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从公路养护工到邕江摆渡人,老船长的故事写在邕江上(图)
作者:钟庆媚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24-01-04

“嘟——嘟——”2023年最后一天,老口渡口汽笛声照常响起,对于老口渡口附近的村民和乘客来说,这熟悉的声音已响了几十年,这次的汽笛声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老船长农政的耳中,声声汽笛、轰鸣引擎都充满着依依不舍。

2023年12月31日是农政光荣退休的日子,也是他最后一次驾驶渡船,最后一次在邕江碧波中为群众摆渡。

从养护工到摆渡人

19年养路工12年摆渡人,一生公路情

冬日清晨的渡口蒙着一层潮湿的雾气,冰冷的江水拍打渡船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岸边的芦苇在猎猎江风中飒飒作响,江面上偶尔传来几声小鸟轻快的啼叫,老口渡口的冬日,虽不及夏天般热烈,却别有一番景致。

老口渡口每半个小时发一次船,老船长农政趁着换班前的时间,跟当地村民闲聊,码头凉亭处,时不时传来他爽朗的谈笑声。农政像个罗汉,总是笑眯眯的,脸上挂着的微笑把仅有的几条皱纹拉平了,由于常年在渡船上工作,他肤色偏黑,却更显坚毅。

老船长也有年轻的时候,那时的他还不是船长,是名养路工。作为“路二代”,受父亲的影响,24岁开始在南宁市公路局市郊公路段养路护路。“当时都是沙土路,那时候天刚亮,我们就要带着饭,拿着养护工具,骑着自行车去养路,每天至少要清扫10公里道路,一天下来,尘土布满了头发和衣服。”谈起19年的养路岁月,农政眼里闪着光芒,“养路不仅是门苦活,还是门技术活,我从铺路开始学,到后面炒沥青、开挖掘机、修养护车样样都精通。”

碧波荡漾,温柔蜿蜒的邕江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将绿城南宁分为南北两部分。老口渡口位于西乡塘区石埠街道与江南区江西镇交界处,曾是邕江上连接崇左片区和南宁城区的重要的水陆交通中转站。“零几年的时候,天不亮就有乘客在码头排队候船了,最热闹就是过年期间,候船的队伍能排十几公里,两艘拖渡从两岸对开,船员们从上班到下班都没有休息的间隙。”农政回忆着过往。渡口渡运压力太大,2011年,南宁江南公路局将农政从养护站调剂到渡口工作,12年间,他随船穿行于邕江两岸,农政晒黑了,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历经上千次航行,他从水手晋升船长。

19年养路人生,12年摆渡生涯,风吹不动,雨打不走,换来群众平安出行,是农政一生的公路情。

QQ截图20240104143501.png

老船长农政在驾驶舱开船

从水手到船长

从此变成浪里飘

“农政,换班了。”渡船上传来同事的呼唤。

“好嘞,马上到位。”农政结束交谈,快步跑向渡船。

驾驶室内,前后各有两处驾驶位,对应着渡船前后舷的跳板,这艘装备一体式车渡船,如同动车,只需更换驾驶位,无需转弯掉头,便可来去自由横渡邕江。透过驾驶位前180度的开阔玻璃窗,能看清岸上和江面的情况,最后一位乘客上来了,水手示意农政准备启航,收到一声短鸣汽笛回复后,水手收起缆绳,关闭闸门;农政升起渡船跳板,摁响一声长鸣汽笛提醒邕江过往船只注意后,转身到另一头的驾驶位,手掌着舵,目视江面,将船安全驾驶到对岸。

船长是一个容不得半点马虎的职业,它需要从水手、轮机员一步步成长起来,农政也不例外。登上渡船成为船员之后,他通过看、学、问,练就了扎实的水手工艺——缆绳的插接、指挥行人车辆上下船不在话下。空闲时他向轮机员请教轮机管理知识,探讨船舶机械技能,掌握设备维修保养方法。经过不断学习与积累,2016年农政通过考试与评估,晋升为三类船长。“这船舶驾驶员的证可不好拿,当时平均5个人参加考试,才有1个人通过,我考一次就拿证了。”农政骄傲地说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正是他的性格,不畏困难、不怕挫折更是优秀交通人所共有的品质!

