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WTC2022平行论坛 ⑪ |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结构服役安全国际论坛
来源: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 时间:2022-10-21

QQ截图20221021142057.png

一、论坛背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强国”战略实施,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迄今已超4万公里,亟待攻克高速铁路线路工程结构的长期安全服役问题,保障高铁安全运营。轨道交通论坛已连续举办四届,今年召开“高速铁路线路工程结构服役安全关键技术国际论坛”,旨在展示高速铁路运维保障技术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高速铁路轨道结构与路基结构服役性能评价、病害检测与整治技术及防灾减灾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促进铁道工程领域青年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二、论坛时间地点

论坛时间:2022年11月5日14:00-17:30

论坛地点:武汉 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三层会议厅6-2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承办单位:

WTC轨道交通学部             

四、论坛议程

主持人  高   亮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刘先峰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4:00  领导致辞

14:10  落石和雪崩防治技术的多尺度分析方法

报告人:弗朗索瓦·尼科特 萨沃伊·勃朗峰大学教授

14:40  不中断行车下季冻区铁路路基冻害整治技术

报告人:蔡德钩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副所长

15:10  基于空耦声波法的轨道交通基础结构脱空检测研究

报告人:肖军华 同济大学教授

15:40  茶歇

15:50  考虑微观孔隙结构和颗粒粘结效应的非饱和路基填料水-力耦合边界面模型研究

报告人:蔡国庆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16:20  翻浆冒泥中的水质迁移机制研究

报告人:张升 中南大学教授

16:50  高速铁路轨道运维数据物理模型研究

报告人:何庆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五、专家信息

QQ截图20221021143144.png

高亮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

 专家简介 

教授、博导,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轨道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安全服役创新教师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轨道工程与工务管理、轨道交通运输。主持/主研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0余项,发表SCI/EI中英文论文200余篇。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

QQ截图20221021143150.png

刘先峰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专家简介 

教授、博导、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7年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交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委员会环境保护专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特殊岩土力学、交通岩土工程及路基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主研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中英文论文60余篇,担任多本岩土工程主流SCI期刊编委。

QQ截图20221021143151.png

弗朗索瓦·尼科特

萨沃伊·勃朗峰大学教授

专家简介

Nicot Francois教授目前在任职于萨瓦大学,在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学院获得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致力于颗粒材料微观力学特性以及多尺度岩土体破坏模型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岩土材料的本构模型和自重引起的自然灾害问题。已发表300余篇文章,出版20本著作,被引4500余次,H指数为38。现为环境岩土力学多场-多尺度耦合分析会副主任,《Granular Matter》等期刊的副主编。

 报告题目

落石和雪崩防治技术的多尺度分析方法

 报告精华

在解决边值问题时需要采用高效可靠的本构模型,多尺度分析通过引入大量的现象因素可达到该目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可从更本质的角度去描述复杂结构的力学行为,在描述具有内部结构的材料时更为适用。因内部结构导致的复杂性,采用多尺度分析来模拟材料的本构行为更为合理。岩土材料,例如雪、岩石等,可以认为是具有典型内部结构的材料。本讲座将讲述关于岩石和雪多尺度分析的例子,尤其是针对这些岩土材料间及与防护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QQ截图20221021143152.png

蔡德钩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副所长

专家简介 

博士,研究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书记。入选2019年第四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铁集团“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带头人。从事高铁岩士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主/参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其中科技部项目4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2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31篇,主/参编行业规范8项。

报告题目

不中断行车下季冻区铁路路基冻害整治技术

报告精华

季冻区铁路路基冻害问题始终困扰着铁路安全运营,具有普遍性且根治难度极大,常规方法存在处理深度较浅、效果持续时间短,且须中断行车,不适合短天窗作业。揭示铁路路基冻害特征,研发路基冻胀填料靶向置换装备,提出了在不中断行车条件下的季冻区铁路路基冻害成套整治技术,实现根除路基冻害,在秦沈、兰新、青藏等线成功应用,对季冻区铁路路基冻害整治具有借鉴意义。

QQ截图20221021143153.png

肖军华 

同济大学教授

专家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交通运输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兼任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轨道交通学部联合主席、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委员等。从事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基础变形控制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等。

 报告题目

基于空耦声波法的轨道交通基础结构脱空检测研究

 报告精华

空耦声波法以弹性波传播理论为基础,将轨道板与检测系统间的空气层作为耦合介质,利用麦克风接收冲击荷载作用下空气中的声压信号,实现对轨道板的非接触式快速连续检测。根据测试原理的不同,空耦声波法包括空耦冲击回波法和空耦表面波法,结合二者优势,预设轨道板脱空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分析,研究空耦冲击回波和空耦表面波信号特征的影响规律,构建轨道板脱空特征值,实现对轨道板脱空进行平面成像。

QQ截图20221021143154.png

蔡国庆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专家简介 

教授,博导,国家优青,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基础设施减碳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非饱和土与交通岩土工程研究,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等,担任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路基土工结构技术委员会主席,为国内外多本岩土工程期刊的编委或副主编。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7项,发表论文120篇,授权专利8件,参编标准2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

