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石路奇缘
作者:撰文_刘祥芳 摄影_高大庆 绘图_刘超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20-05-18

风筝之都、小戏之乡、书画之地,一条区区数十公里之躯的潍九路,却穿起了众多宝贵的文化符号。但无论哪一个,都不如此地亘古留存的奇石更有魅力。奇石与路的缠绵,为整个潍九路注入了永葆青春的血液。


◆潍九路小名片

这条公路的编号为S223,在山东省,又被称为“ 潍九路”,是享有全国“奇石之乡”、“小戏之乡”、“书画之乡”盛名的临朐县通往潍坊市区的主要干线道路,老教师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便是其中一段。


“一条公路,贯穿东西;一座石碑,耸起希望;一个公园,心清气爽。仰视石碑,大雁向南飞去,清秋里淡写一行诗意。一瞬间,石碑像幻化为一只巨手,把如同彩练的潍九公路挥舞起来,迎着霞光,飞舞着,洒脱、浪漫而又飘逸,向西一直蜿蜒到太阳余晖里……”这是临朐县龙岗镇的一位老教师看到潍九路临朐东段的美丽景色后,有感而发写下的语句。读了这样的感叹,心中不免疑惑,这条路真的如此诗情画意吗?怀着满腔期待与想象,我们决定去一探究竟。



风筝之都的绿色名片


潍坊是潍九路的起始之地。在这座因风筝而改变的“后现代城市”,我们真正见识了久负盛名的山东公路。车辆一进市区,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纵贯整个市区的双向六车道公路,大道笔直开阔,靓丽整洁,直通南北。其间夹杂着宽窄不一、色调丰富的7条绿化带。沿北海路一路南行,最直观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条满眼绿色的长廊:两侧绿化带依次有乔木、中乔木、花灌木、模纹、地被植物等5个层次,乔、灌、花、草合理搭配,错落有致,如诗似画;风筝造型的路灯、剪纸造型的公交亭、别有韵味的景石,远看令人震撼,近观尽显雅致。路口就立着一个“北海路”的路牌,原来这就是被誉为潍坊“第一景观大道”的北海路。听潍坊当地的朋友讲,这条路是潍坊公路局主打绿色生态牌,精心设计打造的一条迎宾大道。近年来,潍坊高度重视公路综合整治,不仅把公路看作提升城市形象的名片,更视为城市发展的腾飞两翼,先后投资数亿元进行公路综合整治,路容路貌乃至市容市貌都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得益于此,潍坊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可见一斑。


每年一届的潍坊国际风筝节,使风筝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代名词。


“蓝宝石之乡”的火山长史


从有着“绿色之都”之称的潍坊出发,刚刚驶出一片旺盛的绿意和如画的路景,眼前就被渐渐开阔的画面填充起来:慢慢的,周围不再有恢弘高大的城市建筑和层次分明的绿化带,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民房和两侧宽阔的田野。这也意味着,车辆终于抵达了潍九路。这条起于潍坊市的省道,是潍坊市通往西南方向的重要干线公路,最终止于临朐县九山镇。

沿路向西而行,景色并无大异,只是离市区的繁华渐行渐远,离清新自然的乡村越来越近。正当一行人急切地寻找着与“奇石之路”有关的蛛丝马迹时,一座火红的喷发状火山雕塑巍然出现在公路的南侧,引起了全车人的兴趣。停车驻足,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座火山口的标志,走到这里,就离昌乐县的火山口地质公园不远了。听当地的老乡说,昌乐县又被称为“中国蓝宝石之乡”,县内分布着几十座古火山,座座都有长达1800多万年的历史,最终形成了规模宏大的远古火山群。当地还有山东省迄今保存最完整、特征最典型的古火山地质遗址和蓝宝石原生矿。为充分保持当地的旅游资源,昌乐县依托境内古火山资源,大力推进远古火山群景区的相关建设,该景区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并且已被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名录。


