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湄公河畔 妙手生花
作者:撰文 摄影_陈丹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18-12-10

澜沧江—湄公河,一路串起了沿途6个国家、数个民族与地区的文化,对手工艺术痴迷的我,在10年的时间,从她的源头一直走到入海口,从一个眉目清晰的微型泥塑、一片云锦般的绣布、一幅珠片编缝的画作、一套细笔描绘的漆器,到一个咧着嘴大笑的木雕娃娃……一路上寻觅着这些用时间和双手创造出来的珍宝。

1.jpg

青藏高原,炽烈的阳光炙烤着褐色硬朗的山脊,白塔反射出明晃晃的光眩迷了眼睛,在昌都强巴林寺外面,好友巴桑捧着一个精美绝伦的“擦擦”(微型脱模泥塑),他眼中的祝福与关切比白塔上的光还耀眼:“这是我们藏族人的手工艺术珍品,愿它伴随你,给你一直的平安与幸福。”

越南西贡,我住的酒店门前是喧闹的夜市,暖烘烘的灯光勾出朋友Hongkuang瘦高的轮廓,一个大大的告别拥抱后,他递给我一个扎羊角辫手拿蒲扇和铃铛的木雕娃娃,用不太流利但很深情的英语对我说:“别忘了我们的水上木偶剧,别忘了我。愿这个报幕娃娃带给你快乐!”

青藏高原与越南西贡,一在中国西部,一在越南南端,看似完全不搭界的两个地方,却被一条河流所连接,分别置于其首尾。扎曲河从发源地青海玉树流到西藏昌都,与一条叫昂曲的河流汇合成为澜沧江,一路向南,经云南出境变成湄公河,再流过一大片美丽的东南亚国家,在越南西贡结束她4880公里的行程,投入大海的怀抱。

我对这条全长2139公里的河如此痴迷,因为她流经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这些如此可爱的国家。我逐一仔细地游走,特别不会放过每一个国家手工艺品聚集的市场。从那些各色各样的传统手工艺品身上,我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文化会随着河流浸润它所流过的地方。我常常在湄公河流域各个国家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比如龙凤的形象、十二生肖、纺织和编织工艺、制陶技术,甚至中国文字……都从源头带出,顺流而下,融进各地的文化与传承。

2.jpg

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最有名的民间木偶剧团。压轴的一幕戏由老团长亲自带领演出,他操纵的木偶犹如注入了生命般的灵动。最后全体观众起立向他们致以长久的响亮掌声。

缅甸:漆器与木偶

在湄公河流域,缅甸是与中国接壤面积最大的国家,明代以来,大量翡翠通过缅甸的曼德勒地区进入中国的云南,这条翡翠之路带来了中国人喜爱的宝石,而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的漆器工艺就已经由此传入缅甸,并成为他们传世的傲人技艺。

我的书架上,放着一只前年在缅甸蒲甘带回的大象漆器,木胎黑底,竹篾和铜丝只在四足和背部拼绕出简洁的花纹,背上有盖子,揭开,它的肚子里可以装东西。我还有一套杯子,薄薄的竹篾胎,很软但不漏水、不烫手,黑底上蚁足般纤细的笔触绘满黄色的花纹装饰。从装饰效果来看,这两个作品是缅甸漆器一简一繁的代表,但从制作工序上说,它们复杂程度相当。首先都要用竹篾、皮、纸或者木头做好胎,然后经过四五次的上漆与打磨,再在上面绘制或者拼贴图案,每一个都要耗时数日甚至数月才能完成。

在蒲甘,制作漆器的作坊不在少数,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制作和研发漆器,杯碗瓢盘瓶盒钵,黑红黄蓝青橙彩……转了几家最大的前店后厂漆器店,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漆器都是生活用具,纯装饰性的艺术品很少,这也许就是漆器成为缅甸人最喜爱物件的原因:它既是生活用具,又是工艺品和礼品,价格还不高。

在曼德勒,我被极力推荐去看木偶剧,小型的50人剧场,现场乐队用传统乐器奋力演奏,舞台上的人咿咿呀呀地说着唱着,手中操纵的提线木偶跟活的一样,在半截背景幕布前欢笑哭闹,打斗舞蹈。40分钟的表演结束,观众举座起立长久鼓掌致敬。这木偶,能被他们做得活灵活现,演得生龙活虎,不能不让人称奇。

看完表演后大家都会忍不住带走一个木偶。它们大都是缅甸传统历史和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有神将、有国王、有胖妞、有和尚,进剧场就看见它们了,眉眼是绘出来的,衣服上钉满珠绣和亮片,呆呆地挂在墙上。看完表演,它们就都活了,而且还充满了各自的性格。最简单的有五根提线,能动四肢和脑袋;复杂的有数十根提线,除了四肢和脑袋外,还能动眼睛、下巴、帽子,甚至手指!