 报告题目

考虑微观孔隙结构和颗粒粘结效应的非饱和路基填料水-力耦合边界面模型研究

报告精华

铁路路基填料常为压实黏土,属于典型双孔结构土体,其水-力耦合特性受孔隙结构和土颗粒间粘结效应影响显著。建立了考虑微观孔隙结构和颗粒粘结效应的非饱和路基填料水-力耦合边界面模型。通过引入微观饱和度,提出以全新的有效应力和粘结变量作为本构变量,推导了正常固结线与屈服方程。采用边界面塑性理论进行变形计算,并引入考虑变形与滞回效应的土-水特性曲线模型实现水-力耦合。基于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QQ截图20221021143155.png

张升 

中南大学教授

 专家简介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获得者。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的本构关系与强度专业委员会、交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本国内外岩土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土的本构关系、非饱和土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SCI及EI论文70余篇、国际计算岩土力学学会(IACMAG)最佳论文奖等荣誉。

报告题目

翻浆冒泥中的水质迁移机制研究

报告精华

针对路基中常发生的翻浆冒泥病害,开展路基土石混合料动水力特征及颗粒迁移机理方面的理论、设备研发、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探讨路基土石混合料动水力响应的演变趋势,分析了细粒含量、加载次数及重复周期等因素对超孔压及其梯度演变的影响;构建振动场下路基抽吸作用的数学模型,探讨抽吸作用下颗粒脱离、悬浮及在多孔介质内的迁移行为;揭示抽吸作用诱发颗粒悬浮迁移的驱动机制及颗粒迁移引起路基土石混合料内部侵蚀及渗透演变规律。

QQ截图20221021143156.png

何庆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专家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特聘专家,道路与铁道工程系副主任,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系统大数据分析、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设计规划与大数据智能运维等。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现任多本SCI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已发表SCI论文7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逾32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

报告题目

高速铁路轨道运维数据物理模型研究

报告精华

融合物理模型和数据模型预测技术应用在铁路运维可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数据强化物理模型在近似贝叶斯计算框架中融合疲劳裂纹扩展模型,可预测裂纹产生率,计算钢轨产生伤损次数,结合三重交叉验证其预测精度。物理强化数据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嵌入物理方程神经元算子,通过融合物理信息的损失函数强化其求解能力。结合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机械结构小型刚柔耦合问题进行试验,在部分情况下无需数据即可训练。

主题论坛名称

01  中德可持续交通论坛

02  “一带一路”国际交通研讨会——国际化交通人才培养与提升 

03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论坛

04  第三届交通运输厅长论坛

05  中国交通企业经营管理论坛

06  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论坛

07  交通物流融合发展论坛

08  第六届耐久性路面研究论坛

09  第二届特种道面铺装国际论坛

10  公路路面智慧管养技术论坛

11  高性能功能型路面发展论坛

12  道路工程新材料论坛

13  道路工程可持续化发展论坛

14  公路工程耐久性论坛

15  绿色与安全道路交通学术论坛

16  第五届桥梁发展论坛

17  第二届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论坛

18  第二届桥梁美学论坛

19  高铁桥梁智能建造和绿色发展论坛

20  世界人行桥与景观桥创新发展论坛

21  大跨度桥梁建设技术进展论坛

22  桥梁疲劳断裂和长寿命设计与运维论坛

23  水中悬浮隧道科技论坛

24  隧道智能建造技术论坛

25  隧道与地下工程防灾减灾技术论坛

26  复杂环境隧道灾害控制理论与方法论坛

27  国家公交都市发展论坛

28  2022中国公路学会学术年会

29  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转型论坛——打造智慧交通生命体

30  数字公路产业化发展论坛

31  车路协同智慧交通国际论坛

32  空间信息技术赋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论坛

33  智慧路网论坛

34  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化智能建造论坛

35  第六届BIM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论坛

36  公路设施数字化建设与运维论坛

37  智能交通基建设施与安全管控技术论坛

38  陆路交通基础设施低影响生态融合与智能化技术论坛

39  寒区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与安全保障技术论坛

40  数字化施工与管理技术论坛

41  智能驱动新型基础设施建养高品质发展论坛

42  第五届高速公路出行服务论坛

43  新一代航运系统论坛

44  国际运输与物流论坛

45  港航运输规划与管理论坛

46  港口群与智慧管理论坛

47  第三届真空管道磁浮交通国际学术论坛 

48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结构服役安全国际论坛

49  航空交通运输前沿技术论坛

50  智慧机场与可持续发展技术论坛

51  交通交叉学科前沿论坛

52  第三届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

53  第二届路衍经济产业发展论坛

54  迈向零碳交通:科学前沿与实践探索论坛

55  面向交通碳中和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

56  低碳与低影响绿色交通技术论坛

57  综合立体交通系统与出行行为研究前沿与趋势论坛 

58  综合立体交通多网融合规划设计与运行组织论坛

59  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与风险防范论坛

60  全国交通建设项目管理创新论坛

61  第二届世界交通科技期刊论坛

62  WTC2022国际学生论坛

63  桥梁工程优秀博士硕士论文论坛

64  港珠澳大桥工程文化与创意论坛

65  江城交通夜话:交通文化与政策论坛

66  第二届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67  2022年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学术沙龙

【编辑: 任 燕】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