀。”库尔施啤酒比一般的淡啤酒稍微再浓郁一点,却又比淡啤酒更没有苦味,是一种热发酵的啤酒,口感极佳。

放下手中的啤酒杯,拿起刀叉,切下一块香肠,慢慢放入口中,听餐厅外教堂整点的钟声在莱茵河上回荡。德国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由于偏好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各种香肠以及烤猪肘。他们制造的香肠种类起码有1500种以上。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而对那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吃完它。

8.jpg

库尔施啤酒就该属于莱茵河畔的科隆,因为它的香味也是浪漫的。

在科隆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美味的香肠,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施拉哈特普拉梯套肠,香肠用猪血和猪油制成。美味的施拉哈特普拉梯套肠,使得科隆整座城市充满了香味,随便推开古集市广场旁一家餐厅的门,眼前满是熟悉的感觉,棕色的木质墙板,老式的电话亭,温暖的灯光,带些碎花的桌布,白发的侍者微笑着点头,都和心里深处的浪漫记忆里的画面极其相近。随便选个位子坐下来,似乎从中世纪用到如今的木椅子都在讲述所有和德国香肠有关的故事,或许侍者会不紧不慢的走来问你要点些什么来吃,若是一个人去,并且食量不是很大,千万不要说自己想吃一个烤猪肘,如果要了,等看到实物时定会非常吃惊。

烤猪肘是著名的德国特色美食,到了科隆当然不能错过烤猪肘,烤猪肘在科隆可不像在慕尼黑配土豆球,在柏林配豆子,在科隆的烤猪肘除了搭配酸菜外,还有其他更多的配菜,这样的搭配,使得烤猪肘的味道也更加美味。传统的烤猪肘做法是先用啤酒和盐腌制并抓揉猪肘使入味,然后先蒸再烤。这样既去除了油脂,又保留了猪肘的胶质和水分。猪肘的表皮酥脆,而里头的肉软嫩又不油腻,肉质鲜美、松软多汁。

10.jpg

【半只鸡】在科隆餐馆的菜单上如果看到"HalveHahn"(half chicken)——中文直译为”半只鸡”,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半只鸡,这道菜其实是香肠配面包,不要被名字误导。

当香肠、库尔施啤酒,以及大猪肘摆在复古的餐桌上,科隆的所有味蕾似乎顷刻间全被打开,这样的香味,飘在这样古典的地方,连拿破仑都忘记了要回法国去。

9.jpg

在科隆,无论哪家啤酒花园、餐馆和小酒馆都可以看到库尔施啤酒的身影。

莱茵河上的朱古力香味

吃完烤猪肘和香肠,饭后甜点一定要来一块科隆巧克力。博物馆刚刚做出的巧克力才算完美,只需从古集市广场沿着莱茵河往下走走便会看到莱茵河上的那座像军舰一样的建筑,那便是科隆的巧克力博物馆。

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那座甜蜜的巧克力梦幻世界在科隆就如实的存在,有人说喜欢巧克力的人就一定会爱上科隆,这绝非言过其实,尽管这座博物馆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科隆人却为此引以为傲。一步步接近巧克力博物馆,那浓浓的可可味即随莱茵河畔的清风飘送过来,恍惚间以为到了电影里的那座梦幻世界。

11.jpg

古集市广场在等待施多威克巧克力的孩子们。

科隆无疑是德国的巧克力之都,施多威克巧克力工厂(Stollwerck)就位于此地,科隆的这座巧克力博物馆就是为了纪念施多威克150周年庆典而建立的。这里已经是除了科隆大教堂外,科隆的另一处地标了。为了让大家了解巧克力的诞生,博物馆把从可可的种植,到巧克力的整个制作过程都完整地展示出来。馆内的玻璃房简直就像把南美的可可园搬到了科隆,配上旁边的可可提炼过程的图片展示,可以让游客很容易就了解整个巧克力制作过程,博物馆的主题从“穿越时空的甜蜜之旅”到“走进可可”,再到“巧克力工厂“以及特别展厅的“从上帝的饮品到奢侈的商品”,一系列的精巧安排,让德国人的严谨也变成了浪漫。

12.jpg

巧克力喷泉会瞬间让科隆变得无比浪漫。

制作松露巧克力的设备上,许多黄色带格子的盒子也能立刻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溶化了的巧克力液体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注满一个个小黄格子。随后机器带动黄盒子上下、左右摇摆,巧克力就会在逐渐冷却过程中填满模具,不留气泡。随着巧克力外壳变硬,松露粉末就会注入进去,诱人的松露巧克力也就制作出来了。巧克力博物馆里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博物馆中央的那座巨型巧克力喷泉,常年向外喷涌着朱古力,如丝如棉的质感,伴着朱古力独有的香味,这座小小的巧克力喷泉让科隆瞬间浪漫起来。