3.jpg

景点的小摊上出售的提线木偶,简化了工序,虽然远不如表演级的灵活,但是衣饰上仍然布满了细致华美的手工珠绣。

老挝:花纸与织锦

从云南磨憨口岸出境,与其接壤的是老挝北部城市琅勃拉邦,这是个寺庙林立的旅游小镇,街头行走的人一看便知身份,大体有三类,按数量多少来排序是这样:外国游客、当地人、僧人。为什么游客这么多?去了3次的我,也许能代表其中一部分人的感受:除了魅力无穷的寺庙建筑、温和友善的当地居民,还有一个最大的吸引就是——铺天盖地的传统手工艺品!

木雕佛手,珠绣挂毯,手缝布艺,丝织围巾,纸糊灯笼……我一一收入囊中。其中最让我喜爱的是老挝的花纸和织锦。这两样手工技艺据载都是中国传来,但是它们的创造性是融入了当地文化,使之成为自己值得骄傲的特产。

4.jpg

老挝北部琅勃拉邦附近的一个织锦村,村民们在路边搭起简易的棚子,挂上自家的作品,把整个村子打扮得五彩缤纷。妇女们隐在其中,一边生产一边顾着生意。

手工纸原料是热带地区常见的“埋沙”树(即构皮树)树皮,经过浸泡、蒸煮、捣浆、抄纸、晒纸等过程制作而成,这些工序与我们国内至今保留的手工纸制作程序无异,而我们的古法造纸大多用于书写、绘画、包装,但是老挝人民却将纸的装饰功能进行了开发。他们就地取材,采来热带地区常年盛开的各种鲜花,摘下鲜艳的大花瓣,随意铺洒在抄好的纸浆中,有的搭配一些叶子或者整朵的小花,待晒干之后便成了花纸。这种花纸纸浆厚、韧性好,洁白度高、透光性强。老挝人民将它用作商品包装、灯罩、窗帘、笔记本及各种纸艺的制作。我买了很多回来,制作成巨大的梯形灯罩,又将卧室窗户的下半截全部贴满,当阳光透过它的时候,花瓣与花叶的美丽颜色和轮廓显现出来时,那种柔软芬芳洁白美丽的感觉立即充溢了整个房间。

被老挝的织锦吸引是在其首都万象我所住宾馆的精品店里,门边挂了一块暗红色宽约50公分、长约3米的织锦,上面是各种场景中的很多人物,整个记录的是一个老挝族人抵御内忧外患的传说故事,请注意:它不是画的或者绣的,它是织出来的!纺织要依靠织机的规律运动来成就,规律的几何形图案和色块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不规律的图案则需要费尽心思与时间去构想与操作,更何况,这是一幅数百个人物、动物、器物、场景组合而成的大型传记故事图案!想想那无数个装着不同颜色线轴的梭子,要在丝毫无误的地方穿插到底线中,以一天一两个厘米的进度来织就这一幅画作的过程,我的额头就渗出汗来。只是那价格,当时的我是负担不起的,于是我就每次路过的时候去看看它。

后来走访一个纺织村,价格合理得多,于是我欢天喜地地买下了4条棉麻围巾、20条蚕丝围巾、6块大棉麻方巾和两块图案漂亮颜色厚重的小型织锦。

5.jpg

出售木质工艺品的小摊。泰国政府扶植传统手工业,推行“一村一品”政策。一到周末,清迈周边村落的村民就会带上自己村子的特色工艺品来到游人最集中的夜市上出售。这个政策带活了泰国全国的传统手工业发展。

柬埔寨:砂岩石雕

从老挝可以直接落地签进入柬埔寨,我经夜班大巴、渡船转中巴进入柬埔寨,再包车把这个国家的精华一一走过,这里的女性留在我脑海里的印记有3个:浓妆妖艳打直了手指跳舞的女孩儿、一身素白走过庙檐的老年尼姑、活在吴哥窟石雕里那些头带宝冠体态丰腴的仙女。

