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天路养护工

——记西藏自治区公路局林芝公路分局扎木机械化养护队保通员覃春(图)

作者:西藏林芝公路发展中心波密养护段 张继婷 来源:《中国公路》 时间:2023-11-03

海拔5300多米的果扎拉山,常年风雪不断,气候条件恶劣,雪崩等自然灾害频发,道路养护难度极大,养护工人覃春却在这里坚守了4年,用青春和汗水守护天路的安全与畅通,以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书写下一段雪域传奇。


QQ截图20231103103704.png

2023年2月27日,覃春正在帮司机推车脱困。

2014年5月,西藏波密县的藏族汉子覃春成为波密养护段的一名基层养护工人,2019年11月,因工作需要,他自荐前往波密县境内省道303线果扎拉山保通点驻扎至今。

4年来,在海拔5300多米的果扎拉山口,覃春冒风雪、战严寒,累计救助上千人。从半夜为身患急性肠胃炎的司乘除雪开道,到清晨为“轮陷”的遇险车辆施救拖车;在人迹罕至的漫天冰雪里,从为新手司机安装防滑链,到为路遇雪崩滞留的司乘提供热水与食物……上千次的抢险保通与生死救援,历练了他坚韧的性格,来自各地的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给予了他莫大的慰藉。

作为公路人的后代,睡渠沟、被栓在树上这种独具公路人特色的童年经历,让覃春对“公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情感,他说:“儿时,我见证过父母在没有路的地方修路,如今,我要把‘在父母修筑过的道路上用心养路’变为传承。”

/ 拴在树上的童年 /

“被拴在树上的童年”是覃春时常被老一辈养护工人逗趣的谈资,也是他宝贵且独特的童年记忆。覃春的父母均是20世纪70年代的修路工人。当时,母亲瞿玉珍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只身从家乡前往波密,成为墨脱公路修筑大军中的一员。这一年,年仅19岁的她在海拔5000多米的嘎隆拉雪山背过炸药、运过物资,在险境中挖过水坑、筑过路基,深夜为在雪崩中遇难的女战友放声痛哭……但她无悔于这样一份时代的选择,并幸运地结识了覃春的父亲——同为养护工人的覃永华,随后二人一步一个脚印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

服从组织安排,是当时公路人忠诚于事业的无声誓言。覃春出生后,夫妻二人欲前往通麦天险修路,通麦天险一侧是峭壁,另一侧则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出于安全考虑,小覃春便成为了被栓在国道318线成都至拉萨段上的孩子,路修到哪里,他就被栓在哪里。随着年龄增长,同龄孩子已经开始读书,他则从“栓养”变为了“放养”,陪着父母在路上搬石头,挖水坑。

成长有时仅源于一次偶然的触动。某一天,小覃春正跟随大人们搬石头,此时,队中有人高喊“谁是党员,谁先下去拉绳架梯”,随后便看到父亲放下手中的石块,第一个挺身而出,面对悬崖绝壁,义无反顾地拦腰系绳,随之顺着绳索深入谷底江边。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亲的这一行为,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一股自豪感、崇拜感油然而生,这也为他在参加工作后多次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埋下了种子。

/ 墨脱路上的汉子 /

2013年12月31日,国道559线西藏波密县城扎木镇到墨脱县城墨脱镇段(以下简称“扎墨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填补了我国交通建设史上的空白,更标志着全国“县县通公路”目标的实现。根据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和公路局的安排部署,林芝公路管理分局扎木机械化养护队恢复组建,承担扎墨公路的养护管理任务。得知这一消息后,而立之年的覃春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掉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回到父母曾经工作的地方,把扎墨公路养好、护好。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坚决反对,只因她为这条蜿蜒崎岖的道路付出了太多,也经历了太多,她只希望自己的儿子平平安安。然而,母亲最终也屈服于儿子的执拗。

扎墨公路可谓西藏受灾毁影响最为严重的公路,常年遭受持续强降雨、强降雪影响,山体滑坡、泥石流、雪崩、飞石等自然灾害频发。此外,路域内还遍布毒虫猛兽。

2014年7月26日,一场连夜不停的大暴雨导致扎墨公路k62-k67路段发生43处塌方,总塌方量3万立方米以上,导致公路全线中断,137位自驾游游客被困在墨脱县城。收到灾情报告后,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覃春立即赶赴公路受灾现场开展抢险保通工作。赶到k62处时,车辆已无法前行。为了更确切地掌握公路塌方情况,覃春和工友硬是步行5公里,粗略测量出每一处塌方的土石方量,及时将公路受灾情况上报单位。抢险中,覃春作为保通队员,积极参与抬钢架、组装钢桥,清理塌方和路面堆积碎石的工作。经过3天3夜全力奋战,覃春和工友们成功打通通往墨脱的“生命线”。他们出色的应急抢险组织指挥能力,赢得了时任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的高度评价。

