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傲杀除草       投稿须知
美丽浙江路
作者:文/本刊编辑部 图/浙江省公路管理局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21-11-12

作家李敬泽在《浙江人出门远行》一文中说,“现代汉语文学的‘创世者’相当一部分来自浙江。”浙江这个故乡对他们来说是出走的地方,是在私人回忆中怀想的地方,是经验的源泉和根基,无复形迹。故乡成为浙江人对世界的规划和想象,而不是一个人在世界中割据固守。这就是浙江,这就是浙江人,总在执意向前,总在走进世界。浙江公路人,也不例外。


17.jpg


舟山跨海大桥:弃水登陆 直抵彼岸


1.jpg


“千岛之城”曾孤悬海外,跨海登陆是舟山人的千年之梦。甬舟高速舟山跨海大桥——世界规模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让这座城市从“交通末梢”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络,海岛经济变成半岛经济、陆陆经济。

“一座桥改变一座城”,这是2016年度浙江最美公路评选中,甬舟高速舟山跨海大桥获得的颁奖词。

在时间的长轴上,舟山是以“世外桃源”形象出现的。这个以群岛为主建立的城市,共有大小岛屿1300余个,星罗棋布于东海之上。千百年来,提起舟山,人们总会想到宽阔宁静的大海,奇形怪状的礁石,恍若仙境的小岛……当然,还有“非舟楫不能往来”的无奈。

令舟山人庆幸的是,这种无奈已经化为历史的尘埃。2009年12月25日,舟山跨海大桥以长虹之势连通海洋与大陆,彻底颠覆了舟山孤悬海外的格局。昔日天堑,一朝变通途。

飞挂在东海之上的舟山跨海大桥,起自舟山本岛的国道329线鸭蛋山的环岛公路,终点至宁波镇海区。它由金塘大桥、西堠门大桥、桃夭门大桥、响礁门大桥、岑港大桥五座大桥及公路连线组成,绵延近50公里,跨越4座岛屿、5条水道和金塘洋面。在建设过程中,有90多项科技创新,其中1项为国际领先水平,20项为国际先进水平。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这座“高颜值”大桥,由钢筋水泥筑造于碧波之上。组成它的五座桥,桥型各异、气势不凡。

且看西堠门大桥,线条流畅、形体优美,优雅桥身裹着一层暖橙色,与碧海蓝天相得益彰。2010年,这座桥因其在工程结构、建筑美学、环境和谐方面的成就,被国际桥梁大会(IBC)授予“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

再看金塘大桥,这座世界上在开放式外海海域建设的最大跨度的斜拉桥,斜拉索虚实相间、明暗协调,远远望去如一架巨大的竖琴,在海风的拨动下,天籁之音隐约可闻……

白天行车于舟山跨海大桥,沿途满眼皆是优美的海岛风光,耳旁不时传来过往船只的汽笛声、大海的波涛声。而到了夜晚灯明之时,蜿蜒50公里的跨海大桥更如同一条银龙,逐浪于东海之滨。


2.jpg

桃夭门大桥是舟山跨海大桥五座桥中的第三座大桥,为双塔双索面特大型混合式斜拉桥,大桥跨越桃夭门水道,连接富翅岛和册子岛,全长888米。迟敏尊/摄


舟山人醉心于跨海大桥的美,因为这不仅是“高颜值”的美,更是一种“大美”。

这条卧波蛟龙联陆、跨海、接岛,深刻地改变了舟山人延续千年的生活方式。曾经,水上交通是舟山人出行的主要方式,岛际交通、岛陆交通都离不开船舶,深受天气、海况、船况制约。彼时,舟山人去一趟杭州,早上出发傍晚才能赶到,现在只需两个多小时;彼时,去一趟上海,要坐一整夜的船,现在从普陀山或者定海三江走,经嵊泗大洋山,换乘客车直抵上海市区,全程只需3个小时……

舟山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被深刻地、长远地改变了。如今的舟山,分别进入上海、杭州、宁波的“3小时经济圈”“2小时经济圈”“1小时经济圈”,紧密地融入到了长三角经济区。