年轻的舞者将所有的颜色堆积在身上装点自己;尼姑需要褪去尘世的一切凡俗以素白示人;而仙女,是透明的,有形而无色,她们附着在石头上、木头上、一花一叶上,就随了这些草木沙石的颜色。柬埔寨的手工艺品里面,最多见的就是以天女造型为主的各种石雕、木雕……这里的手工艺者自古就擅长打制石雕作品,尤其是浮雕作品,吴哥窟建筑群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7.jpg

门上的老木雕装饰。这是东南亚国家常见的天神武士形象。

石雕的材料取自当地特有的一种灰色砂岩,砂岩的特点是质地软、密度小、重量轻、易于雕刻和运输,缺点是颗粒粗,不适合极精细的刀工、且容易磨损。所以我们在吴哥窟看到的那些仙女都不会太过精细,而且岁月很容易就打磨掉了她们的棱角,使她们变得柔美而写意。我细细地端详她们眉眼、宝冠、裙带、璎珞的痕迹,遗憾岁月在打磨掉她们的精细的同时,也打磨掉了手工艺匠人的技艺,几百年前他们的精湛技艺随风逝去,只留下想象的空间。

这种想象的空间直到我来到女王宫,才得以填充。女王宫的砂岩是红色的,这种砂岩只出现在这小小500平米的范围里,它的质地较灰色的要硬,因此我从上面的浮雕、高浮雕、镂空雕作品中,看到了柬埔寨手工技艺的巅峰状态。

带着岁月痕迹的写意柔美主导了手工艺者的审美取向,他们竭尽所能地复原人们在吴哥窟中看到的天女形象。当然,这也主导了旅游者的眼光,摊开我在工艺品店精心挑选出来的一堆砂岩浮雕作品:眉目低垂的佛脸、舞动的阿布拉萨仙女、罗摩衍那中的护法神、小吴哥窟五塔、高棉的微笑……大的30厘米左右,小的不到10厘米,它们都是原作的微缩版,连磨损状态也遵照了原作当下的状态。这还不够,手艺人们还将它们至于屋外堆放,日晒雨淋、风蚀土浸青苔生,攒够了自然打磨的痕迹,才拿到市场上来售卖。

8.jpg

柬埔寨吴哥窟女皇宫的石雕。这是吴哥窟遗址内唯一一处采用红色砂岩的宫殿,明显区别于其他青灰色的建筑。宫殿所遗留的不多的建筑上,满布着整个吴哥窟最精细的石雕作品。

泰国:祈愿佛牌

泰国东南临海,陆地部分被缅甸、柬埔寨、老挝三国环抱起来,这个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以旅游业闻名于世的国家,在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与王族的扶植下,她的手工艺发展,在湄公河流域,可以说首屈一指。从花色繁多的丝织品、精美的漆器、手绘的纸伞、木刻工艺品、凸花银器、竹编、藤艺,到质量上乘的瓷器、木雕、刺绣、珠宝……让我在清迈那有名的三大夜市上每每走到腿疼,还是不肯罢休。

可能是因为它们都太炫目、太有特色,我竟不知该写哪一种好。思来想去,我决定写一种在夜市和手工市场上极为少见、但是却最能传达泰国人精神领域与精湛手工技艺的物件——佛牌。

佛牌是用于避凶消灾的小型佛像,作用相当于护身符、祈愿物、供奉物。最早是在修建寺庙的时候经过高僧们开光后放入塔内,有增加灵气的作用。百姓通常是到寺庙请回自己需要的回家供奉,或者作为还愿,出资请寺庙制作一定数量的佛牌,供奉在寺庙、家中或者赠送亲友。

它与西藏巴桑送我的“擦擦”,是非常相似的一种宗教祈愿物。湄公河流域几国主体宗教均为佛教,除越南外,均属小乘支系,而青藏高原佛教属藏传支系,然而在下游国家居然找到了与源头极其相似的物件,这令我激动不已。

专门为佛牌,我安排了两周的泰国之行,从曼谷到大成,从清莱到清迈、从国师到僧人、从民众到商人、从收藏家到工匠……我在多处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抛开宗教涵义不说,在这里我想说一说它的工艺。佛牌虽是脱模制作,但是它的模具雕刻是泰国手工艺中最为精细的一项技艺,它小到一厘米、大到15厘米,都能做到纤毫毕现。

