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王渤:交通大数据之我见―― 站在企业角度看数据(图)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18-06-21

  站在不同角度看交通大数据有不同的结论。政府、企业与社会大众,既是大数据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大数据的利用者,那么,企业视角下是如何看待交通大数据的?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高级工程师王渤在报告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从大数据的应用方面来说,大数据时代,没有数据便没有战略优势。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大数据都体现了应有的价值。王渤提出,大数据在应用之中所表现出的利益主要有以下几点:(1)应对商业挑战反应更加迅速;(2)能整合分析大量来源的数据;(3)改善整体企业决策分析能力。大数据应用所体现出的四大优势主要是:(1)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仔细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提高投资回报率;(2)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政府更好地对业务生产进行规划,创新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3)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经营,发展新的更适合的营销模式,帮助政府优化服务方式和内容;(4)大数据资产,已经成为了企业价值资产的重要部分,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是政府创新和优化服务的重点基础。对于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来说,基于对现状的分析,能够做出预测,最终查找问题原因。在应用建设方面,王渤表示,从解决需求上,大数据应用应主要解决客户三方面需求,即平台搭建、数据分析和应用创新。对于建设成本来说,最大的成本,就是数据源成本。

  从大数据的效果方面来说,要实现精细化,实现精准交通。有效配置交通资源,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为交通决策和管理带来更有效的支持;为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提供新的理念和手段;通过历史大数据分析,提升典型应用水平,如投资建设、交通迁徙、物流分配、出行服务等等。通过搭建数据管理平台,让数据孤岛的整合变为现实。就交通大数据应用的深度而言,王渤举例说,交通拥堵无处不在,任何一个拥堵点,导致其结果的因素有千百个,如天气、路况、地理、人文、习惯、车辆等等,而哪种是主要的?哪些是容易解决的?现有条件下最好的缓解方式是什么?都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解决。而没有历史的记录、没有全局的采集、没有数据的汇集、没有数据的钻取、没有大数据的计算,就很难得到答案。

  从对大数据的认知方面来说,对大数据的认识不足,将导致一个个误区产生。王渤表示,在过去几年里,IT公司纷纷转型成为大数据公司,意图获得高估值。但是,大数据概念的热炒,基本是在催生一个又一个“泡泡”。主要原因归于以下几点:(1)国内数据开放程度低,这使得电信、政府、BAT等几个重要数据源价值被放大,有机会掌握或者触及这类数据源的大数据公司更容易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因为有些时候数据源的价值远远高于技术。例如,银行对个人客户进行风险甄别时,如果有运营商数据作为佐证,对风控效果的提升非常巨大,而这部分提升只能依赖于数据,技术再强也没用。(2)大数据目前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数据价值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未来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远远不止当前这些。(3)数据服务不同于技术服务,它对人力依赖相对较轻,主要人员投入在数据清洗环节,服务形式更多为API接口,交付上人力投入低。这种业务模式可复制性要强于技术服务,一旦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可以迅速扩展到其他同类别客户。在大数据的认知上,王渤强调,大量数字化不是大数据;数据“数量多”不是大数据;数据“规模大”不是大数据;数据大集合不是大数据;传统统计分析不是大数据。从环境因素来说,大数据应用业务链条,主要包括数据源、数据技术和数据应用。国外大数据公司可以专注于业务链条的一个环节,将一个环节做好,就能成长为独角兽公司,而中国大数据公司如果仅仅做好其中一个环节,业务开展都成问题,发展很容易遇到瓶颈。这说明一个问题――大数据之大不是一家独大。从技术因素来说,大数据分析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如何将数据与人的心理、行为联系起来,但不是简单的联系,而是要对这些关联性研究进行有预见性的预测。从大数据分析局限性上来说,王渤认为,大数据不是万能的,只是解决特定问题的特定技术,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重点要探究为什么。

  王渤最后总结说道,当前大多数大数据平台分析系统,仍然局限于“条件分析”,远远没有达到“智能探究”。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研究深入,能够逐步实现我们期待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而大数据公司要想真正做好大数据分析及其应用,数据源、数据技术和数据应用三个环节都要有独特竞争力。

【编辑:中国公路】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