看似枯燥的数据,隐藏着绚丽的“风景”。仅2015年一年,舟山跨海大桥通过车辆就达669.2万辆次;通车6年多来,进出舟山本岛车辆总量超过了3000万辆次。这意味着,“千岛之城”已经从过去的海岛经济,变成半岛经济、陆陆经济。

如果换一个更高的视角,你会更加惊叹于舟山跨海大桥的“大美”。从高空中俯瞰,舟山正处于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出海口的结合部,扼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T”型交汇要冲,堪称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从这个视角看,舟山跨海大桥岂止是舟山的大桥,它也是浙江省、长三角区域的大桥,对区域的战略发展空间格局影响深远。

一座桥,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运。对于舟山人来说,一个建筑于大桥之上的新时代,一个在长三角的臂弯里肆意弄潮的新时代,已然降临。舟山跨海大桥不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更是舟山通向崛起的希望大道、寻梦大道。

这希望,近在眼前。这梦想,真实不虚。


3.jpg

长期以来,因一水相隔,舟山孤悬海外,海岛经济受到极大制约。弃水登陆,直抵彼岸,成了舟山人心中长久的梦想,这个梦想终于在2009年变为了现实。余杰/摄


温州绕城高速:画了一个圈


4.jpg


温州绕城高速公路由绕城北线一期、绕城北线二期、绕城西南线、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其中一部分与绕城高速公路重合)四大工程组成,沿途经过乐清、永嘉、鹿城、瓯海、瑞安、平阳、龙湾、瓯江口新区等地,温州这座城的都市中心区被条条高速紧紧围绕,半小时出行温州中心区将由构想变成现实。

当高速公路形成一个圈,圈内人的生活被彻底改变。

绕城西南线位于瓯海区境内,从仰义互通出来,伴随一路田园风光,便遁入泽雅镇。说是乡镇,却更像一处地质公园,峡谷、飞瀑、水潭在镇域内交错,果然名副其实——“泽”为水,“雅”为美,秀水之处就是泽雅镇的所在。走走停停之间,更惊叹泽雅其实是一座古代路桥遗迹丰富的小镇,明代建造的漫水桥永宁桥未残,南宋时期通往京城的古道驿站犹在。泽雅因为温州绕城高速在瓯海所设的互通出口,为更多出行者所知。体验古法造纸、舂米、捣年糕的农家休闲,攀岩、垂钓、泛舟等户外娱乐纷纷热门起来,小镇喧嚣了,农户欣慰了。

19 9 8 年,温州大桥建成通车,标志着温州市正式进入高速公路时代。2004年,温州开始了绕城高速线位方案的评审工作,当时,建设者们就计划将这条绕城高速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如今,温州绕城高速寄予了温州和浙江人对当地交通的美好希冀——“五年后,温州高速公路将画上一个圈”“温州绕城高速,全国称‘老大’”“区间运输和城际出行更便捷”……各种有关温州绕城高速的报道都洋溢着正能量。

事实上,温州绕城高速也的确在不断扩建当中。绕城高速北二期工程起于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一期,终点位于北白象枢纽,自西向东在黄华枢纽与甬台温复线成互通立体交叉,全程长约13.4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截止到11月21日,绕北二期项目累计完成路基工程47%,桥梁工程22.6%,计划于2018年建成通车。

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全长约56.33公里,起于鹿城仰义,终点在瑞安阁巷,设计为双向六车道、时速100公里。截至今年11月底,绕西南工程完成年度投资20.4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0.1%。

五年后,温州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将从现有的300多公里增至600公里左右,人均高速公路里程将从全省倒数跃至中游水平。


象山港大桥:巨弓之弦


5.jpg


象山是个三面环海的半岛,千百年来,从宁波到象山要绕着海岸线走一个大大的“C”字。甬台温高速复线象山港大桥的通车,给C形“巨弓”上了“弦”,不仅实现了象山人穿山越海直达彼岸的梦想,也让宁波大市区形成了“一小时交通圈”。

