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北京青年报 :交通安全面前,谁也不能“恃弱逞强”
作者:威利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3-09-18

随着电动自行车使用率增高,与其有关的交通事故数量也上升。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北京市每4起交通死亡事故中,就有1起与电动自行车有关。今年以来,虽然全市交通事故稳中有降,但涉及电动自行车的死亡事故较去年同期上升一成。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实惠、灵活便捷的特性,已经成为市民群众短途代步的重要交通工具。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相当于每4个国人就拥有1辆电动自行车。随着骑行热度上升,一些城市的电动自行车逆行、闯红灯、不按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易发多发,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占比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对居民安全出行和城市交通管理影响日趋严重,亟待引起重视。

惨痛教训历历在目,为何仍有一些电动自行车骑行者还是我行我素、肆意妄为,置自己的安全于不顾呢?主要是有些人盲目自信或者心存侥幸,总觉得危险不一定落在自己头上。此外,一些人持有“恃弱逞强”的心理任性而为,同样值得警惕。

北京东城交通支队民警调查发现,部分骑行者存在这样的法律认识误区:当电动自行车和机动车发生事故时,他们普遍认为“无论事故原因如何,我是弱者,机动车必须礼让”;当和行人发生事故时,他们认为“骑车人等于行人,最多也是平分责任”。骑行者因为持有这种“恃弱逞强”心理,对于交通违法便少了顾忌,多了任性,甚至被交警查处时,仍然有人理直气壮。此类心理和行径,令人不齿,每一位骑行者都应反躬自省、引以为戒。

事故猛于虎,一次“恃弱逞强”的交通违法,或许不会产生问题,但是习惯成自然,出事是早晚的事。安全重在预防,预防必先震慑,只有对违法者依法依规严厉惩治,才能以儆效尤,形成正面导向。

针对电动自行车违法现象,北京警方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全面整顿,加大执法岗位密度,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展开严查。这既是有力落实交通法规的体现,也是维护交通安全的必由举措。为了让公众的生命安全更有保证,对于“恃弱逞强”肆意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警力毕竟有限,而“智”力无穷。治理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现象,还需借助大数据、数据可视化、“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力量,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筑牢监管网。这方面,一些地方已作出了有益探索。如江苏宿迁市区启用“电子警察”,24小时抓拍骑电动自行车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9月1日起正式处罚。各地应加快“智慧交管”建设步伐,依靠科技赋能,提升监管执法质效,形成强大震慑力,更有效地遏制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现象。

治理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现象是一项系统工程,更需深化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比如,交管等部门积极推行“社区交警”服务机制、组建交通安全宣传志愿服务团队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深入社区、学校、单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大力营造“守法安全文明骑行”的良好氛围。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广大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应当时刻把规则刻在心上,坚决克服盲目侥幸、“恃弱逞强”心理,积极争做文明守法公民,切实做到不逾规矩、不越红线。各方治理主体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一定能最大限度遏制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让交通秩序更加平安和谐。

【编辑: 任 燕】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