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公路网!

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摘要高地震烈度地区的公路往往是抗震救灾的“生命通道”,需要有较强的抗灾能力。为促进我国高地震烈度地区公路勘察设计技术创新,本期“第一观察”将对高地震烈度地区公路勘察设计进行总结和展望,旨在加深公路从业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对高地震烈度地区公路勘察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为新时期公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高地震烈度地区公路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

高地震烈度地区公路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

高地震烈度地区的强烈地震作用会引发大规模地表错动、滑坡、崩塌等震害,同时还会产生次生灾害,例如在地震和极端气候叠加影响下还会引发泥石流,进而掩埋公路、阻塞河道,甚至形成堰塞湖,对公路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此外,软弱黏性土层和液化土层在强烈地震时承载能力会大幅降低,可能引起河岸滑移,对公路工程构筑物的危害也很严重。

对公路而言,地震引起的震害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震的震动作用直接造成的公路震害,例如2021 年玛多地震震中附近的野马滩特大桥破坏,就属于直接工程震害;二是由于地震作用造成周边环境被破坏,进而引发次生灾害造成的公路破坏。【详细】

对公路而言,地震引起的震害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勘察手段和设计思路变迁

设计思路变迁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受工程投资与技术水平影响,高地震烈度地区公路技术等级较低,抗灾能力较差,道路功能以保通为主。进入21 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 年汶川地震后,工程界对震后灾害和抗震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将抗震设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设计思路和理念日趋先进,从以往单一的地震灾害防御向多灾害综合防御转变,即在设计时不仅重视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同时还会对次生灾害的危险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构抗震理念从如何抵抗地震力转变为如何去适应地表位移,由“一水准设防、一阶段设计”,向“两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转变。我国高地震烈度地区公路设计思路的变迁可以分为5 个阶段。【详细】

九绵高速

☛现阶段主要设计思路

路基防灾设计

从地震防灾上看,在高地震烈度地区必须强化对一、二级构造结构面控制的山体稳定和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研究,从调查、勘察、评价,进展到将勘察成果深度运用到路线总体设计。从源头上避灾是提高公路抗灾能力的最高层次,比提高公路结构物的自身抗灾能力更为有效和经济。

高地震烈度区路基设计既要考虑工程抗震的要求,也要考虑震后快速修复的要求,尤其是生命线工程,其抗震安全系数应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中震不坏,大震可快速修复”。【详细】


四川省道217线

☛技术攻关的重点及难点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技术研究

高地震烈度地区震后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次生灾害滞后效应是震后公路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为

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应加强对震后公路走廊次生灾害分布特征与灾害机理、潜在地质灾害监测、识别、评估、预警与防治技术的研究。这需要综合考虑地震特征、地震动力学参数、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地下水等因素,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方法。目前相关评估体系尚不甚完善,评估方法不够系统,需要在深入研究地震发震机理和由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基础上,通过跨学科合作,持续进行研究探索。

高地震烈度地区的地质勘察需揭示地下岩体的结构特征和地震波速度等信息,但是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勘察精度和效率需进一步提升。【详细】

“9·5”泸定地震发生后造成省道434线康定至磨镇段道路滑塌

编辑小档案

专题制作时间:2023年12月20日

制作人:任燕   

本专题摘自《中国公路》杂志



任燕(QQ:360638367,01084990788-1018)

负责网站的专题策划、资讯内容调整等

投稿邮箱rym@9811.com.cn

有好新闻线索的朋友,可以联系我噢!


《中国公路》杂志【订阅指南】

《中国公路》杂志发行电话:010-84990710  曹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