宁波市象山县留给人们的印象,离不开山与海。“象山象山开门见山,要出县门不是渡海就是爬山。”这句俗语,说出了千百年来象山地形给当地发展带来的困窘。

如今,这些困窘已经成为历史。2012年12月29日,全长47公里的甬台温高速复线象山港大桥正式通车,改变了山海相隔造成的诸多不便。这座大桥,可抵抗14级台风的冲击,抗风能力为全国之最;大桥通航等级为5万吨级,为全国最高;主塔桥墩可抵御5万吨级船舶撞击,防撞等级国内最高;大桥通航净高达53米,为国内最高。

“融桥于山水之间”,秉持着这样的设计理念,穿山越海的象山港大桥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若从空中俯瞰,人们会看到一条气势恢宏的钢铁巨龙,横卧于海面之上,将象山半岛与内陆紧紧相连。若在地上近观,则会炫目于那对横跨大桥南北两侧、宛如宝石的“双子塔”。行车其上,不论是白天云雾中,还是夜晚华灯初上时,大桥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可谓车在桥上、人在画中。

它的美,不仅在于“颜值”,更在于内涵——它不仅改变了半岛的地理格局,还深刻地改变了象山人的生活,影响着一个区域的经济版图。

象山港大桥建成后,最直接的效应就是从象山到宁波的直线距离大大缩短。以前,从宁波到象山要绕着海岸线走一个大大的“C”字。如今,大桥给C形“巨弓”安上“弦”,象山到宁波的距离缩短到47公里,车程由2小时锐减为35分钟。

宁波人为这座桥而欣喜——它形成了宁波大市区“一小时交通圈”。宁波的发展重心进一步向滨海转移,开始由“三江口时代”走向“滨海时代”。

象山人更为这座桥而雀跃——它彻底改变了象山半岛“交通末梢”的地位,更激发了“大桥经济”,各种资本、产业跃跃欲试。

因为象山港大桥,一个叫“黄避岙”的乡村走出了山沟沟。位于象山最北端的黄避岙乡,曾经是“交通末梢”中的末梢,几年前,这里还没有一个外来人口。如今,黄避岙乡是大桥进入象山境内的第一个门户,不仅出行方便,更引来了“金凤凰”——要求来此落户的外地企业“一天比一天多”,乡干部“手机都接不过来”。

多少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就这样活了。象山港大桥,成了村民眼中最美的路。

“巨弓之弦”融入山水之间,象山港大桥已经成为一条大动脉。观察大桥上的车流,便能触摸到民生经济的脉动。这脉动,强劲有力;这脉动,生生不息。


杭州湾跨海大桥:打通千里沿海“经济流”


6.jpg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建成之时,因36公里的桥长,被评为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三长桥梁和世界第二长跨海大桥。而桥本身的百年长梦、海上观景台等多项第一,赋予了大桥“长虹卧波”的美誉。大桥通车后形成了宁波—上海—杭州2小时交通圈,但它的开通不仅改变了交通的格局,随着8年破亿的通行次数,大桥对长三角经济圈的物流、旅游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斜阳掠过,远远望去,大桥护栏的不同颜色勾勒出了彩桥的“黛眉”:由南往北,大桥护栏每隔约5公里就换一种颜色,依次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除了美观,这些颜色的搭配还可以缓解过往司乘人员视觉疲劳。借助“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整座大桥呈现S形曲线,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游览性。

站在全世界首个海上观景平台——杭州湾跨海大桥“海天一洲”风景区,不禁感叹,“夜晚听涛而眠,清晨在海中醒来,如今又看到宽阔逶迤的大桥耸立在碧海蓝天之间,才真切地感受到了‘长虹卧波’的海天神韵。”

时间退回到2008年,南起宁波慈溪、北抵嘉兴海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在2008年正式通车,创造了一个个“世界之最”的奇迹。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林文体回忆,杭州湾跨海大桥前期工作始于1993年,整个前期工作历时10多年,共投入一个多亿。

“我们当时面临的是‘四无挑战’啊。”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杭州湾建设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面临重重险阻和严峻挑战。缺少工程建设专用施工技术规范及专项质量检验标准,缺少跨海大桥施工的专业队伍,缺少专用施工设备,缺少大桥管理经验等成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重重险阻。

