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八年科技攻关 只为营运车辆更安全
作者:文/图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公路》 时间:2019-07-08

获奖等级:一等奖

项目名称:营运车辆安全驾驶保障技术创新与应用

“营运车辆安全驾驶保障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历经八年,攻克了营运驾驶员不

良驾驶行为致因机制不明、在途驾驶行为难以监测、预警和控制手段不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营运驾驶员运输全过程安全

状态的可视、可测和可控。

QQ截图20190708103331.png

营运驾驶员的安全状态可视、可测、可控

我国公路运输总里程居世界第一,营运车辆承担了我国近三分之二的客货运转量,80%以上重特大运输事故与其密切相关,营运车辆事故排在青壮年人群死因的第一位,也是造成社会致残、失能及植物人的前三位。

研究表明,我国86%的营运车辆重特大事故是由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引起。我国道路、车辆的营运安全问题虽然已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营运驾驶员安全意识一直处于薄弱环节。为了全面提升我国运输安全水平,践行“交通强国”“健康中国”战略,“营运车辆安全驾驶保障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历经8年的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攻克营运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致因机制不明、在途驾驶行为难以监测、预警和控制手段不足、行车环境风险保障措施薄弱等一系列重

大问题,实现了营运驾驶员运输全过程安全状态的可视、可测和可控。

创新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QQ截图20190708103409.png

QQ截图20190708103423.png

在8年的科技攻关过程中,该项目形成了多项创新成果。

首先,创建了不良驾驶行为特征、诱发机制及识别方法。在国际上率先

从生物学及生理、心理学角度阐述不良驾驶行为成因,揭示了不良驾驶行为特征,发现其易感性关联基因,阐明了不良驾驶行为是个体易感性、时期、环境3个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建立了不良驾驶行为诱发机制理论模型,创建了不良驾驶行为识别方法,解决了不良驾驶行为动态识别、特征提取等难题,实现了我国不良驾驶行为基础研究理论创新。

其次,基于不良驾驶行为的易感性,研制国内首套营运驾驶员安全驾驶能力胜任性测评系统。通过实际道路安全驾驶能力测评,解决了营运驾驶员资质审验的技术难题。

再次,基于不良驾驶行为潜伏期与发作期,攻克了营运驾驶员出车前及在途安全保障技术。研制了首套基于情景测试的出车前安全状态快速检测装置,填补了出车前异常状态快速检测的技术空白,从源头上防范异常状态出车的事故隐患。研发了不良驾驶行为在途车载检测与预警技术及装备,攻克了营运驾驶员动态监控信息接收与处理技术和基于卫星定位数据的异常行为智能监测技

术,实现了在途典型不良驾驶行为的全程实时预警和远程监测。

最后,基于不良驾驶行为的环境诱发因素,创建了基于车路协同的高速公路营运车辆行车环境主动警示系统,发明基于事故碰撞声的声纹模式识别自触发机制的车载自动报警装置,提升我国营运车辆行车环境风险可控能力。

此外,该项目还构建了营运车辆安全驾驶“出车前—行车中—事故时”全程防范技术及保障体系,开发10台/套系统与装备,研制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获发明专利10项、软著42项,出版著作3部。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营运死亡事故

平均下降三分之一以上

该项目的成果在华东、华北等全国100多个公安、交通等单位应用,应用单位驾驶员违章记分总体下降一半以上,营运死亡事故平均下降三分之一以上,保障了应用地区春运、节假日等重大活动运输的安全,为“十二五”时期营运车辆死亡事故总体下降8.2%,发挥了支撑作用。

项目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支持运输单位监控平台建设,促进了我国营运安全与信息化服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中国工程院、中国公路学会等机构,以及美国《Science》杂志、美联社等媒体对该项目均给予高度评价。


QQ截图20190708103500.png

【编辑: 任 燕】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