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磁器口 重温渝乡旧梦
作者:撰文_ 子非 摄影_ 阿穆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19-08-13

在“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磁器口,会偶遇斗转星移了千载后,沧桑依旧、厚重犹存的重庆老街;会穿越嘉陵江边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之繁盛的水陆码头……这里可以寻到重庆人的一首歌、一片情和他们心中温暖的渝乡梦。


图1.jpg


将重庆作为度假目的地的人,没一个不把磁器口列入行程的。想来无非三个理由,一是因为磁器口的历史深厚而悠久,这个始建于宋代的古镇里到处都有可供人们追寻的往事;二是因为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老镇里,有着重庆人颇为自豪的市级重点保护传统街;三是那些或古老或现代的街边门店里,经常会隐藏着特色小吃和新奇玩物的影子,既相对集中又价格公道……难怪这里渐渐成为川渝一带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旧时“小重庆”


古镇的兴衰,似乎都与阡陌交通不无关系。如果在地图上看磁器口,就不难理解其“小重庆”的称号由来。嘉陵江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儿,从东北方向而来的滚滚江水转而向东南奔去,也使磁器口占了内河航运的地利之便。说起磁器口的来历,没几个“老重庆”不能说上几句。我们在磁器口的门楼外驻足,一位戴着眼镜的大爷见我们凝视着一块刻有古镇简史的石碑,竟热情地用夹着渝香的普通话讲起故事。古镇的曾用名有很多,最早的叫“白岩场”,之后改叫“龙隐镇”,最后才得名“磁器口”。白岩场的叫法已不知始自何时,只知道是在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 年),因附近的白岩山而得名。

后来改叫为“龙隐镇”则是有确切来历的。据载,明建文四年(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从地道仓皇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浪迹天涯。当他流落到巴蜀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有四五年时间不见天日。后人得知真相后,就将天子曾经隐居的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自此,龙隐寺的香火也更加旺盛,成为川东远近闻名的古刹。

再得“磁器口”之名已经是四五百年后的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瓷器都是龙隐镇的主要产业。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在1918 年,本地的瓷器商绅集资在镇中心的青草坡,创建了以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蜀瓷厂的产品因产量高、质地好,随着内河航运的船只远销蜀外。再后来,随着工艺的进步,瓷器的品种也不断增多,小镇的名气也因当地制瓷业的兴旺而骤然扩大。鼎盛时,龙隐镇里的瓷器厂家多达70多家,街道里几乎时时都有装运瓷器的货商驾车穿梭,车辆抵达码头再转为船运离开。因为盛产瓷器,往来的商人们渐渐给龙隐镇改了名,唤作“瓷器口”,新名字叫起来更加贴切、顺口,便流传很久。再后来,因为“瓷”字与“磁”音同,又渐渐被当地人改写为“磁器口”。



图2.jpg

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香火甚旺,来白岩山礼佛者甚众。白岩山因宝轮寺成名,甚至还曾使古镇得“白岩场”之名。


时光如古镇一侧的嘉陵江一般,缓缓经过,却又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因为水运方便,磁器口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重庆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干脆在磁器口开设分店,以收购货物。

有文献称,上世纪40 年代左右,重庆被确立为战时陪都后,磁器口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1670 多家、摊贩760 多户;每天约有三百多艘载重10 吨以上的货船进出码头。为了方便过往船只,码头河坝中还建起了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等临时街道。其余专事经营某一种商品的街道都非常好识别,有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各有一地,各为其市。

我们在码头停留了许久,想想当初过往商旅终日川流不息的景象,感慨万千。那时,沿江各地的农副土特产,都会在眼前的水港转运集散,大宗货物一般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主。

除大码头外,小镇里还有历史悠久的4 家丝厂、一家制呢厂、24兵工厂(现特钢厂)和25 兵工厂(现嘉陵厂),都设有自己的货运码头。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行商坐商,批零量购,货畅其流。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是米粮帮、木材帮、篾货帮、煤炭帮的地盘。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是铁货街、猪市、鸡鸭蛋市和盐市口。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有事务所,食品糕点业26 家,棉纱布业20 家,茶馆酒馆116 家。

