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大娄山的咽喉径
作者:撰文_向明进 谢博识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19-04-23

南川,有山有水有桥,是黔北地区进入重庆的要冲。当地对路桥的感情就如同水和空气,当路通乡、桥通村,人们的生活才真正开始跃动起来。县道206线就是这样一条路,它是南川抵达金佛山南坡的必经之路,一路石溪梨花飘香,风雨古桥幽幽,巴蜀山峦层叠……


1.jpg


90%的人去往金佛山走的都是北坡和西坡,因为南坡弯多路险,鲜有人从南坡登山。“走南坡,才能真的读懂金佛山”,身边一位常年在重庆山城行走的旅人发起了这个号召,立即一呼“十”应,择一个秋天里的晴日,动身了。


斜晖映染下的大娄山最高山脉,

如佛光示现,由此称为金佛山


2.jpg

金佛山和峨眉山、青城山、缙云山并列巴蜀四大名山。


若是走渝湘高速公路,从重庆主城区到金佛山不过40分钟的车程,而走县道需要3.5小时,所以走县道就得放弃速度。

我们一路上看到的崇山峻岭都属于大娄山余脉,车在过弯的时候,所有人都往一侧倒,上一个弯还像蹭到了岩壁,下一个弯就像要滑下山崖,就在逐渐适应了县道的险峻时,车窗外的景致似乎也发生了变化,从刚才的陡峭深邃、不寒而栗到现在的山水相依,柳暗花明。

要找金佛山很容易,远方最高的那座山峰就是。金佛山是大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金佛山有两个关键词最吸引人——北纬30°、世界自然遗产。虽然金佛山的知名度跟北纬30°的金字塔、百慕大、珠穆朗玛峰等无法比肩,但它也满足了这个纬度附近的特点,比如神秘、地理现象奇特等。

整座金佛山有108座峰,最高峰是凤凰岭,海拔2238米。整个山区是片原始常绿森林,针叶与阔叶混交,在高大的乔木林下是近十万亩的方竹林,竹林周边交错着灌木丛和草甸,古稀植物自动划分了区域生长。金佛山上的珍稀植物有“五绝”——大叶茶、银杏、银杉、方竹和杜鹃王树,数量当属方竹最多。方竹因为成材时竹身是四方形而得名,这种植物容易蒸腾水分,大多生长在潮湿阴凉的地方,我们进入方竹林的时候,清新的竹香四溢,地上散落着些许竹竿,有一些一看就是人为折断用来做登山时的拐杖。方竹适合制作手杖,其竹笋也是鲜嫩可口,集观赏、使用和食用为一身的方竹,成为金佛山上的“五绝之首”。


3.jpg

正阳桥建于大溪河和乌江的交汇处


沿着森林里开辟出来的一条土路,我们停停行行。金佛山的山岩很奇怪,成条裸露,或是成条被植物覆盖住,土色的岩石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了橙黄色,像走进了金碧辉煌的佛国,据说金佛山也是因为这一特殊景致而得名。

岩体雄奇,飞瀑流泉,地府洞宫。除了是珍稀植物的天然博物馆,金佛山还是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我们登了金佛山108峰的其中一峰,在碧幽潭水边稍事休息,准备深入地宫。金佛山对外开放的部分,天然溶洞星罗棋布,最著名的当属古佛洞,古佛洞因洞中有山、河、坝,洞中还有洞而享誉中外。现在的古佛洞为了吸引更多游人,还打造了观音殿、王母殿、西游宫等7座宫殿。古佛洞洞穴分上下两层,我们从下层入洞,入口的路很狭窄,只能容两三个人同时经过,平均间隔几十米就有一条岔路通往支洞,像这样的洞中洞一共有8个。

我们并没有被支洞分心,一心要经过72道弯抵达主洞。可容纳万人的主洞此时被灯火点缀起来,本来定格的灯光被来往的人弄得忽明忽暗,不停闪烁,主洞不再像一个地下洞穴,更像是一处灯火朦胧的浪漫餐厅。洒上阳光的岩石变成了金黄色,被游弋灯火装点的洞穴由昏暗变得金光灿灿,“金”成了这座山的主色调。