在大桥建设者们的努力创新下,杭州湾跨海大桥取得了25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发明专利10项,以及实用专利15项,形成了9大核心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其中有5项成果填补了世界建桥史上的空白。

以前,老一辈宁波人都有着一个“跨海大桥梦”,因为曾经宁波人到上海做生意都需坐船跨江或绕行杭州。而如今,大桥将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江与海的阻隔进一步消失,便利的交通使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大桥通车后使宁波与上海的行车距离缩短了100公里左右,形成了宁波—上海—杭州2小时交通圈。车流量也随之增大,现在日均车流量达到3.4万辆,大桥对长三角经济圈的物流、旅游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缩千里于咫尺,变天堑为通途,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使上海—杭州—宁波的路网格局从原来的“V”字形变为“A”字形,增加的这一“横”,也瞬间激荡起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随着宁波杭州湾新区中大型产业基地和产业园纷纷建设落成,杭州湾跨海大桥也成为一座让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川流不息的大桥,而周边的企业、旅游业也随着“大桥效应”不断释放。


黄衢南高速:朝看黄山 夕赏江郎


7.jpg


被誉为浙江“最美高速”的黄衢南高速公路,丰富了“美”这个字的内涵——公路以生态为重,保护水文和耕地,尽显绿色之美;公路将黄山、江郎山、武夷山这三大世界遗产地连接起来,路边的景致集鬼斧神工之最,演绎自然之美;行路的人,感受路上“一坡一设”安全防护设施和杨家园隧道拱墙上的文化绘图,奔忙的人,内心也泛起平静的美。

黄衢南高速公路北起安徽黄山,南至福建南平,连起浙闽皖三省,在浙江境内极尽所能地诠释安全之美。圆形、圆滑、光滑的物体往往带给大家一种安全感,反之对尖锐的、有棱角的物体则会有危险的感觉。黄衢南高速在建设中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地质和周边自然环境,对每个高路横断面开挖和防护形式都做了“一坡一设”的创作化设计。整条高速公路在造型上给出行者圆融、包容的感受。

如果驾驶员以时速80公里左右驶入后坪坞、江都坞、杨家园三个隧道,拱形墙体上“城市元素”“浪花滚滚”“三潭映月”三组主题绘画配以特殊灯光照明,让每一位进入隧道的司乘都像置身一个奇妙的4D时空隧道。事实上,特殊的灯光照明其实是采用了LD柔和光,护眼、抗疲劳;隧道顶端的墙体,采用两边黄色、顶中灰色的颜色搭配,增强透光性、发挥引导作用。这都是设计建造者的独具匠心。

黄衢南高速公路连起黄山、江郎山、武夷山三山,结束了江山市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还给江山带来了一笔旅游财富。距离江山市以南25公里处,就是江郎山之所在,这座山远没有黄山和武夷山的盛名,却和这两座山一起被誉为高山群落中的三大世界自然遗产。直到黄衢南高速贯通,江郎山终因丹霞地貌、三爿石奇观、摩崖石刻、古刹禅寺、江郎书院等景观而被世人所向往。2013年,美国著名的翼装飞行家杰布·克里斯成功穿越一线天裂谷,完成了个人翼装飞行史上难度最高的一次任务。江郎山因“鸟人”的成功一跃走进了国际视野,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踏着黄衢南高速而来,找寻“鸟人”曾经成就自己的高山险峰。

在这些纷至沓来的国内外游人之中,不乏冲着江郎山而来,但同时也有被黄衢南这条“最美高速”打动的出行者。“这真是设计师轻轻放在山间的一条公路。”行驶在黄衢南高速浙江境内的司乘曾经这样感叹。

“朝看黄山云雾,夕赏天半江郎”。摊开地图,目光沿着黄衢南高速公路从北到南,周边有黄山、宏村、钱江源、开化根雕园、江郎山、廿八都古镇、三清山等知名旅游景点,仅在世界遗产名录里排得上号的就有5个。

从黄衢南高速往南,可以直达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借着这条高速公路,衢州、开化、江山等地与省内外发达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经济辐射效益不容小觑。


