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G208 G307:大道通途 晋商风骨(二)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19-10-23

万柏林

杨氏老宅 西山独一院


每一刀雕琢都有一份含义

汽车顺着盘旋而上的山路晃晃悠悠地驶向磺厂村。大山蜿蜒起伏,山路是曲折的,山石是突兀的,很有视觉和感官的冲击力。晋源区以北的万柏林区磺厂村在明清时期以盛产硫磺著称,故而得名。村子四面环山,一条柏油路从村门口经过,每天仅一趟公交车,以此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都说山中无岁月,的确,隐于民间100多年的杨氏老宅,要不是被文物考察队发现,这座民居瑰宝还会藏在深山里,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整个西山地区,想要再找一间这样的院子,难呐!”村民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啧啧嘴,蹦出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这个院子的历史与珍贵。

说起杨氏老宅,在太原市万柏林西山一带是相当出名的。许多人即便没有见过,也有所耳闻。坊间有传闻——磺厂一处百年老宅相当漂亮,只那房子里用的木材都是旧时从南八县运来的。到了磺厂村,果不其然,刚说明我们是想来看一看杨氏老宅的,热心的村民就急急地唤来杨家的后人,村民还怕我们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自告奋勇当翻译。

这座清代构筑的宅院为小型的四合院布局,坐西朝东,面积约377平方米,小巧精致。虽然修得规规整整,乍眼一看貌似普通民居,但一些细节之处还是透露了院主人的身份和品位。门前的石墩鼓和门柱础石,历经风雨侵蚀,砂石表皮脱落,但上面的雕刻栩栩如生,石墩鼓上的狮、虎隐约可见,柱础石上的“狮子滚绣球”活灵活现,在今天还可以清晰地看见百余年前刻画的线条。在旧社会,一般的百姓人家难有财力在门外的装饰上投入如此大的人力和物力,可见杨家确实不简单。也就凭着这些装饰,我们开始觉得坊间的传闻确实有可信之处。

推开大门,迎面而来的照壁让所有的人出乎意料,没想到这样的一个院子,竟然藏有如此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让人大开眼界。照壁规模较大,宽约3米左右,高达四五米。照壁上方有檐,一排的“猫头滴水”,檐上方中央是祥云捧“寿”,两边砖雕以龙头为造型,刀功精细,在民间少有。檐下图案眼花瞭乱,兰花、梅花、仙桃、石榴、祥云、蝙蝠相互交错,线条优美,精美的雕刻极大地丰富了照壁的艺术内涵,体现了当时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创造力。

照壁上最得意的作品是正中间的平面图,为“寿”字和花瓣图案组合的“龟背”图,两边是石雕镂空的“中国结”,中心部位是一个民间用来供奉“土地爷”的石雕神龛,神龛左边是梅花和仙鹤,右边是松树和梅花鹿,中间是两只花瓶。照壁上的每个图案,无不讲究,无不精致,细细看来,虽然细节繁琐,但精工细作,没有一丝的懈怠和粗糙。

院内有正房、南北厢房和倒房。院内房间均为石砌台基。正房有4间石券窑洞,门楣石雕精美,均由5块大青石整体雕刻,再配以花纹。“如意锦”门窗保存完好,装饰变化多样,上建有垛墙。两侧厢房各3间,为砖木结构,均建有硬山顶。正脊上满满的砖雕,高头兽角,威严地眺望着四周。方格门窗还保存着当年的原样。

北厢房前檐设廊,门窗装饰都极为讲究。这些装饰,寄托了院主人对安居乐业的祈盼。

在这个小院里,发现了民居中极为罕见的墙体下尖角柱石。墙角挨地面的地方,就像一个立方体一样,三面镂空,正面是一个倒三角,上面隐约可见捧寿桃的仙童模样,非常独特,可见院主人在设计上独具匠心。院子的东南角上,无论从布置还是使用上来说,都是厕所的位置,却也修了个拱形的圆门,上书“优游”,让人猜不透其中的意思。


12.png

杨氏老宅已经隐藏于深巷100多年了。


13.png

照壁上的砖雕可以窥见杨氏一脉当年的兴旺。


虽为杨氏却始于张家

杨氏老宅是磺厂村的标志之一。许多人打小就听长辈们念叨它的故事。但最有发言权的就数杨家的后人——杨金义。据他说,这座院子本不姓杨,而姓张。“当时修这座老院子的人并不是杨家的先辈,而是村里一户姓张的人家。”

大概在清末时,张家祖上在磺厂村主要从事硫磺的生意,还开有硫磺厂,最好时雇佣二三十名工人。村里的老人表示,动议建宅院的人具体是谁,叫什么名字现在已经无从查证,但张家最初决定要动工时,特意去了趟太谷,取回现成的建筑图纸一事,却全村皆知,还被一代代磺厂村人当成茶余饭后的话题聊到了今天。

张家大兴土木的气魄至今让人津津乐道,所用木材均取自旧时称“南八县”的地方,据老人们回忆,估计在今晋南一带。当时,张家的财富非同一般,设想一下,现在坐车去一次磺厂村,还得一小多小时的路程,旧时的交通条件更落后,为了一张图纸,派人远赴太谷,甚至木头都要用晋南产的,这种讲究也非寻常人家可比。

从整体的风格艺术、工艺质量、建造技术来看,张家力求精湛,以当时的条件和环境来说,感觉他们是在打造一个艺术品。杨金义曾听他的爷爷说,张家对施工质量要求非常苛刻,绝不允许为了赶工而做出粗枝大叶的工程。比如房顶的瓦片,一天只能盖15块。正是张家的精益求精,这座造型装饰讲究的小型四合院民居,对成为地方民居的经典代表之作,为研究当时的地方历史、乡土建筑艺术和地方民情民风等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实物资料。


14.png


富不过三代的张家

在中国人纯朴的思想感情里,宅院是家族不可忽视的一个枝节。一座房子、一座院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根基,家庭的门风和声望通过这么一件实物作为载体而代代传承。张家也不例外。

美好的愿望总敌不过现实的残酷。俗话说的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正暗示了张家的命运——传了不到两代,张家的后代沾染毒瘾,变卖家产。但张家在卖房时,还保存了几分理智,“没有保住家产,已经是对不起祖宗了,所以一定要找一个靠得住的好人家,使房子不至于出现被再次出售的窘境。”杨金义回忆说。

杨家的祖上也是个生意人,家境殷实,勤俭持家,张家看中了杨家的为人,以数百银元(约合人民币数万元)的价钱,转给了杨家。事实证明,张家还是有几分眼力的,院子真正在杨家的手里得到了传承。

杨金义的爷爷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医生,上门求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老百姓不仅对杨金义爷爷的医术大为称赞,杨家的房子也成为稀罕之物,被广为谈论。一传十,十传百,整个西山老一辈的人都知道杨家的宅院。到杨金义这一代,院里总共住过了八代人。从小就在这个院子里出生的杨金义,对院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非常熟悉,从小他就知道自己家的院子与众不同。

现在,磺厂村在城镇化加速的社会环境中也面临着整体搬迁的问题,杨金义一直希望祖宅能被保护起来,毕竟这是祖上留下的遗产,将来有时间带孩子们回来,让他们寻源认祖,不要忘了过去的人和事。


部分晋商有时会携家族前往五台山大朝台等地拜祭。


这户人家是否殷实、是否子孙万代,看砖雕的花纹就能略知一二。


晋商居住的古院落外面已是陈砖旧瓦,室内摆设却依旧光鲜。


【编辑:】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