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最美公路人彭银军:一生做好一件事(图)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24-01-03

敖溪养护站,彭银军劳模工作室位于左侧.jpg

敖溪养护站,彭银军劳模工作室位于左侧

30载坚守,奉献了青春;56万字养路日记,书写了敬业。择一事,终一生,在平凡中非凡,于细微处闪光,这是你的人生,也是养护工人的典范。——贵州省公路局系统首届最美公路人彭银军颁奖词,2023年12月8日。

年少失怙  子承父业公路人

20世纪70年代,彭银军的父亲从四川来到贵州支援公路建设。1973年,彭银军出生在贵州省余庆县箐口村的道班房中,一家三口靠着父亲的工资过日子。箐口道班位于乌江北岸的山顶,水源极度匮乏,又远离乡镇和学校,老一辈的养路工养护泥石路的任务特别繁重,很多道班子女早早辍学上路当帮手。彭银军打小酷爱学习,怀抱着读书成才的美好梦想,父亲也很支持他上学,希望他有一天能走出大山。相对而言,彭银军的童年是快乐的。1990年,父亲突然离世,全家断了经济来源。“要不,你来路上做临时工吧!”不知所措的时候,父亲生前单位湄潭公路养护段给彭银军争取到一个机会。在梦想与现实的挣扎中,彭银军拿起父亲用过的铁铲、洋镐,成了一名临时养路工。1991年余庆公路养护段成立,1992年初彭银军幸运地赶上了内部招工的末班车,成为余庆公路养护段一名正式养路工。“我当时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有了工作,每月的工资可以养活自己和母亲,因为这个我一辈子记着单位的好;但我也感到难过,觉得一辈子只能挑泥巴补马路、再也没有出息的机会了。”30多年后,彭银军言语里仍然略带遗憾。彭银军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他始终认为,在他家庭最困难的时候,是单位给了他生活的希望,一定要用努力工作来回报。

正在清扫路面的彭银军.jpg

正在清扫路面的彭银军

勤学苦干  争做合格养路工

彭银军刚参加工作时,养的还是泥路,随着公路养护模式的转变,过去的集体养护作业转化为个人标段承包养护,所养护的路段也变成各自的责任路,奖勤惩懒、奖优罚劣,每月查完路兑现工资。刚开始的两个月,因为养路经验、技能不足,他拖欠了很多任务。

那些年养护段经常安排干部下班蹲点,指导工作,在蹲点干部和工友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彭银军业务技能很快提升。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经历,彭银军说:“勤能补拙,我不怕吃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干好养路工作充满了信心,也激发了工作的激情。公路人都是些朴实无华的好人,我也永远记着把我当自己孩子对待的长辈们。既然命运让我选择了养路行业,接过父辈的养路工具,我就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以路为业、以路为家的优良传统。”养路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每当补好一段路,换来司乘人员赞许的目光,彭银军的心满足了、踏实了。

彭银军脏活累活抢着干,急难险重冲在前,在初级工阶段的十年时间里,九年被余庆公路管理段评为先进,一年获得遵义公路管理局优秀青工称号。那时候就有同事说:“彭银军的先进是一锄一铲做出来的,我们不嫉妒。”

择一而终  “路痴”精神广传颂

彭银军的活动范围基本就在乌江两岸蜿蜒的公路上,原来省道204线现在升级为国道243线,余庆公路养护段1998年也更名余庆公路管理段,还成立了敖溪养护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彭银军清理边沟、保洁路面、修补坑凼、清洗护栏、抗凝保通、处置险情,脏活累活抢着干、急难险重冲在前,瘦小的身板和高度近视没有影响彭银军成为公路养护尖兵和工友们的主心骨。在彭银军的记忆里,他还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节假日或周末他会带上工具,骑着摩托车到路上去巡一巡、看一看。他认为经常巡路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是用自己的车、烧自己的油,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多消除一处安全隐患,就能为群众避免一些损失。如今已不担任敖溪养护站站长的他,除了值班巡查全站的公路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管养的路上,有人问他是否会觉得枯燥,他无从回答,或许已是习惯。彭银军养的里程总比别人多,养护质量总比别人,作业工具用坏了一批又一批,稚嫩的双手早已长满了老茧,额头上也有了很深的皱纹,但他却依旧充满热情,人称“路痴”。“不敢说他365天,天天在路上,至少360天在。”余庆公路管理段有位负责人曾经这样评价彭银军。村民则说:“我天天都看到他,无论天晴下雨,这个人勤快又负责任。”工友们陆续搬去镇上,有的还在县城里购了房,彭银军也有机会到相对轻松一点的二级路收费站或超限检测站工作,都被他拒绝了,坚守在公路养护一线,坚持干最辛苦的工作。三十年很短,短得只有那蜿蜒几公里的山路;三十年很长,长得需要用数万公里的脚步去丈量。翩翩少年历经风雨、蓬头露齿,彭银军看着脚下的公路一点点变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场景早已消逝,斗折蛇行的泥巴路变为畅安舒美康庄大道……彭银军说:“这条路上有父亲的影子,我要留在这里,再说每年凝冻时也需要有个人守着。”