QQ截图20231103102819.png

2019年11月,覃春和工友第一次将常年大雪封山的康玉路推通时,沿线居民送来热乎乎的酥油茶以表感激之情。

/ 果扎拉山逆行者 /

“ 你们来了, 路通了, 我们再也不怕生病了。”2018年,林芝公路管理分局新接管了省道303线波密段,即康玉乡通往波密县城的必经之路。为了打破“冬季封路禁行”的惯例,确保当地康玉乡居民往来波密县城必经之路的全年畅通,林芝公路管理分局决定设立果扎拉山保通点,开启“全年全天驻守保通”模式。覃春主动请缨,前往果扎拉山,在海拔5300多米的果扎拉山口一驻扎便是4年。

“能不能帮帮忙,让我们过一辆车子就行,我老婆阑尾炎犯了,疼得要命,我想赶紧送她去县医院。”2022年5月的一天,果扎拉山山顶处突发约3500立方米的大型雪崩,正当人疲车怠的抢险保通人员结束工作准备返回果扎拉山保通点时,被一位村民拦住了去路。当时已是晚上8时许,当覃春听村民说车里有病人时,顾不上返回驻地吃晚饭,经与其他工友商议后,一致决定连夜推通雪崩。

果扎拉山,昼夜温差极大,入夜后气温已低至零下7摄氏度;能见度也极低,即便打开车灯,灯光映在白茫茫的雪地里,照明也不足5米。这对于有过几次类似经历且险些坠入悬崖的覃春来说,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恐惧,但他依然鼓足勇气,小心地开着铲雪车加紧作业。

当雪崩推通到一半时,铲雪车原本不多的柴油燃烧殆尽,其他人员不顾危险,翻过被雪山覆盖的道路,到另外一台铲雪机械中取油。人员往复,铲雪车再次启动,继续推雪,当推完最后一铲雪,已是凌晨两时许。为确保车内病人得到安全及时救治,覃春依靠铲雪车开路,直至将其送至山脚下,才返回保通点用餐休息。

“帮助过往居民修车、开车、换轮胎已是家常便饭,像这样半夜为病人开路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记得2019年11月,我们圆满完成第一次保通任务,也是第一次将常年大雪封山的康玉路推通时,沿线居民捧着酥油茶、拿着哈达来迎接我们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再苦再累我们也觉得值了。”覃春说。

2023年3月1日,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翻越果扎拉山,将一面写着“灾难无情人有情,临危不惧保畅通”的锦旗送到了果扎拉山保通点4名保通员手中。敬献锦旗现场,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属于川藏铁路的配套设施工程,由于施工原因,人员须长期驻扎在省道303线波密段上。施工过程中,大件物资运输车辆时常会途经管辖路段,正是因为保通员们的日夜坚守,川藏铁路建设才得以更快更好地推进。“每每经过果扎拉山,看到白茫茫一片公路上闪现着的橘色身影,既让我们心安,又让我们心疼,更让我们佩服。来西藏前,我们只听说过‘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施工中,我们发现那一道道橘色身影就是‘两路精神’的践行者。”

过去,扎墨公路每年仅在6月至11月间通车6个月,自扎木机械化养护队管养国道559线以来,如今已变成全年性通车。墨脱也从当地居民走不出的绝境,变成了吸引无数旅游者蜂拥而至的秘境。自驻扎果扎拉山的4年来,以覃春为代表的保通队员共清理积雪约199.53万立方米、清理塌方4536.5立方米、清除积冰365立方米、清理雪崩46151立方米、清理泥石流1424.5立方米,救助车辆百余辆,救助被困人员千余人,获赠锦旗5面。

QQ截图20231103102940.png

2023年3月1日,司乘驾驶车辆翻越果扎拉山,把锦旗送到覃春(右二)手中。

一条通往秘境的路,一颗奉献世人的心,一双创造奇迹的手,一张刻满沧桑的脸,一曲唱不完的人生赞歌。墨脱公路的从无到有、从有到通、从通到畅,见证着覃春及其父母的无悔青春与无私奉献,也展现着无数个像覃春和他父母一样的公路人的尽责担当与坚定信仰。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奉献,西藏近年来的交通事业才得以迅猛发展,未来可期。

【编辑: 任 燕】
【审核:余大鹏】
【终审:张波】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