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WTC2023|日本工程院院士林良嗣:从“增长的极限”到碳中和(图)
作者:《中国公路》杂志社记者 张林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23-06-16

林良嗣作主旨报告.jpg

林良嗣作主旨报告

2023年6月14日,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中部大学卓越教授、世界交通学会WCTRS前主席、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林良嗣以《从“增长的极限”到碳中和——20世纪的移动性文明的蜕变》为题作主旨报告。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虽然“双碳”的概念是近年提出的,但在50年前,便已有思想源头。

五十年前  增长的极限

《增长的极限》是美国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丹尼斯·梅多斯等人合著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发表于1972年。林良嗣引用了书中关于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关系的论述,追溯了“可持续发展”的源头。

《增长的极限》的主要观点为: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环境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5个因素的变动都各自在一个反馈环路中发生,而且相互影响,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倍增引起对粮食需求的倍增,经济的增长使自然资源消耗的速度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加深也倍增。技术进步只能延长资源消耗的过程,推迟世界末日到来的期限,而不能制止末日的来临。要使世界免于崩溃,必须停止人口的增长,停止工业资本的增长,即必须使人口和经济在零增长下达到全球均衡。

林良嗣说,如果未来地球上出现80亿人口,同时这80亿人口全部按照美国人的方式生产生活,那么他们需要5个地球才能够满足需求。他说:“人们产生更多的粮食需求和碳排放,同时消耗更多的资源。这就是我们的星球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为星球发展划上边界,去实现可持续发展。”

毋庸置疑的是,交通运输领域也存在相似的“极限”。各国暴增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和日渐拥堵的交通状况,仿佛和《增长的极限》中暴增的人口和枯竭的资源有着类似的逻辑关系。

通勤时代  漫长的等待

交通运输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关注什么?林良嗣回忆起1993年,他在泰国曼谷遇见的一个每日往返于郊区的家与市区的学校之间的男孩,来回的通勤需要8个小时。林良嗣随即介绍了日本东京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居民人均汽车保有量随之上涨的情况,并提出:“像曼谷、东京或者北京这样的城市,其实我们在未来应该做的是降低居民人均汽车保有量及汽车行驶里程,这样才能减少交通拥堵的情况,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他对比了1993年至2018年各个城市的拥堵程度,发现其随着居民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升高而加深,汽车每行驶一公里所消耗的时间在增加。

林良嗣尝试剖析了现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认为其可能来自20世纪出现的一些社会习惯。其中最主要的是城市居民工作的时间相对固定,同时工作地点也多数集中于城市的特定位置。这导致每天会有大量汽车在同一时段,涌向同一地点。

随着人均汽车保有量的上涨,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交通系统中步行的环境越来越糟糕;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高;空气污染导致的人类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能源的枯竭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引发了各类严重后果。

未来二十年  遥望碳中和

2050年日本可能实现碳中和吗?林良嗣说,按照从2020年至2025年计算,日本需要减少80%的碳排放,这也意味着城市发展的各方面都将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需要停止航空业的发展。

林良嗣说:“中国可以说是亚洲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军者。”他认为,汽车的电气化转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公路交通在所有交通运输方式中的占比较高,碳排放的占比也相应较高。

林良嗣认为,在汽车的电气化转型中,关键是要提高发电的效率,保证能源支持,建立与电动汽车能源需求相适应的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同时,电动汽车的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主体间的竞争比较激烈,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基于绩效表现的监管机制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编辑: 任 燕】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