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长沙市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与对策(图)
作者:长沙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浣灿勇 来源:《中国公路》 时间:2024-01-05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公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随着国家“村村通公路”与“四好农村路”政策的不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里程数快速上升,人流、物流、经济流更加活跃,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安防水平与公众更高期盼之间的矛盾愈加突显。为充分掌握长沙市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理清思路,寻找对策,实现农村公路更高水平的平安畅通和高质量发展,长沙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成立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与对策”调研课题组,开展相关调查研。

QQ截图20240105151605.png

从2023年5月中旬至2023年7月中旬,“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与对策”调研课题组采取集中座谈、实地走访、收集表格、填写问卷四种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行程覆盖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4个区县和北山镇、乌山街道、沙市镇、巷子口镇等10个基础条件各异的乡镇,召开座谈会14场,面对面听取了约200名交通、公路、交警、路政、乡镇、村社区专干等各级各部门代表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实地走访了10个乡镇的15个村(社区),收集农村公路相关数据表格18套。根据调查对象制作了“公路部门、交警部门、路政部门、沿线居民、驾驶员、村社区人员”6套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小程序和沿农村公路走访的形式下发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96份,从而对长沙市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

长沙市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长沙市农村公路现状

截至2022年底,长沙市农村公路总里程31688公里,纳入省市补助里程13916公里,纳入区县乡镇补助里程17771公里,其中县道2267公里,乡道2810公里,村道8839公里,无编码农村公路17771公里。路基宽度大于等于6.5米的线路里程为3102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9.79%;路基宽度在4.5米和6.5米之间的为19395公里,占比61.21%;路基宽度小于4.5米的有9191公里,占比29%。路面铺装中,沥青路面占比12.19%,水泥路面占比74.32%,剩余13.49%是砂石路。

长沙市公路发展成效

优化“分布图”,夯实公路路网基础 “十三五”时期至今,长沙市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以“两通三改”为重点(乡镇通三级路、村组通硬化路,窄改宽、旧改新、白改黑),推动农村路网由“树状”向“网状”转型,畅通农村交通“微循环”。“十三五”时期以来,累计投资54.7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新改建、精准扶贫等项目共计10294公里;投资8.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隐患处治5951公里,危桥改造近1000座。长沙市基本实现了25户及100人以上聚居地自然村通硬化路,形成了主城区到周边90%乡镇的“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乡镇半小时以内上高速。画好“同心圆”,汇聚隐患治理合力 一是“一路多巡”各司其职。各区县(市)交通、公路、交警、路政等部门均建立了常态化巡查机制,定期开展日常巡查;乡镇和村级路长在路长制的框架下按职责开展对应巡查,做到了国、省、县、乡、村道日常巡查全覆盖。有77.25%的受访者表示能在农村公路上看到养护人员。有78.92%的受访者表示能在农村公路上看到路政执法人员和交警。

二是“广开言路”渠道畅通。各区县(市)以道安办和路长办双轮驱动,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完善了“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五步闭环管理流程,各区县(市)在路长公示牌上增设了二维码,公众可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随时提交路上发现的问题。通过开发运用相关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交办处置的便捷性,提升了工作效率。调查发现,有81.66%的受访者知晓农村公路“路长制”,有35.48%的受访者通过路长制平台反映过问题。

三是“校地携手”优势互补。公路部门以共同课题研究和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形式,在公路路况检测、“四新”科技运用等领域同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部分区县借助专业第三方的力量参与区域内隐患排查,全面细致地掌握了情况。如望城区聘请了湖南科技大学对区内的国省县道进行了全面排查,形成了《望城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共排查出国省道隐患点31处,县道隐患点603处。

四是“科技站岗”守护平安。公路部门开启了智慧公路建设新里程。不断完善路网监测与信息平台,在重要公路节点增设视频监控或智能感知系统。长沙县投入400余万元在重大事故多发路段安装了13套“车路协同安全预警系统”,2022年精准预警1550余万次。浏阳市实施智慧荷文公路试点,结合视频监控、交通流量采集、低能见度交通诱导、路面结冰监测预警、车辆感知预警以及行人安全辅助等技术,实现公路基础信息感知、提醒预警及综合信息发布功能,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率。