昔日码头里船来船往,装卸搬运,络绎不绝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许多“老重庆”的脑海中。大码头上一位正在晒太阳的老人家打趣着吟起了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单从字面看便不难理解,“千人拱手”说的是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船公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讲的是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汽灯,经江水一漾,亮光炅炅,如星辰闪烁。


图3.jpg

小店门口的各种小清新绿植,都令时下还有些寒冷的小镇多了几分生机。


今日城市花园

与所有古镇一样,这里最具风情的遗存,就是被千载时光雕刻而成的小街小巷;又与那些已经被商业化改造的古镇所不同,街巷里留存的门店大多是伴随古街生息发展的老建筑。

刚刚抵达的时候,我们曾在镇口设立的路线示意图里看到,12 条街巷就像一道道丝线,把小巧的古镇隔成了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色块。真正走上这些曲折幽深的街巷,才见识到了小巷的古韵幽香。街道两旁挤满了明清时代风格的建筑,中间的小道由石板铺成,店铺林立两侧。我们到的时候正是晌午,小街上的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向流水般自然地拥向商贸最为集中的大码头和码头边的金蓉正街。

随着人流信步,不由得想抒发些对古镇的情绪。其实临行前已经有很多朋友劝阻说,现在的古镇都太相似,不如不去。我却想说,相似的都是外来人口占据的地方,把本不属于这里的东西,生搬硬挪地引来,倘若用心去体会,终究会发现,那些扎根于此从未离开的原住民,却一点儿也没有因为外来的元素而改变,反而越发地道起来。

想要感受这些,则需要把脚步放得更慢,耐心地转到古镇不为人知的各个角落里去。比如你会在街角偶遇这样的生活一景,挑着扁担卖菜的老人正走街串巷,带着孩子的主妇寻吆喝声而来。俩人讨价还价间,一场生活的序幕就此打开……最终,妇人满足地回家为老公儿子做饭,老人又继续穿梭在游人之间。这两位无疑就是土生土长的老重庆,固守着旧有的生活方式,延续着正宗的渝式风味。

走走停停之间,一行人都心照不宣:在磁器口,最不难遇见的就是老重庆人的生活缩影。比如我们常常会在路边看到凑局摸牌的当地人,桌上人全然不顾过客们惊讶的目光,自顾自地在麻将桌上叱咤风云。想来这是他们下午茶期间的必备项目之一吧。如此一景,倒是给古镇添加了许多生活的气息,令如今的磁器口颇得众人喜爱。那些被人工打造的古镇景点日益增多,它们满满的商业氛围让人透不过气来,在磁器口见到了如此纯净的氛围,不得不说是另一种舒心。

再看路两旁那些年代久远的吊脚楼——楼里斑驳的墙壁、缠绕的电线、堆落在角落里的杂物;楼外是正在晾晒衣服的阿姨,玩兴未尽、不肯归家的孩子,巷子口里扯家常的老邻居……若不是行程紧促,我们甚至都想也借个板凳坐下来听听那一口的重庆音,即使能听懂的词句不超10 句。

古镇的故事仿佛就镌刻在古街和小铺里。那些老字典、粮票、油票、老印章、老扳指,很久很久以前家里必备的火柴棍儿,还有童年里翻到爱不释手的小人书……很多年代久远的老物件就藏在毫不起眼的铺面里。老板似乎并不在意你买还是不买,倘若你慢慢把玩起一样,他还会乐呵呵地看着你,跟你唠叨起这物件的历史。

镇上很多老房子里,都曾发生过很多值得记载千秋的故事,比如街边一所题名“鑫记杂货铺”的地方,就是当年地下党的联络地点,门里矗立着的华子良雕塑巍然挺立,永远定格在这个曾经惊心动魄的地方。

磁器口是古朴的,也是小资的。那些可爱的咖啡馆常常占据了一整条街,来往其间的年轻人,正是如花似水一般的年华,在他们的带动下,整条街也变得既文艺又清新了起来。窗台上颇有些“心机”的小摆设里,间或还能发现些青草的痕迹,令人即使在初春时分,也能看到星星点点摆放着的绿意。这绿家家户户都有,绿的多了,仿佛在向人们集体诉说着冬天已经走远,春天正要前来。