9.jpg

一批体积较小的泰国佛牌。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但还是能看出工艺的精细。

泰国是一个历史划分复杂、族源广博的国家,因此其包容性很强,虽然九成以上的人信仰佛教,但是婆罗门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泰国都被接纳,还有本土的一些法术也不曾被丢弃。所以,每天每个订定做的人都会有不同材质的要求,不同图像、符咒的组合,仅一个工艺社40年来就做过几十万种的图案组合。

12.jpg

佛牌是用模具压制而成,现代制作佛牌的模子有的用到了金属。要经过复杂的工序和长时间的精细雕刻、打磨,才能制出一个高水准耐用的模具。

制作佛牌的材料五花八门,有泥土、经书粉、药材、香灰、花粉、玻璃纤维、高僧骨灰、圣物、贝壳粉、橡胶、金银、管符(一种写有经咒的金属细管)、珍贵老佛牌磨成的粉末……近20年来,大量金属佛牌出现,现在基本占到了总量的一半。大致会有金、银、铜、五合金、九合金、矿石合金等6种金属会被使用到。

我在工艺社见过一个极品,一个长宽高都不会超过一厘米的铜质四面佛,居然比例精准、体态优雅,眉眼清晰面带笑容,八只手臂上拿着不同的法器,底座上还有清晰的题记!真是了不得的手艺!

10.jpg

泰国佛寺里的佛像以及墙面装饰。泰国佛像造像工艺水准高超,铜像比例精准外形美丽,佛寺的装饰上极尽奢华,真金白银宝石被毫不吝啬地用到佛寺的装饰里。

越南:木雕与石雕

湄公河来到越南境内,终于要流入大海了,似乎湄公河文化要在这里做一个总结,所以要将源头中国流出来的文化在这里做了一个大范围的融合。文字、宗教、民俗、歌舞、艺术、建筑……无一例外能找到中国的符号,两国在历史上有过久远的渊源,还曾是一个版图上的国家。

越南很有名的是木雕,朋友Hongkuang送我的木偶是属于大刀阔斧的手工木雕,他们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是在优质硬木上雕刻观音、罗汉、菩萨、人物、动物等作品,刀法有粗犷豪放的,也有细腻精致的。在河内和西贡的工艺品商店还可以买到上好硬木制作的花瓶和首饰盒,,表面用贝壳镶嵌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图案,再涂上生漆,打磨得光亮照人。

11.jpg

一位越南工匠正在雕刻木质花板。他们往往具有较好的绘画功底,先在纸上绘出花样,然后将其贴于木材上,大致刻出线条,在进行精细雕刻。

越南中部有一个著名的城市叫岘港,这里曾是当年美军打越南时登陆的地方。更古的时候,这里是占婆国的属地,他们还建了一座与吴哥窟同样风格的城池,只是规模小得多。后来占婆国灭亡归属越南,只剩下占族人至今依然繁衍生息于此。占婆国是以印度教为主的小国,他们具有典型印度风格的神像、神兽与建筑残片遗留在岘港占族雕塑博物馆里。

我在越南朋友和中国留学生的带领下,走访了这里最大的石雕村落和最老的石雕艺人。文化再次在这里发生了奇妙的碰撞:他们的作品有着奇特的多元性,既有中式的花瓶、佛像、龙凤的造型,又有占婆族典型的融印度与柬埔寨风格于一体的各种神像,石材有中国文化里受欢迎的绿色、黄色玉石,也有占婆族人使用得最多的普通青石。在白须飘飘的老艺人堆满作品的后花园里,一瞬间,我竟被这个光怪陆离、文化杂陈的石雕世界弄得不知身在何处。

6.jpg

越南惠安古城里出售传统手工灯笼的小店

也许这就是湄公河手艺世界的魅力。这些国家里面有的我已经去了两三次,可依然隔一段时间又想再去,除了文化和历史对我的吸引外,这些手工艺人指尖生出的艺术之花也是我难以抵御的巨大诱惑,因为从里面我能清晰地看到:流域文化是流动的文化,湄公河沿岸国家呈现出文化交融杂糅的景象,形成一个既相似又各具特色的湄公河大区域文化,呈现出独特而瑰丽的色彩。

【编辑:】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