立好“风向标”,培树交通安全理念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宣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流动宣传与固定宣传相结合,推动交通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入行。交通公路部门长期以来通过设置标志标牌、安全标语等形式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每年5月“路政宣传月”集中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活动。交警路政等执法部门在进行酒驾、超限超载执法的同时开展“一盔一戴”等宣传普法教育活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属地通过村村响、屋场会等形式,着力提高沿线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条件的乡镇还成立了交通劝导队伍,在事故易发多发路口劝导往来行人。有的村(社区)给沿线居民免费发放反光背心,提升夜间道路行走的安全性。调查发现,70.98%的受访者表示接受过村镇、公安、交通公路部门的交通安全教育,81.86%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发现公路及附属设施损坏后主动联系公路部门,说明爱路护路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和长沙市交通运输局的统计数据,2023年1月至10月长沙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事故共计52起,死亡55人,同比分别下降17.46%和16.67%。

根据沿线居民的调查问卷反馈,对于农村公路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受访的1099人中,有30.48%的人认为优秀,42.49%的人认为良好,23.66%的人认为一般,只有3.37%的人认为较差。

自2020年以来,长沙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全部长期保持100%。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基础薄弱

线路安全隐患总量大清零难 2022年底统计数据显示,长沙市纳入省市管养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3916公里,完成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1671公里,余下2245公里未设置安防设施处置安全隐患。纳入区县乡镇管养农村公路总里程约为1.77万公里,尚未处治隐患里程约1.2万公里。长沙市未处治隐患农村公路总里程约1.4万公里。同时,还有三大隐忧:一是部分路基狭窄,长沙市路基宽度小于4.5米的农村公路有9191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29.01%,有的路面宽度仅为2.8米,会车十分困难;二是急弯陡坡众多,长沙市农村公路陡坡路段约770处,急弯路段约3400处,根据调查问卷,急弯陡坡路段是交警眼中排名第一的事故多发地,占79.04%。三是桥梁危旧者众,部分桥梁随使用年限增长安全性能降低,变为四、五类危桥,须及时维修加固或者拆除重建,长沙市现有农村公路病危桥1000余座;部分农村公路桥梁桥面狭窄,车流量大,不能满足区域交通需求,成为通行瓶颈。总体而言,农村公路基础安全设施方面问题存量总数较大,交通安全形势相对严峻。

线路安全隐患增量多 近年来,长沙市每年新改建农村公路总里程都在1000公里以上,虽然省市均有要求,安防设施要随公路建设“三同时”(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但还是有部分新建农村公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同步设置安防设施;部分路段因工程建设、农业作业、路侧土地使用功能变化等成为临水临崖隐患路段;部分路段现有安防设施因交通事故或沿线生产生活遭到破坏。同时,随着路网不断完善,国省干线与农村公路、农村公路彼此之间的平交路口不断增多,成为新的事故易发多发点。根据调查问卷,“平交道口”是交警眼中排名第二的事故多发地,占比69.85%。这些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带来新的增量。

路网提升存在瓶颈

政策瓶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车流物流量增大,很多乡镇村急需拓宽道路,但受“三区三线”的红线控制,征地拆迁难度大;每年省、市道路提质改造和安防工程项目计划有限,不能同时满足各地需求。资金瓶颈 农村公路的提质改造和安防设施建设,需要乡镇、村自筹部分资金,当前大多数乡镇、村集体负债较高,资金压力较大,日常养护经费捉襟见肘。

省市财政保障的1.3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按照县、乡、村道每公里每年补助10000元、5000元、3000元,但是对于县乡财政保障的约1.77万公里农村公路,经济发达的区县能保障每年每公里3000元的补助,而绝大部分区县只能保障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补助,远远满足不了高质量养护需求。乡镇、村开展计划外的安全隐患整治排查工作没有相应的资金补助,大部分由乡镇、村的集体经济承担,有些交通安全隐患整治花费资金较多,乡镇村实力不够,动力不足。

地理条件瓶颈 部分地区水系发达,不少道路属于两水夹堤的情形,安防设施需要两侧建设,资金投入大于一般道路;部分山区道路狭窄,一侧临崖,另一侧沿山体建设,拓宽和设置安防设施成本高;部分地区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通行道路受灾害的影响较大,但整治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涉及多部门,沟通协调难度大。

基层管理边界不清负担繁重

责任不清 公安交警、交通公路、交通执法、城管市政、属地政府等对不同的公路和附属设施负有不同的安全责任,加之经过几轮机构改革,各级机构职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公路相关安全责任不清。