文画兼修  详实记录成宝库

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养路工人只会干体力活,彭银军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养路工人也可以多才多艺。为了弥补辍学的遗憾,初中毕业的他自学写作、绘画和硬笔书法,公路养护中发生了什么事、做了什么特别的工作一一记在本上,工作之余还把养路工的作业场景、公路沿途的风景记录下来、画在纸上,将对父辈的思念、对铺路石精神的理解和养路工的心声写成一篇篇文章。他的世界里,所有的工作和生活都与公路息息相关,白天身在路上,晚上路在心中。在照片唾手可得的今天,他仍然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绘画,一幅作品断断续续需要两三个月时间,他勾勒的工作场景和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比照片更有灵魂、更有魅力。

透过彭银军密密麻麻的文字我们看到,2008年的那场雪凝灾害严峻,当时余庆公路管理段只有彭银军一个人居住在已经弃用的箐口老道班,而箐口路段又是省道204线(现国道243线,下同)余庆境内的海拔最高点,是历年来防冻防滑的重点路段。在那段时间里,彭银军昼夜巡路,时刻关注着路上的变化。深夜里,寒风刺骨,他仍然打着手电、扛着工具到路上去,抛撒防滑砂和融雪剂,除冰保畅,护送滞留车辆安全通过。2014年11月的一天晚上,下着雨,刚刚睡下的彭银军接到电话:省道204线44公里加800米处大货车侧翻,油箱破裂,柴油泄漏大面积污染路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彭银军立即穿上雨衣,带上作业工具和安全警示标志,骑着摩托车赶赴现场。侧翻大货车已撤离,玻璃碎片、车辆灯壳、残碎胶屑、油污遍地,现场一片狼藉,雨又不停。彭银军赶紧摆好安全锥,用摩托车灯照亮,拿起扫帚把撒落在路上的杂物扫除。油污浸染路面极易打滑再次发生事故,他用十字镐、铁铲从路肩外刨土、铲砂铺盖油污打滑处,偶尔有车辆路过时就放下工具,打手势、喊话提醒驾驶员,跌跌撞撞两三个小时将油污浸染路面全部用砂土覆盖才回家。这些密文字除了记录应急抢险场景,也有路上发生的一些琐事,比如他收集车辆洒落的碎石填补坑凼,还有他骑摩托车“失蹄”受伤的情形。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彭银军自发记录的养路日记竟达56万余字,形成极其宝贵的公路管养第一手资料,一摞摞的巡查日志还是他一门心思甘当路石的最好映照。2022年交通运输部“国评”工作组检查国道243线大乌江特大桥时,对彭银军坚持撰写养路日记由衷赞许。

守好名誉  做好公路“形象人”

彭银军一生做好养护公路这一件事的坚守是继承发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铺路石精神的最好诠释,他甘作一抹橘黄,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和满腔热情毫不吝惜地铺洒在公路养护第一线。他的身上有“三美”,心怀感恩、无私奉献,人格美;路在心中、追求极致,精神美;身融于路、业精于勤,奋斗美。

彭银军同志荣获全国首届“最美公路人”证书.JPG

彭银军荣获全国首届“最美公路人”证书

一个痴心守护公路的人怎么会被忽视呢?彭银军的付出得到了群众认可、组织肯定,他200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首届最美公路人、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好人”、贵州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公路局系统首届最美公路人等荣誉,2022年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检测结果通报特别给予“彭银军的‘工匠精神’为基层养护工人树立了典范”的高度赞誉。他的事迹被新华网、贵州广播电视台、中国公路网等多家传媒报道,遵义公路管理局还成立了彭银军劳模工作室。

荣誉是一张无形的名片,也是驱动彭银军坚定信念、守好名誉、当好公路“形象人”的力量。看着墙上的证书,他说“荣誉属于过去,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更加注重学习、克服不足,积极做好工作,起好带头作用,不能给公路人丢脸。”在彭银军的带动下,敖溪养护站的工友们有了不一样的精气神,余庆公路管理段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名列遵义公路管理局年度考核第一名,是交通运输部文明示范窗口、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和遵义市文明单位,段党支部是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先进基层党组织,该段管养国道243线成为交通运输部西南地区唯一国道安全生命防护示范公路,优良率达98.59%。娄山巍峨通大道、黔途似锦新征程,当下,遵义公路管理局系统正积极宣传学习彭银军先进事迹,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争当最美公路人,奋力开创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编辑: 任 燕】

24小时热文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