科隆巧克力博物馆除了展示各种巧克力以外,每天还会生产400公斤左右的巧克力。所以,这座博物馆也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巧克力工厂。博物馆底层的纪念馆还会售卖各个国家的巧克力,旁边的咖啡店更有咖啡馆自制的朱古力蛋糕,咖啡馆和博物馆一样,就在莱茵河的河面上,科隆人有整条莱茵河的浪漫都不足够,加一座巧克力博物馆才算彻底。

从圣彼得和玛利亚到大圣马丁

在科隆,还弥漫着一种神圣的香味,这种香味总带给人心灵洗涤的感觉,当人们踏进科隆的一座座教堂的时候,便会发现这种香味愈加浓烈,这便是“乳香”。据圣经玛窦福音第2章1-11节记载,耶稣诞生后有3位贤士来朝拜,奉献了3件礼物给小耶稣:黄金、乳香和没药。弥撒时神父祝圣祭品会把乳香末倒入香炉中的火炭中,香烟袅袅升起,教堂内就会充满这种神圣的味道,这种香味在信徒的心里表示他们的祈祷上达天庭。

乳香是用中东某些树液做成的香料,液体干后,呈现淡黄色,容易燃烧,发出来的浓烟,香气宜人。按旧约的记载,乳香来自阿拉伯南部海湾一带。印度也出产这种香料。据说古撒巴人自印度进口乳香,然后转售各地。他们对乳香,似乎有专利权。现在出产乳香的国家,是伊索匹亚及索马里。

13.jpg

科隆大教堂的彩色玻璃在安静地讲着圣经里的故事。

踏进科隆大教堂(Hohe Domkirche St.Peter und Maria),立刻会被这种宏伟和细腻的香味包围。科隆大教堂的全名为圣彼得·玛利亚大教堂,大教堂无疑是科隆最有代表的建筑,这座教堂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

科隆大教堂位于科隆市中心,始建于1248年,几经波折1880年最后完成。大教堂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除两座高塔外,教堂外部还有多座小尖塔烘托。教堂内外雕刻物皆似鬼斧神工之作,教堂里森然罗列的高大石柱,鲜艳缤纷的彩色玻璃,精致的拱廊式屋顶以及凌空升腾的双塔皆气势傲然。教堂四壁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钟楼上装有5座响钟,最重的达24吨,每当钟声响起,整座城市就会被神圣的味道包围。

14.jpg

科隆大教堂里总会有各种神圣的宗教活动,游人也可以在旁安静感受。

科隆大教堂除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还有重要的建筑和艺术价值,当舒曼进入这个大教堂即震摄于其气势,而萌发了写作“莱茵交响曲”的意念。爬上509级的阶梯登上教堂的钟塔,在那里可以饱览莱茵河的水色与科隆瑰丽的市容。自教堂完工后,科隆市政府即规定:科隆城内所有建筑不得高过教堂,这样的规定使得科隆大教堂在整座城市更显肃穆。

科隆大教堂还突出表现了欧洲天主教的力量和耐力。1942年,英美联合空军轰炸德国。科隆位居莱茵河要津,其下游腹地是化工业的集中区,成为遭到轰炸最惨重的城市之一。战争结束后,科隆整座老城被毁90%。由于德国天主教透过罗马教廷提出要求,这座古老的大教堂才免遭轰炸。科隆大教堂虽然没有被毁掉,但也中了盟军十多枚炸弹。战争结束后,前西德康拉德·阿登纳总理对于家乡科隆情有独钟,主持重修了科隆大教堂,使其焕然一新,尽管焕然一新,直到如今,科隆大教堂依然在局部修葺。

夜色中的科隆大教堂最为壮观:在灯光的辉映下,教堂显得荧光闪烁,灿烂夺目。装在四周的聚光灯向教堂射出一道道青蓝色的柔光,照在宏伟的建筑上,整座教堂璀璨晶亮,仿佛嵌上了蓝色的宝石,染上了绮丽的神秘色彩。