在区县层面先后成立交通顽瘴痼疾整治办、道路安全委员会、校车办等部门,均涉及农村公路安全相关工作。对于同一个安全隐患的处置,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要求,镇村在处置时不知该按上级的哪一个标准实施。但是对于一些文件没有明确规定,或者如“高边坡处置、亮化工程”等整改资金需求较大的项目,各部门又出现责权不清不愿接手的现象。

执法难严 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道路分散复杂,交警、路政执法人员人手有限,交通监控设施又只能布设在重点路段,日常监管难以全面到位,时间一长,农村公路的交通参与者难免会产生农村公路是“法外之地”的错觉,生出侥幸心理和放纵之心。

能力有限 公路养护的技术规范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农村公路“养好、护好”的标准相对较高。但一线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人员大多学历较低,兼职及聘用人员绝大部分为临时工,基本不具备公路专业知识。随着农村公路使用年限的增长,农村公路养护的难度也在增加。乡镇(街道)人员流动频繁,难以持续深入地开展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难以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协同发展。

部分交通参与者的观念尚未更新

“这路我熟,不会有事”——安全意识淡薄 路修好了,车速就上来了。一方面,农村公路上的驾驶员多为本地居民,自恃熟悉路况,超速行驶等忽略安全的操作较为普遍。调查显示,74.26%的受访者同意“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不当”是导致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一原因位列所有选项第一。另一方面,沿线居民有“主场意识”,对交通安全麻痹大意。

各区县乡镇反馈沿线居民都有夜间在公路散步的现象,时常因此发生事故。在724名受访者中,有72.65%的人认为“迫切需要采取的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性的措施”是“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位列所有选项第一。

“这路没人管,违点章没事”——法规意识不强农村出行大多依靠摩托车、电动车和自行车,这几种车辆简便易学,价格便宜,机动灵活。根据交警部门反馈,农村地区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主要种类就是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占比达到81.99%,涉事摩托车和电动车大多未考取证照,未购买保险。很多驾驶员对违法违章不放在心上,认为只要没被交警抓到就万事大吉,多有超限超载、超速行驶、无牌无证、乱闯红灯、逆向行驶、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沿路行人则认为车辆不敢撞自己,不遵守交通规则,时常出现在公路中间行走,不看来车,随意横穿公路等情况。

“违章?违了什么章?”——文化水平不高 因生活需要,现在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已进城,平时在农村公路沿线居住的人群大部分为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宣传普法难度较大。在沿线居民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居民识字不多,交通法规理解不清,对相关后果认识不足。宁乡市坝塘镇提交的资料显示,交通事故中40岁以上年龄段占比高达62.86%。

对策和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加快地方性标准建设 提升依法依规治路能力

精准发力,建立急弯陡坡和平交道口安防设施建设原则性标准 根据本次调研情况来看,急弯陡坡和平交道口已成为亡人事故多发的交通安全隐患重点,尤其是连续急弯陡坡和国省道及一二级公路与县乡村道平交道口,极易发生事故。建议交通公路部门联合公安交警部门,根据平交道路等级、交通流量、路域环境等影响安全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安防设施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确定刚性原则,为急弯陡坡和平交道口安全性能精准化提升提供规范化的执行准则。

因地制宜,建立乡村组公路(小流量)安防设施建设标准 当前农村地区公路安防设施多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省干线技术规范、小交通流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建设。对于乡、村、组道而言,国省道安防建设标准过于严苛,资金投入大,建设性价比低;若按照小交通流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很多路段原则上可以不设置安防设施(比如高差30米以内的临崖路段),标准过于宽泛,与实际需求和公众期盼不相匹配。可以由交通公路部门依据上位技术标准,结合长沙市辖区内农村公路的交通流量和地域条件,制定本土化的标准,既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切实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分工合作,厘清各级各部门权责边界 建议在“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总体框架下,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权责相宜”的原则,由交通公路部门会同财政、自然资源、水利、公安交警等部门,梳理涉及公路安全事项,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明确权责边界、办事流程和议事协调机制等,出台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长沙地方性责任分解和行动指南,使各级各部门有章可循。