市区的北海路是潍坊绿色名片的最佳体现


临朐奇石的前世今生


沿着潍九路继续向西,没多久,一块刻有“临朐”字样的大型石刻便矗立在眼前。这座突起于四周的地标式景观,寓意深刻,象征了整个县城非凡的奇石文化。

正所谓,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同行的伙伴中,有勘探地质专业的行家,一行人在抵达石刻之时,便是一场地质科普讲座的开始:临朐县地处泰沂山脉隆起地带的东北部、昌潍凹陷区的南部、沂沭断裂带的西岸,境内地形复杂,山丘居多,以燕山运动期形成的高角度断裂为主,其次是褶皱结构。岩石主要有片麻岩、混合花岗石、砂质灰岩、灰砾岩、玄武岩等,奇石资源非常丰富,迄今已发现十多个系列、80多个品种的石头,其中为大众熟知的便是红丝石、彩石、太湖石、紫金石等知名品种。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称为水石,韩国称为寿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包括奇特的化石,矿物晶体和岩石等。奇石因其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具有观赏、收藏及科研价值。正是得益于丰富的奇石资源,临朐被冠名为全国“奇石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奇石世代居住的临朐人,当然要“靠石吃石”。临朐奇石文化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县政府把奇石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最有魄力的是,一举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江北最大的奇石批发零售交易场所——龙泉奇石市场。市场规模浩大,我们在怪石嶙峋的奇石交易大厅里,见到了市场经营开发部经理李青。李青为大家介绍说,这个琳琅满目的交易市场占地达2.7万平方米,经营面积有1.3万平方米,共有1300多个摊位和100余家门店,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的经营格局。李青还自豪地为大家介绍说,本地的奇石还颇受各级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曾在《中国名乡之旅》的系列专题片中,专门为拍摄《奇石之乡》而前来龙泉市场取景;山东、潍坊电视台新闻栏目也分别做过专题报道。

临朐的奇石,跟家门口的这条潍九路息息相关。这条路把石文化推向了各种平台,潍坊国际风筝节、青岛啤酒节等等活动上,都常有临朐奇石的身影。另外,县里已连续数年组织奇石收藏爱好者,带着私藏的奇石精品,到北京、杭州、上海、大连、昆明等城市参加展览。

从龙泉奇石市场的大厅里走出来,李青带着大家到旁边的加工厂里参观。他边走边说,临朐政府为发展壮大奇石文化产业创造了特别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没想到,一条路与一个产业关系竟然如此密切。近年来,从临朐县运往全国各地的奇岩怪石已数不胜数,尤其是那些经营奇石的商户就发展到1万多家,解决了4.8万余人的就业,创造了10亿余元年交易额,奇石产业链辐射的农户达10万家以上。目前临朐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奇石集散地,腰缠万贯的“石老板”达上千人。

潍九路为进一步推介该县的奇石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临朐的公路综合整治工作中,管理单位将奇石与公路的特色融合在一起,以奇石为背景作为界碑和“门牌”,让外来的游客一眼便窥到奇石的风采,在宣传奇石自身的同时,将公路衬托得更加巍峨、大气。


龙泉市场里经常有操着外地口音的淘客出现


大厅里琳琅满目的奇石让人眼花缭乱


“靠石吃石”的临朐人,以艰辛的劳动为各地景观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奇石艺术品。


化石文化的探秘寻踪


潍九路还有一段独特的风景,就是从“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和“全国文化模范县”的文化标识牌开始,道路两侧别具一格的化石文化边坡。

边坡的顶端树着一排“世界化石宝库、国家地质公园”的大字,坡面上是一幅幅用黑色的石子拼就的动物图案。可不要小看了这些看似普通的石子画,这是用石头标本制作的化石图案,还原的是1800万年前的动物形象。这些化石图案,默默地镶嵌在两侧的边坡上,向过往行人们讲述着有人类前地球上发生的故事。另外,路边还有一组浮雕特别引人注目:小戏氤氲,京韵铿锵,唱念做打,生末净丑,囊括了历史云烟;吕韵婉转,一板一眼,一颦一笑,粉墨登场,诠释了人间冷暖。文字、图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我们停车的时候,听到另一辆车上的乘客正兴致勃勃地说:“公路添置了奇石、古化石、雕塑等文化元素,看着不那么单调了,色彩丰富了,走在这样的公路上,一点也感觉不到旅途疲劳。”

看到标本制作的化石,不禁让人想起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一期节目——《发现临朐:山旺化石数万卷》。带着几许不解与好奇,我们走访了山旺村和收藏着上万件标本的临朐县古生物博物馆。