16.jpg

17.jpg

科隆大教堂和大圣马丁教堂内部

如果说科隆大教堂总是散发着男人的香味,那它身边的大圣马丁教堂就像一位高贵却温柔的妇人一样静静的躺在莱茵河畔散发着她独有的香味。站在莱茵河北岸往南看,如果少了大圣马丁教堂,整座科隆会立马失去它特有的平衡感,就连科隆大教堂也会一瞬间变的无味。大圣马丁教堂历经改建,直至15世纪中叶才有了今天所看见的样子。在欧洲,用生于4世纪的圣人马丁之名所命教堂、学校、修道院为数极多,科隆的大圣马丁教堂也可被视为其中之一。

科隆大圣马丁教堂在18世纪前经历过几次自然灾害,还有各种老旧毁损以及法国大革命的破坏,除了主体建筑大致完好以外,其他部分几乎完全损毁。19世纪经历了全面的修复,但此次修复仅以主体建筑为主,从内到外作全面的更新,室内重新装潢、彩绘,巴洛克的元素都被抽离。外观将象征罗马建筑的塔帽再次建另一个故事是关于简·冯·威尔特的爱情故事,简爱上了一位名叫格蕾特的富家小姐,因为简出身农家,他总以为贵族小姐格蕾特并不垂青于他,所以从未向格蕾特表达他的爱意。在简参军后,大立军功,获得了将军头衔,之后他遇到了另一位心仪的贵族小姐并与之结婚。简获胜后返回科隆,看到曾经的格蕾特尚未嫁人,并且年华老去,格蕾特看到简后,喃喃地说:”哦,简,我一直在等你,你却从未发现。”这个故事尽管以悲伤结尾,但它使得所有科隆人都明白了:爱情一定要大胆讲出来。

或许是简的故事让科隆的女子明白,不要去再去痴情等待那个男人。在2月的科隆就会看到格蕾特故事的续篇,玫瑰星期一前一周的那个星期四是科隆的“女人狂欢节”,这一天也是科隆狂欢节正式街头狂欢的开始,是狂欢节进入高潮期的标志。在“女人节”中,平日庄重文雅的德国妇女,在这一天犹如火山喷发一样尽情渲泄着自己的感情。她们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在市长办公椅上”宣布接管市政权“。这一天最让男人们提心吊胆的是怕女人们剪去自己的领带。男士们要是戴着名牌领带,可就不要上街了。德国姑娘们入夜后便成群结队地拿着剪刀在街上转,推推挤挤中就把男人的领带给剪了。那天科隆一带的机场到处都挂着剪断的领带。但也有不少男人故意买一些破的甚至纸做的领带上街去领一领与芳龄少女调情的滋味。

15.jpg

科隆夜晚的故事要从火车呼啸而过的霍亨索伦大桥讲起

一幅画,一种味道

在霍亨索伦大桥旁有一座叫做路德维希的博物馆,博物馆建于1976年,德国著名的艺术资助人彼得·路德维希(Peter·Ludwig)夫妇先后给这家博物馆捐赠了774副毕加索的作品。该博物馆是除了法国的毕加索博物馆和西班牙的毕加索博物馆外,收集毕加索作品最多的博物馆。该博物馆还有一个摄影博物馆,这里收集了上半世纪以来很多伟大的摄影作品,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历史图片和照相机博物馆,是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

18.jpg

爱桥上的爱情锁,上面用德文写着:“若是没有你,便不再有一切”。

路德维希博物馆旁边的瓦尔拉夫·里夏茨博物馆(Wallraf-Richartz-Museum)更是精彩绝伦。这座博物馆是德国最大的经典画廊之一。是收藏中世纪作品最为全面的一家博物馆,在展馆中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收藏,藏品跨越14世纪直至16世纪,包括了“科隆画派”和“印象派”艺术家们的作品,如1300-1550年科隆发展史的油画、巴洛克时期鲁本斯和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独特的版画收藏馆,以1300-1550年的科隆版画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版画艺术为主,这里也是新印象派艺术的最大集合地,此外还有德国浪漫主义、法国现实主义等众多画派的代表作。来到科隆,似乎整个欧洲的艺术品都在这里集合,如此多的油墨香为科隆众多的香味里增添了一丝文艺的气味。

19.jpg

在霍亨索伦大桥上把钥匙扔进莱茵河,再定下一生的誓约,必定会永远在一起。

科隆的2月,当风吹起时,与相爱的人一起站在莱茵河畔,一阵又一阵的香味从河岸飘过,像一片片中世纪的蕾丝手帕拂过脸庞,柔软,浪漫,任谁也会迷醉其中。

20.jpg

路德维希博物馆门口的流浪画家在售卖自己的作品,而博物馆内就是毕加索的画作。

【编辑:】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