加强公路和安防设施建设 提升公路本质安全能力做好谋篇布局,加强道路规划 优化线路总体布局。尽量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薄弱地域倾斜,填补区域空白,惠及更多人群,实现均等化、普惠化发展。重视路基建设,根据当前及未来可能达到的交通流量,留足路基宽度,为后续拓宽升级留下余地;规划选线避开耕地、水域、林地等,尽量使用原有道路,节约用地。优化线型,加强驾驶员的可视距离,减少通行隐患。体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人文景观,将道路融入当地景色,向着“畅、安、舒、美”拓展。织密道路交通安全监测防控网,在重点路段依标准联网接入各类道路交通安全设备,提高监测覆盖率。

做好分类指导,加强提质改造 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新改建和提质改造,细化提质改造内容,在提质改造和大修计划中设置改善路基、窄路加宽、增设错车道的专项,制定差异化补助政策,精细化补助标准,按实际施工成本,差异化补贴窄路加宽、“白改黑”、砂石路改水泥路等,引导区县乡镇补短板、除隐患。

做好整体推进,加快隐患处置 加快省市县管农村公路的安防设施建设,适当增加市级安防工程计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年解决存量安全隐患。按照现实地理条件安排专项计划,适当提高两水夹堤、高边坡等特殊道路的安防设施建设补助标准,保障行车安全。落实公路建设“三同时”,确保安防工程在农村公路建好之时就已同步到位,不添增量。整合建设养护资源,结合顽瘴痼疾整治,深入开展公路重大安全隐患清零专项排查整治。加强桥梁检查,对检测评定为四五类危桥的农村公路桥梁,按相关要求落实管控措施,及时处治。

加强公路管理维护 提升公路管理服务能力

用好“指挥棒”,优化养护考核机制 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程,打造示范乡镇和文明示范路,开展“美丽农村路”和“最美农村路”评选,强化结果运用。调整完善养护考评内容,把交通事故率与日常养护资金分配相挂钩。利用现有日常养护补助资金,制定日常养护的重点养护制度,突出重点,加大平交路口、急弯陡坡的绿化修剪频率,让路口更敞亮。结合国省道的安防精细化提升行动,在设计阶段把农村公路到干线的平交路口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同步打造农村公路一侧,必要时可延伸进农村公路一定距离,进一步提升平交道口安全性。

加道“安全锁”,试点购买农村公路灾毁保险 针对自然灾害,长沙市统筹或各区县自行购买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在做好精算评估的基础上,将公路、构筑物及公路附属设施(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防护工程、安全设施、排水设施、养护管理房屋及建筑物等)遭受自然灾害损毁的损失进行投保,利用金融工具杠杆,平滑灾毁资金投入曲线,减轻财政压力,确保发生公路灾毁时有足额资金到账,能马上行动,及时修复。

制作“案头书”,提升管养人员能力水平 归纳汇集常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知识点,梳理常用办事流程,制作流程图,编写指南书,制作通俗易懂的实操手册,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常态化开展必要的养护管理专业知识提升学习,定期组织养护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开辟“试验田”,创新管养模式 针对农村公路仍存在“重建设,轻养管”的情况,探索实行“建设+养护”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过建养打捆的形式,倒逼建设主体提升工程质量,减少养护成本。对于市场化养护项目,不断优化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探索行业与属地“双投入,双评价”,确保养护资金发挥更大的使用效益。

强化宣传引导 提升公路安全感召能力

消除“隔靴搔痒”的宣传距离 属地政府联合交通、交警、教育等行业管理部门,开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主题宣教活动,通报辖区内及身边的典型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情况,邀请当事人进行现身说法,用身边的事进行教育培训。推动“流动车管所下乡”“驾考下乡”,加强农村地区驾驶人培训,提升农村地区新驾驶人的安全文明素质;加强执法,通过对超速、酒驾、闯灯、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彰显法律的存在与威严,加深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开展沿线居民入户宣传,向老年人子女发出倡议,共同加强对父母长辈的交通安全教育。

打造“无处不在”的宣传阵地 充分利用各部门、站点、村(社区)橱窗、展板、横幅等开展接地气的交通安全宣传,利用户外电子屏、商业场所、公交的士、标志性主干道等人流车流集中的场所打造“转角就遇到”的交通安全“宣传角”。同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通过各方账号创作、转发短视频、公益广告、海报图片、互动游戏等,在微信群、抖音等流量新媒体推广违法曝光、温馨提示、普法专栏等内容,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建起线上宣传阵地,潜移默化地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编辑: 任 燕】

24小时热文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