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贵州:路通百业兴 道顺民心畅
来源: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时间:2020-11-20

织金县官寨乡官寨村距织金洞7公里,这里蓝天白云,风景如画。过去,路不通,山村与世隔绝,山间云雾缭绕,虽然草肥水美,但山谷外峭壁嶙峋,飞鸟望绝。

一条S106织金三甲至八步公路将这个原本几乎与世隔绝的小村庄,带入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现在,官寨村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弘扬,走出了一条民族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正是得益于贵州纵横交错的公路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贵州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普通国省道提级改造5975公里、建成4535公里,实施规模、建成里程分别是“十二五”的1.66倍、1.51倍。

以路为媒,贵州实施“公路+”等多赢发展模式,以“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贯穿普通国省道公路建设全过程,积极推进交通与扶贫、产业、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把公路打造成脱贫摘帽之路、乡村振兴之路、生态旅游之路。

一路通达向小康,贵州公路网成了一张网络全境的贵州“美食网”“胜景网”“产业网”“扶贫网”“发展网”。曾受困于路的贵州,如今因路让人“却羡田间多美景,往来阡陌总忘还”。

公路让贵州贫困地区脱贫成效显著。作为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赫章县启动实施了S309赫章可乐至奎香段改扩建项目建设,方便了沿线约40万人出行。

不只是赫章,截至目前,贵州累计实施70个贫困县地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5270公里、完成投资703亿元、新增建成3919公里。其中,全省16个深度贫困县全部实现二级公路快捷连通,20个极贫乡(镇)中由普通国省干线连接的12个极贫乡(镇)全部实现便捷通道连接。2020年依托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解决了4327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2人,充分发挥公路行业对稳就业促脱贫的推动作用。

公路将贵州“景点旅游”变“全域旅游”。今年国庆黄金周,G352印江县城至两河口公路沿线的大罗桃花里景区迎来了它最好的时节。因为畅通的公路游客被引进来了,原来少人问津的景点成为人们自驾游的打卡景点,山里的特色产品卖出去了……

“路好了,游客多了。”公路沿线的村民们指着穿村而过的公路说,对未来的日子充满着希望。

美丽的乡村路也一直在向远方延伸……

依托一条穿村而过的公路和周边细密的公路网,如今,有的乡村漫山翠竹,别墅林立,还建起了气派的乡村舞台,美丽的环境成了村民的“摇钱树”,以公路建设为基础,“美丽经济”在越来越多的乡村开花结果。

这得益于全省公路交通部门始终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结合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和厕所革命等战略部署,突出“畅安舒美路·多彩贵州行”主题全面推进“畅安舒美”公路创建,“畅通主导、安全至上、服务为本、生态优先、文化融合”,成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的新共识。

“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普通国省干线“畅安舒美”示范公路1806公里,新增普通国省道服务区30处、观景台92处、停车区405处、厕所46座,建成了一批有亮点、有特色、叫得响的“畅安舒美”公路,提升了我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服务品质、外在颜值和社会影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贵州完善的公路也吸引企业落户乡村,农业产业发展渐入“快车道”。

长顺县由南至北以S210摆所至代化公路接G354长顺县城至牛滚塘公路连S210长顺至广顺公路为主线,打造一批“高钙苹果路”“绿壳鸡蛋路”“旅游观光路”“扶贫产业路”等,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大串联。

依托公路,电商在广袤农村遍地开花,不仅实现了“土货”进城,还让“网货”下了乡。

“双11”期间,贵州长顺晶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忙着备货。长顺县共种植高钙苹果7.43万亩,挂果面积2万亩。除了周边县市游客入园采摘,通过电商平台,还销往广东、江苏、上海等地。

以前路难走,雨雪天更是几乎不能出货。现在路硬了,路宽了,大货车进得去出得来,这都是托了沿线公路的福。贵州长顺晶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心志说。

青峰披云雾,深壑绕河川。如今,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贵州公路运输网,让绿水青山成了全面建成小康征途上的亮丽风景。

    公路+产业    公路畅通产业兴 

初冬时节,乍寒还暖,长顺县广顺镇景云关至凤凰坝一带,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格外引人注目,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浓郁果香。

这是广顺镇石板村沿S210广顺至长顺县城公路布局的特色产业,为当地村民铺就了“致富路”。

三年前,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还是省级三类贫困村,虽坐拥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但因交通瓶颈,村民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

“有路有商机,通车就繁荣。”随着S210公路的畅通,当地苹果等农业产业也因路而兴,形成了电子商务、饮食服务业、旅游业等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道路通了,游客纷至沓来,曾经沉寂的乡村开始活跃起来。石板村村委会主任王大虎说,“真没想到,短短几年石板村变化巨大,公路发挥了巨大作用。”

山里的产业,山里的树,山里的村庄通公路;坝里的山水,坝里的花,坝里的风光美如画。随着贵州公路不断提档升级,沿路乡村打造宜游宜业的“魅力水乡”,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找到了脱贫致富路。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完善的道路也吸引企业落户乡村。

大球盖菇、豆角、菜椒、白菜……随着S211项目的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逐渐完善,农业企业纷纷入驻,温室大棚种植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为沿线地区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产业新活力。

在贵州,一条条美丽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在黔中大地不断延伸,成为百姓的脱贫路、发展路、幸福路、连心路。

位于G354坝草至贞丰公路段的贞丰县鲁容乡,农户沿北盘江两岸种植火龙果、百香果、芒果等精品水果,重点打造“一江三果”农业产业园,带动经济发展,果农们通过G354运货出山,销往上海,广西,重庆等地,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公路+旅游    路通景美百姓富 