8.jpg

江郎山脚下的黄衢南高速公路


桐义线:“盆景”变“风景”


9.jpg


如今的浦江旅游业,主要靠省道210桐义线承载着来往的游客和产品的流通。随着美丽公路建设的推进,散落在江畔、山间的民宿资源,如同一块块璞玉被挖掘出来,而道路两侧“万年浦江山水秀、书画墨香飘满路”的景观公路建设,也吸引了不少自驾的游客。来的人多了,旅游业、销售业等各行各业也渐渐兴旺起来,人们沉浸在因路带来的新生活的喜悦中,而路本身的变化,化作了浦江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一景。

杭州有西溪,浦江有茜溪。茜溪,一条清澈美丽的溪流,是壶源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干流长约13公里,是省道210线在虞宅乡的境域。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溪流,已经变成今日“好泳池”,还有万年海豹泉、百年江南大院、原生态马岭古村、天下奇石美女峰,美不胜收。这都得益于省道210桐义线美丽公路在创建过程中,着力把茜溪精品旅游线沿线建成风景长廊,把10个村庄建成特色景点,使一个个“盆景”变成一道道“风景”。

从浦江县出发去往海豹岭脚村,车还没驶进村庄,10根饰以白墙红瓦、摹以名家墨宝的防护立柱便映入眼帘,在道路两侧青山绿水的间映下,颇有行走在书画之林的韵味,也正应了浦江“书画之乡”之称。

浦江本身拥有悠久的历史,建县至今已有1800余年。其文化沉淀及艺术贡献为世人所奇。这个仅有38万人口、920平方公里面积的浙江中部小县,却活跃着数以千计的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每年有数以百计的书画新苗考入全国各地美术院校。

走进海豹岭脚村这个“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的小村庄,多少能理解,书画家为何偏爱这里了。村子里更多的还是白墙黑瓦,处处是树间生树四时青的无边美景。美景必有美食配,冬日里,女人带着稍大一点的孩子围着一只大铁锅烤金灿灿的玉米火糕,小一点的孩子屁股擦油坐不住,或在长条凳上爬上爬下,或调皮捣蛋,女人也不生气,最多皱一下眉头;男人坐在香几前面八仙桌边的大椅子上抽着烟,笑眯眯地看着老婆和孩子们,眼神里是满满的幸福与满足……这些景象得以重现,与村庄的旅游开发,很多曾经出门发展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是分不开的。

过了海豹岭脚村,向前再开几公里就到了10个村庄里历史最久的古村落新光村,村内有“江南乔家大院”美誉的灵岩古庄园,是一所充满浙商三百年传奇经历和故事的江南大院。古庄园的选址、设计、修建,处处精致考究,可见第一位主人灵岩公不仅拥有雄厚的财力,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进村的大明堂对面就是诒毂堂,这是灵岩公居住的地方,厅厢共78间,规模宏大。现在的诒毂堂有些空荡,村里的老人们在夏日午后会聚在堂里聊聊天,打打牌。诒毂堂是四进厅堂,厅厅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缩影。厅梁上繁琐的木雕共刻着28条龙,但仔细看,却又不像是龙。经过老人介绍,我们得知,那时只有皇帝能用龙的图案,因此灵岩公用了“似龙非龙”图案,很有意思。

行走在朴素古老的庄园里,听着老人们答非所问的方言,看着杭派与徽派结合的建筑,思绪不自觉地放飞。这座“江南乔家大院”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传统的文化和历史,还有难得一见的简单生活、惬意心情。这也许就是灵岩古庄园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如今,三百年后的新光村,凭借深厚的人文历史,诞生了生机勃勃的青年创客基地。修缮后的廿九间里、双井房成功引进县青年创业联盟,打造青年创客基地和文创园,开设青年旅舍、小酒吧、手工DIY、花艺、书画、地质科普、农产品体验、树皮画等特色小店。游人们来到这里,了解浦江的历史传承,走在为保护并带动旅游资源而升级的美丽公路上,不禁感叹浦江全县的“蝶变”。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路域环境的提升,投资环境的改善,让曾经的“水晶之都”浦江重新焕发出强盛的生命力,每天来自金华、杭州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每逢旅游旺季,省道210桐义线上的车流量都在日均四五千辆以上。2015年全年,浦江县共接待游客52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6亿元,分别增长36.2%、72.5%,其中,乡村旅游367万人,增长249.5%。浦江人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守了一辈子的浦江水,在公路品质升级后,竟成为旅游资源、致富法宝。