图5.jpg

类似如此的土特产商店在街道里比比皆是,仿佛让人回到那个航运发达的时代。


浓缩了的舌尖盛宴

来磁器口,当然不能错过号称“磁器口三绝”的美食。三绝之一就是早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毛血旺”。这道菜在长江以南一度非常流行,是老百姓将毛肚、血片、鳝鱼、鸭血旺煮到一起的佳肴。在磁器口,毛血旺有顶级的口碑。坊间有“到磁器口不吃毛血旺,等于没到磁器口”的说法,说的就是只有在磁器口才能吃到地道的毛血旺。

每个名菜品都会有传奇,毛血旺当然是穷人家发明。民间认为毛血旺的来历有两种,一是认为这道菜肴是70 多年前的小摊贩张氏胖嫂所创。一次偶然,胖嫂曾在自家烹饪的时候,直接把鲜的生猪血旺放入杂碎汤里,没成想血旺越煮越嫩,味道也越煮越鲜。因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胖嫂灵机一动,便将其取名为“毛血旺”。另一种说法是说毛血旺是早年间过往船工们的最爱,因为没钱,吃不起肉,只好吃这种杂碎。不论是哪种说法,毛血旺都因其麻辣鲜香、四味俱全,汤汁红亮、味浓独特,而逐渐成为脍炙人口的巴蜀名菜。

另一个“磁器口三绝”就是古镇千张。制作千张非常讲究。要选上好的黄豆,取深水井的水浸泡,在石磨上细磨成豆浆后,再用细白布滤出浆汁;然后滚水下锅,文火熬煮,不用胆水;浆汁烧老后用细麻布铺一层滤一层,榨上一天后,再一张一张地揭下来,便成了千张。千张可以直接吃,也可以配合其他食材做菜吃。

千张做成的菜肴中,最具招牌意义的就是软烩千张。将千张切为二分宽、寸长,如韭菜叶般的细丝,加上纯碱将千张丝烧开,捞在瓦罐内用清水浸泡去碱至发白备用。用化猪油炒,加肉汤烧开,加酱油、味精、加入肉丝下锅烩炒后,下韭黄炒,再下5 钱化油,起锅置于盘中,撒了花椒面,软烩千张即成。我们就是在小店里点了一盘软烩千张,观形,一青二白;下筷,柔韧不碎;进嘴,细腻爽口。张口闭口之间,那种豆香萦绕舌尖、滋味绵长的感觉,犹如聆听久远的古镇故事一般,难以一一道来。

最后一个要隆重推出的美食,就是“烧酒一壶盐花生”中的椒盐花生。椒盐花生作法不难,用上好的红皮花生(籽皮鲜红,小而饱满,籽碎化渣,通常一枚有三四粒籽。多产于嘉陵江上游的遂宁一带,磁器口过去也有栽种。)在盐水里浸泡,入味后取出晒干,再用河沙炒好即食,是下酒饮茶的好东西。这道菜也是“磁器口三绝”之一,一般小店里都能尝到。

尝过各种美食,我们已随着小镇的节奏一同入夜,在黑暗里醉了三分。远方静静伫立着的吊脚楼,岸边悄悄停泊着的渔船……繁华过后的街巷渐渐归于平静。最后一缕阳光也开始淡了,从曾经喧嚣的闹市里穿过,从长满了苔藓的墙壁上掠过,从散乱摆放着的桌椅和正打着哈气的喵狗上扫过……脑海里却似时光倒流,仿佛眼前就能看到上古时期的船商,从码头的商船中走上岸来,到小桌木椅前落座,唠着天南海北的闲话,喝着各有其味的酒、茶,书写着与赶路完全不搭的悠闲生活。


图4.jpg

古镇里最不能错过的美食还有手工酸辣粉,那酸爽,让人欲罢不能。


◤出口详解

磁器口位于兰海高速公路西侧不远处。由兰海高速的“沙坪坝/ 陈家湾/ 烈士墓/ 石门大桥”出口离开,稍向右转进入杨公桥立交,再经国道212 线行驶两三公里便可抵达。


图6.jpg

年代久远的古镇里却到处都有风格独特的后现代小店

【编辑:】

24小时热文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