从织金县城出发,汽车沿S106一路疾驰,不一会便到官寨乡。虽是深秋时节,站在旅游公路旁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整个乡镇犹如一幅唯美壮观的山水田园画卷。

“山旮旯,寡偏坡,广种薄收没几箩。”这是官寨乡以前的真实写照,路不通,村民们靠种传统作物为生,收入微薄。

要想富,先修路。2017年10月,S106公路开建,于今年5月公路完工。公路通了,使得昔日冷清的官寨,成了今日游人络绎不绝的乡村景点。

官寨乡红岩村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东风湖畔,距织金洞7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公路通了,红岩村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织金洞观光旅游融为一体,倾力打造集农业、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昔日“偏石板、荒山沟”的“土乡村”如今成了一个“山披绿、人致富”的生态样板。

“现在自驾来红岩村,路挺好的,很快就到了,而且村子环境也挺好,还可以采摘水果,体验很好。”来自贵阳的游客张辉说。

G211、G352、G354……如今的贵州,一条条旅游公路穿梭于青山绿水间,使得一个个普通村庄变成了绿树红花、路通业兴、政通人和的美丽乡村……

坐落在G211小丹江至乐里公路旁的榕江县平阳乡小丹江村,是黔东南州苗山洞水风景区小丹江景区的一部分,公路对面就是乡村旅游度假区,田间种满荷花,是避暑和赏花的圣地。G211公路的畅通,使这个藏在国家级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特色村寨光彩绽放。

道路通,旅游兴,这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很多村民选择回家搞种植、开民宿,谋求新发展,一个个美丽、富裕、和谐、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正向着全面实现小康梦的征程铿锵迈进。

公路+脱贫    公路蜿蜒山门开 

梦想照进现实。大道通来,“石门”开。

2019年6月30日,中水至黑土河至石门高等级公路通车试运行。这条全长33.447公里的快速通道,让石门乡从此告别交通不便的日子。

中石公路通车后,乘坐班车到威宁县城的时间从过去的5、6个小时缩短至2个多小时,开车则只需1个多小时。路好了,不光要人畅其行,更要货畅其流。现在,石门乡已实现一年15万吨蔬菜外运的目标,驶上了产业脱贫的“快车道”。

一条公路,造福一方百姓。2017年,赫章县交通运输局启动实施了S309赫章县可乐至奎香段改扩建设,公路经过赫章县可乐、河镇、德卓3个乡(镇)5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

这条全长33公里,总投资6.14亿元的希望之路,其背后是当地40万群众的梦想与希望,凝聚着公路人的扶贫心血。2020年7月公路建成后,行车舒适度大幅提升,从河镇乡到赫章县的行车时间缩短至1.5小时,比以前节约了1个小时,有效带动沿线的蔬菜、葡萄及养殖业发展,群众便捷出行的梦想得以实现。

高原、高山、高寒,深处乌蒙山腹地的海雀村一度被认为不适宜人类生存,公路的畅通,托起了乡村致富的希望。

路通引来“凤凰栖”,海雀村先后引进了种植养殖产业,解决了大部分村民就近就业。

2019年,海雀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6200元。今年8月,海雀村传来喜讯,260户995人全部脱贫。

修好公路,脱贫加速:榕江借助G211小丹江至乐里公路发展脐橙产业,惠及5万余人;贞丰县通过G354实现“黔货出山”,为沿线18000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步小康注入强大动力……

穿行于黔山秀水间的公路,缠绕在连绵起伏的山岭之间,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推动了全省脱贫进程。

公路+文化    文脉提振精气神 

初冬时节,走进都匀公路管理局公路文化陈列馆,看到参观者正在陈列馆内参观展出的史料文稿。

陈列馆内共分为3个展厅,以文献、图片、影像、实物、沙盘等形式,将黔桂公路发展、贵州第一辆车、西南公路运输局独山工务总段由来、深河桥抗战、黑石关阻击战等重要场景和重大事件一一呈现。

2016年以来,都匀公路管理局结合黑石关抗战历史以及沿线公路文化、地域环境特点,在黑石关战斗遗址先后打造了仿“黑石关”石刻、抗日烽火雕塑、抗战浮雕墙等景观,同时,为缅怀公路先辈,把道工烈士合墓从上司第一保大坡处迁至黑石关烈士陵园,以便广大职工群众前来瞻仰。

来自都匀的游客宋某说,“这些老旧物件、珍贵史料、实物以及照片,让我了解到了黔南公路近90年的发展历程。”

这是贵州省公路局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挖公路历史文化内涵,将公路文化与爱国主义情怀有机结合的生动案例。

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过程中,都匀公路管理局按照“畅、安、舒、美”的创建要求,在保护遗址遗迹的基础上,将沿线公路文化“串”成珠,先后打造了黑石关战斗遗址、黔桂友谊亭、平塘沙坪垭口摩崖石刻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有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也有可歌可泣的公路故事,它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也映照着公路人的初心。”曾经参加“册三”公路建设的朱胜蒙说,这些公路文化已逐渐成为公路职工及社会各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缅怀筑路先辈的又一有力平台。

从天柱县经锦屏县至黎平县,一条G242游走于连脉青山间,半坡公路文化驿站就点缀其间。

文化驿站修建了具有行业文化特色和地方建筑特色的“修路亭”“养路亭”“护路亭”及“爱路亭”等文旅设施,展示了黔东南公路的交通变迁史及发展成就。


【编辑: 任 燕】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