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是我第一次见我的师父小沈的日子。2020年1月通过考试,我正式加入公路系统这个大家庭,培训结束后,被分配到试验检测室工作,也正是这天,沈迎春作为人事干事过来领我们几个新分配的职工。
有这样一群人,无论是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金风飒飒的凉秋,他们都穿梭在车来车往的公路上,他们的足迹留在了炙热的沥青上,他们的汗水洒在了沉重的波形护栏上,他们坚持奋战在公路一线,用铺路石的精神践行着“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宗旨,他们就是公路养护人。
立秋忙打谷,打谷前清路,清路需除草,除草有收获。这是年少时期,生活在乡下的我每年度都经历过的难忘小事。 转瞬间,离开家乡逾30年,时过半百的我在今年立秋日,趁着公休假闲暇,一大早回到老家。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有人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甘肃公路博物馆是甘肃公路历史的见证,也是公路文化的重要载体。
路是一座无言的丰碑。只有铭记过去的路,才能走好未来的路。甘肃公路博物馆,是国家首个以公路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建筑造型采用轴对称布局,建筑风格新颖别致,独具地方和时代特色。展馆主要以甘肃公路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八个展厅的实物展品、文献资料、图片影像、大型沙盘等,全方位地展示了甘肃公路的发展历史、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未来的美好蓝图。自落户甘肃酒泉肃州区后,便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单位和游人来此参观,感受公路发展和公路人的艰辛与努力。
作为一名刚入职公路行业的职工,当我第一次进入甘肃公路行业精神的殿堂——甘肃公路博物馆,第一眼便能看到场馆内整面写实雕塑:工人们赤着上身,手拿铁锹、大锤,肩扛圆木、绳索,目光坚定向着同一个方向奋力前进,极具动态之美和生命之力。透过它我仿佛看到了一代代公路人艰苦奋斗,创业维艰但却不惧艰难、战天斗地的精神面貌。
方正对称的墙体,低调朴素的配色,迎风飘扬的国旗,这是我对甘肃公路博物馆的第一印象。当我身处门口台阶下,抬头注视着建筑上的金色字体,嗅着风中夹杂的尘土味道,感受着太阳炙烤西北大地散发出的热气时,才真正有了一些实感,是的,我已经加入了公路事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公路人”。
寒蝉鸣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转眼,秋又凉了一度。9月8日5时27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都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天气渐渐转凉了,白露带着一身诗意,走进更深的秋色里。秋色迷人、秋意渐浓,那些属于秋天的景象也便渐渐地闯进我们的眸子里,天高云淡、鸿雁南飞,丹桂飘香、层林尽染,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己亥夏月,同窓聚首,会于沔阳。岁越而立,身至不惑。云鬓半雪,晓月微寒。顾盼间,忽然见,玉钗斜簪,云髻峩峩,柔荑凝脂,修眉联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又见,巍巍乎,高山萧萧,爽朗清举;肃肃乎,松风壑壑,高而徐引。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