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散文】情味最浓是元宵
作者:周羽兵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24-02-26

岁月如流水,又一年春来早。在老家,与其说元宵节是欢度春节后告一段落,不如说是一个充满乡土味、亲情邻里情的节日。

外出的人,元宵节是要想方设法赶回老家敬拜祖先,奔赴一场与家人一同吃汤圆的约会。到了农历正月十五,吃了汤圆就要开始一年一度的春耕了,在年味慢慢淡去时非得抓紧新年的尾巴。

在以前艰苦的年代,元宵粉是需要用石磨推。随着磨盘边沿的顺时针转动,母亲不时用勺子舀着带水的糯米,见缝插针准确放入磨眼里。从上下磨块吻合处的纹隙里缓缓流淌出来,散发出一缕缕清香。

说起汤圆和石磨,不得不说起父母的爱情。参加工作之前,当时村中已经有了电磨,但是母亲依旧要用村尾那间磨坊里那副大理石石磨手工磨米做汤圆。老旧的石磨犹如一盘磁带,记录着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1955年初父亲从部队复员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公路人,奋战在公路养护第一线。年轻时,母亲经媒人介绍,与父亲结为夫妻,恩恩爱爱过日子。婚后那个元宵节,父亲教会母亲用磨米浆搓汤圆。婚后不久,父亲响应政府号召外出参加公路建设,一去就是十几多年,夫妻俩聚少离多。从此,母亲一人推磨,磨过寒冬酷暑,磨尽了红颜,磨碎了芳心,咬着牙根扯拉大我们兄弟姐妹几人。

记得那一年,年初二后父亲就赶去工地了。乡村的元宵之夜有点冷清,窗外是后院人家门口挂着红艳艳的灯笼,在风里滴溜溜地转,冰冷从家的各个角落包围过来,间或传来的鞭炮声也带给这个贫困的家几许凄凉的滋味。

世事沧海变桑田。一转眼,步入了21世纪,改革开放的春雷响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到磨米浆搓汤圆的时候,母亲将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米、白糖拌和在一起,食材们散发出甜蜜的气息,妻子、妹妹和我三人调制好的馅料往压成饼的粉团块里装填,一边转动手中的球状米团一边捏拢小口,一只圆圆而可人的汤圆就做成了。包到一定数量,母亲娴熟地蘸上均匀的水,就可以放过大笸箩里在糯米粉中反复地滚来滚去,且越滚越圆。

今年元宵节下着阴冷的雨,气温比春节期间低了许多。包汤圆是个体力活,母亲顶多穿着一件不是很厚的外套,额头和鼻尖冒出细细的汗珠,大笸箩两边的扶手处已被磨得锃亮。如今,母亲和妻子一起揉米团包汤圆,婆媳俩配合很是默契。煤气炉舔着烤蓝的火苗,锅里热气腾腾,一缕缕糯米做的汤圆特有的甜香在飘荡,这一切显得那么恬静那么安然。簸箕里的汤圆大小均匀。

从此,每到元宵团圆饭,合家吃汤圆是从不改变的。一家人围坐饭桌的温暖家宴。汤锅沸腾,红糖摆好,汤圆盛满,咕嘟嘟、母亲为我们滚汤圆,她在我的回忆一切都是美好的。母子情深,对母亲依恋也是自然情理。我想,母亲做的汤圆好吃,都是因为孩子的成长和幸福在她心中如汤圆滚来滚去,团圆在一起生活的美好不能辜负吧!

【编辑: 任 燕】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