跟随工作人员,我们来到临朐县城东边的一个小山村——山旺村。这里的地层是由许多薄如纸张的硅藻土页岩组成的,人们曾形象地将这里的地层比喻为“万卷书”。据介绍,它大约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前,即地质历史上的中新世中期。我们已无法考证,半个多世纪前两位生物学界的泰斗造访这里之时,走的是哪一条路,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他们的闯入,这部存留了千百万年的万卷书,甚至都无法揭开这本书卷的扉页。这两位生物学界的泰斗,就是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和古植物学家胡先骕,他们先后访问山旺,并将“万卷书”的篇章慢慢展现在世人眼前。杨、胡二老的发现,不仅将此地古生物化石的名声推向世界,并为临朐赢得了“化石宝库”的美称,据不完全统计,山旺现已发现的化石种类,多达十几个门类、700余属种。1980年1月17日,国务院明文确定山旺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并在次年设置了山东省山旺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所。1985年4月,县城里建起了山旺古生物化石陈列馆,其中展出的植物化石中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以植物的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保存也十分完美;动物化石中包括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和哺乳动物,山旺山东鸟、三角原古鹿、细近无角犀都属稀世珍宝。山旺化石对于古生物研究的贡献可谓居功至伟,尤其是1976年发现的山旺山东鸟化石,不仅填补了我国中新世鸟类化石的空白,而且在当时的国际古生物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具有极高的学术和研究价值。如今,流连于3万余件珍贵罕见的化石标本之间,会让人发出由衷的赞叹:山旺化石不愧为“万卷石史,国之瑰宝”。



潍九路上最有特色的一景,便是边坡上的各种古生物造型,这些图案是以当地出土的火山石,拼接再现的古生物。


临朐公路的另两种性格

◆普及民间的书画热忱

了解了临朐的奇石产业和化石文化,仅仅窥到了临朐地域文化的一斑。沿着潍九路行走,会发现在临朐的青山绿水间,唱曲的小媳妇、喜丹青的老大娘、玩奇石的庄稼人几乎村村都有,能书会画的“大家”活跃乡野,能工巧匠比比皆是。

尤其是串进临朐的大街小巷时,会感到浓郁的书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这个民风淳朴的小县城,人人以书写作品为雅事,户户以悬挂书画为荣耀。楼台亭榭、店招牌匾,不俗的书法作品让人应接不暇;仔细探访,更是精粹尽现。沂山东镇庙现存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碑碣360余幢,其中清康熙帝所书“灵气所钟”、乾隆帝所书“大东陪岳”等御碑16幢; 东镇碑刻真草篆隶,各具情态,书法研究价值极高; 沂山、石门坊北魏摩崖造像,题刻规模也极为可观;在海浮山发掘的北齐崔芬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志刚劲有力,为典型魏碑体。这里虽是偏居齐鲁大地一隅的小县城,但群众们自发成立的书画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画社等县级书法组织,多达十几个;有书画创作骨干1800多人,其中省级以上书协会员、美协会员60多人。

◆源远流长的小戏之魂

临朐人不仅爱写爱画,也喜欢唱唱小曲儿。走进古色古香的龙韵文化城,耳畔传来抑扬顿挫的唱戏声。越过恢宏质朴的厅台,穿过娇巧玲珑的廊榭,经常有一位中年男人在全情投入地拉琴,身旁的女士则声情并茂地唱戏。常来捧场的票友都知道,拉琴的男人姓丛,年少时曾经跟随一位民间艺人学习坠琴,从此之后就爱上了这门传统的民间艺术,之后还自学了二胡和扬琴。丛大哥带我们找到了一群“戏迷”,边听戏边读史,“临朐小戏”这个陌生的词语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临朐的戏曲创作,最早可追溯到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的《僧尼共犯》和《不伏老》在当时和后世都曾获得不俗的评价。至清宣统元年(1909年),临朐冶源集市上的“私盐”案引人关注,82岁的老秀才谭尚儒秉笔直书,以真人、真名、真事写就《赃官谱》剧本,极大地鞭笞了封建势力,鼓舞了文人墨客进行戏剧创作的热情。20世纪50年代初,临朐翻身农民以编演新戏表达喜悦,逢年过节演新戏更是蔚然成风。60至70年代,临朐县内戏剧业余创作骨干达140多人,创作人员之多,成果之丰富,因而有“小戏之乡”的美誉。


形如万卷书的地质形态所在,其实是临朐化石的主要出土地。


【编辑:】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