4.jpg

在桥没入水中的日子,周围村民靠小船过河解决交通,由于淤泥太多,上下小船是一个危险的过程。


巴山绵延,渝水纵横,造就了南川

地区的卧虹古桥吞霄汉


从金佛山上下来,经县道206线走村串巷。以县道为中心,通乡、通村的乡路、村路形成了一个网络,网罗了每一位出门在外的游子。我们虽不是南川人,但依然享受到了通往各家大门的路网的便利。而沿着这些新修建、硬化的水泥路到达的却是一处处百年历史的古迹。

南川古桥众多,种类丰富,形态各异,有些已经丧失了通达的功能,只能供参观和研究,而有些还在供人通行,成为南川发达交通路网中的一部分,最古老而美丽的一部分。

在民主乡、骑龙乡、峰岩乡三乡交汇处,我们遇见了一座一半已经掩映在水中的正阳桥。古桥于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十月开始修建,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三月完工,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当年为渝黔边界交通要道。正阳桥的桥身设计与龙头雕刻造型与涪陵蔺市的龙门桥十分相像,因为两座桥的设计施工者为同一人——南川人陈永恩。这座石拱桥完全由民间捐资兴建,三拱并列,倒映飞虹,中孔空24.3米,左右两孔空16.1米,桥高12.5米,桥宽7.2米,桥长81.5米,是南川境内集长、宽、高之最的石拱大桥。

正阳桥修于大溪河之上,大溪河是乌江的支流,乌江上游修建了水电站,大部分时间,正阳桥有一半桥身都在水中,只有等到枯水期才能看到全貌。正阳桥桥身为南北走向,两端阶梯踏道,石结构三孔桥。桥栏中部,竖着一块石碑,“正阳桥”三个字为苍劲有力的楷书阴刻,石碑高2.4米,宽1.5米,上款为“大清同治九年开工”,下款为“大清光绪二年竣工”。碑后还有两米高的镂空石刻龙首,口含宝珠,昂首凌空,栩栩如生。龙身雕刻于桥身下,匠心独具。龙尾则处于靠下游一面的石栏板后,亦为缕空石雕,宛若游龙穿桥而过,加上云纹装饰,有摆动飘逸之感,饶有趣味。桥头南岸还有12块带座的石碑,平均高2.5米,宽1.35米,厚0.35米,双面刻字,记载有建桥始末及捐款建桥人的姓名。


5.jpg

目前,南川已经实现乡乡通畅,31个乡镇到城区全部实现了油化路面。


上个世纪,正阳桥是三乡交汇处的交通要道。距离正阳桥半公里之外就有一处繁华街市,生丝布匹、土产山货屯集于此,商贾车夫歇息的客栈,酒肆茶楼一应俱全,这里往西通贵州,东通涪州(现在的涪陵)。当地人还说,正阳桥另一侧的戏楼里,曾经留下过梅兰芳的伶人往事。虽然有关梅兰芳的文献资料并没有记载他有过西南之行,但当地人对戏楼曾有名牌名班驻唱的历史却是坚信不疑。

附近正阳村的村民告诉我们,这几年有博物馆想来收藏桥身的龙头,也有商人出巨资想要购买的,但都遭到了村里干部和百姓的拒绝,正阳桥已经成为当地人心中的文化和精神财富,矢志不移。

因为正阳桥位于三乡交汇处,很多条路都可以到达,比如从南川经鸣玉、峰岩再到正阳桥所在的正阳村;另外也可选择从冷水关和骑龙乡走小路直达,沿路可见到多个古寨和关口,是徒步、暴走一族的理想选择;而从南川乘车至民主乡,在汤盆渡口乘当地农民的机动船,十几分钟就可到达正阳桥,沿途还可以观赏大溪河两岸峭壁千寻,茂林修竹的风光。


6.jpg

南川让全区家住农村的百姓过上了“走路不湿鞋”的生活。


有人计算过,重庆共有古桥八百余座,南川就有近百座。正阳桥以精美雕塑和石结构著称,另一座以百年廊桥著称,它就是二郎桥。二郎桥位于石溪乡与福寿乡交界处,上游也有一处水电站。这座廊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修于民国六年(1917年)。桥身东西走向,为木结构廊桥,穿斗式抬梁梁架,三穿四柱,歇山顶,通高4.15米,檐高2.8米,桥长27米,宽3米,拱高10米,河中有石桥墩。