第一次做船长,农政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之前做水手,在一旁看着船长操作就好了,感觉让让船、转转舵也没什么大不了。现在责任在肩,全船乘客的安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压力骤然剧增,不能再闲逸地站在一旁感受邕江的“秋水共长天一色”了。

那时候,船上助航仪器的配置普遍偏低,更没有现在的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风力预警系统,邕江上还有不少货船来往,判断潮流、风向和江面航运局势全都只能靠眼睛看、心里想和根据经验办事。所以,农政在刚任职船长的时候,真是恨不得让望远镜直接长在眼睛上。

随着时间的沉淀,农政也慢慢适应了船长必须承受的压力,驾驶渡船的技术愈发娴熟,很快得到同事的肯定,也得到群众的肯定。渡船在他的指挥下在江上游弋,自如自在,从此,邕江浪里飘又多了一个人。

QQ截图20240104143539.png

农政与“老伙伴渡船合影

从主角到配角

渡口融入南宁发展痕迹中

将近300米宽的江面,5分钟便可抵达。汽笛响一声离岸,二声靠岸,渡船抵达西岸,行人先走车辆后行,乘客陆陆续续下船。元旦期间,渡口客流量增加,刚送走一拨到江南区游玩的游客,又迎来一批回城的乘客。

“现在的客流量相对20年前来说不算多,工作日多是附近的村民交流往来,到了节假日客流量才有所增加,游客主要是过来体验乘船的新鲜感,或是到扬美古镇、麻子畲坡游玩。”农政一丝不苟地望着上船的乘客说道。

在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老口渡口每天都能迎来上千人次的渡运大军,他们骑着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把一担担、一车车的农副产品从小村里送到南宁的各个农贸市场,再带回大包小包的“城里货”,村民们走亲访友、逛街购物......享受渡船带来的便利,码头上人声鼎沸,渡船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充满烟火气。

城市的发展在热切呼唤着新的过江方式。一座座大桥飞架邕江两岸,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四通八达,渡船也不再是主要的越江交通工具了。渐渐地,市民们习惯了乘坐公交车从国道绕行,接着是出租车、私家汽车。曾经熙熙攘攘的老口渡口码头冷清下来,很多时候一个班次只有寥寥几个乘客,“客流量减少,但是邕江两岸的高楼越来越多,城市发展越来越好,这两者的反差,说明了南宁的发展和进步。”农政欣慰地笑着。

从小水手到老船长,农政有着丰富的渡运经验,“我现在带徒弟,首先就是要做好安全教育,传承交通人的责任心,其次才是传授技术。虽然过渡的乘客少了,但是安全却一点也不能落下。”正是老口渡口摆渡人一代代“竭诚为民”的精神传承,老口渡口这个服务团队才能先后荣获交通运输部“最美公路人服务团队”“文明示范窗口”等荣誉称号。

从主角到配角,老口渡口曾经的大客流已融入南宁快速发展的痕迹中,但老口渡口保留的国家应急保障职能和满足周边群众出行需求的作用,让老口渡口重新焕发魅力,成为了南宁市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吸引着不少旅客过来打卡拍照。

开完最后一班船,农政轻轻抚摸着船舵,缓缓走出甲板,望着平静的江面,眼里写满着不舍,“干了31年,我终于完成任务了。”他说,这一辈子都是跟交通打交道,不论是公路养护还是渡船渡运,一直都是兢兢业业,交通人为民服务的职责从没有忘记。

徐徐江风中,老船长伸手想抓住过往的岁月,江风却从他的指尖流过。31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小伙子已经“荣退”,但他的故事将永远留在老口渡口的记忆里。

QQ截图20240104143620.png

农政(中间)与同事合影留念

【编辑: 任 燕】

相关阅读

24小时热文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