二郎桥在桥上建造屋檐,一是保护木材造的桥身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二是可以当做风雨亭。这座百年廊桥曾经是茶马古道、鸣玉镇、石溪乡通往福寿乡的必经之路,和鸣玉的靖安桥,也叫盐巴桥所处的是同一河域,相距5公里。

二郎桥四周群山环抱,树木郁郁葱葱,驻足于此,令人恍若进入宁静的世外桃源。如今,在桥正中梁上还清晰可见“二郎桥”三字,并有“乾隆五轶二年丁未蒲月上旬建造”、“民国六年岁次丁已二月下浣重修”落款。在桥中间还有一块木板,上面记载了12个筑桥的木师和石师的姓名。

如今,二郎桥已经废弃,附近居住的唯一一户人家把这里当做了自家庭院,不时堆放一些柴草和杂物。桥头和桥尾已经被自由生长的灌木封住了去路,我们拨开灌木杂草还能看见廊桥的歇山式屋顶,屋顶的小青瓦有少数破碎,桥面木板多处损坏,但由于采用了廊桥建筑风格,桥身仍然坚固安全,即便废弃多年也尚无大碍。目前,在二郎桥上游10米处新建了一座石桥供车辆和行人通行。

南川还有三元桥、洪顺桥、河图桥、龙济桥、太平桥等,不论是废弃的,还是依然使用的,从中都可以一窥百年前的风雨烟云。


7.jpg

南川的县乡路和高速公路有机连接起来,“高速效应”不断延伸和拓展。


每年新建、硬化近400公里的通

乡公路,险要巴蜀变通途


县道206线连接省道303线,再与高速公路相接,是南川南部进入全区“一小时互通”效应的一根重要经脉。南川周边有7个区县,11条出口通道近400公里,当地先后完成了渝道路、石雷路、南涪路、南木路、水白路等重要干线300多公里的改建硬化工程,彻底改善了南川出境公路状况。

作为一个踏着公路出游观景的人,我们有时候也会把脚下的路当做一道风景。途经庆元乡龙马村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几位满载而归的村民,一看他们就是赶集刚回来,“现在是每周都赶集,以前是一年才那么一次,要是碰到雨雪,路不好走,几年才一次呢”,他们脚下就是由县道延伸而至的农村公路,而他们赶集的地方就是古花乡。现在村民骑着摩托车,不用一个小时就能在两个乡之间打个来回,看着村民卸下成箱的啤酒、方便面、矿泉水,我们感觉要过春节了似的,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

古花乡同时也是南川当地的药草之乡,在古花的乡路上闻到的都是杜仲、玄参、半夏的草药味,而这香味一直持续到金佛山脚下。金佛山就是南川最重要的中草药种植资源地,方竹就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而濒临灭绝,具有一定抗癌功效的胡豆莲也在金佛山有迹可循。这些中草药经由县道、乡道运往南川的中草药经营户家中,再经由四通八达的路网走出市,甚至走出国。

但是,路也发挥了负面作用。重庆有5800多种中草药,金佛山就有4000多种,近年来,金佛山上的近百种野生中草药濒临灭绝,“老鹳草”就是其中一种。“老鹳草”治疗风湿和痢疾有奇效,当地村民也会拿它来治疗腹泻、伤风等常见疾病,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草药在金佛山的北坡和西坡随处可见,随着路越修越长,越修越宽,金佛山旅游的开发,“老鹳草”一度成为当地特产,炙手可热,不到三年,它基本绝迹。和“老鹳草”命运一样的还有“防风”和“独活”,它们分别是治疗伤风感冒和跌打损伤的药,曾和“老鹳草”一起被称为“金佛山三宝”,如今都难觅其踪迹。

一条县乡路,改变的是生活在偏僻处的人,让他们不再闭塞,更加开放;同时改变的也是这里的草木和风俗,让它们没了初衷。


【编辑:】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