青临线:临安的新名片


10.jpg


浙江省道205青临线一路环抱湖光山色,它是沿线村民的致富路,路上还有便民服务区,为出行者提供各种“补给”。该线的功能不再是单一的运输,它集自驾、旅游、休闲、娱乐于一身,成为新时代下临安的名片。

在杭州市临安天目山以南,是太湖的源头。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家,在太湖源头边,是素有“太湖源头第一村”美誉的白沙村。过去,白沙村人一直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村民吕建忠介绍:“80年代到90年代初,伐木卖柴曾是我们唯一的生存方式。”然而伐木对白沙村山林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村民们只好停下手中的活,“不砍树了,以后吃啥?”这是每个人心中的疑问。

1997年,临安商人华抗美在白沙村看到了商机,投资建设太湖源景区并试运营,着实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看风景。“村门口有省道,村里有大山、太湖、原始森林,我们都没想到这些能发展旅游业。”吕建忠说,“当年曾和村民们站在村头,掰着手指头数着开进村的小汽车有多少,但最后愣是没数清楚。”后来,这群站在村头数汽车的人,成了最早一批开办农家乐致富的村民。

白沙村门口的省道,是村民致富的开始。省道205青临线穿白沙境内而过,途经杨岭、太阳城,终点与省道102线交接,该线在临安境内全长38.15公里,是太湖源景区、指南村和神龙川景区等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唯一道路。“当时的路况并不好,根本没法与现在比。”吕建忠说,2015年是白沙村的旅游高峰期。

2015年,临安公路管理段实施了美丽公路建设,对公路沿线进行了统一整改,设置了“葡萄园”“桃园”“水园”等六个景观带,绘制了以生态为主题的文化墙……路变得更加宽敞,还与沿线青山绿水融于一体,成为一道与大自然交相呼应的新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据统计,省道205青临线提升改造后,村里的农家乐年均收入普遍比原来增长了50%以上。

在省道205青临线30公里处,是临安市第一家公路服务站——白沙公路服务站,该站主要为出行者提供饮水、如厕、日常医药品、汽车加水、手机充电和电动车充电等服务。

“喂,我手机刚才没电了,请问你们的包裹是送到太阳城吗?”早上10时20分,从临安市送货的货车司机彭飞在白沙公路服务站里给手机充上电后,赶忙打通了收件方的电话。10时40分,彭飞点击路况查询系统,看到目前交通畅通,便发动了停在服务站大院的货车。彭飞说,白沙公路服务站建成后,给群众带来了许多方便。有一次,彭飞遇到一位驾驶电动车的车主,得知车快没电后,彭飞指了指前方的公路服务站,告知里面有充电桩可以充电,车主大喜,称白沙公路服务站就是路上的“补给站”。


临石线:仙居的诗与远方


12.jpg


省道322临海至石柱线穿过浙南,从一条“筛子路”到平坦一级公路,它见证了仙居等几个小城的变迁。如今,仙居县历经千年仍旧保存完好的皤滩古镇、下汤文化遗址等自然风景和历史遗迹被省道322临石线串联一线,仙居因此成为浙江一处旅游胜地,来此访古、寻迹历史文化遗存、诗意出行的人络绎不绝。

仙居,位于浙江东南,台州市西部,是台州市母亲河永安江的源头。省道322临石线穿过仙居境内,是近年来台州公路部门全力打造的一条美丽公路,它起于台州市临海市留贤村,终于台州市雅溪村,全长93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临石线直通仙居县国家5A级景区仙居风景区、皤滩古镇等,是一条被自然包裹,被风景怀抱的旅游公路。

距离仙居县城20公里的神仙居风景区,是临石线上的风景集大成之处。景区内母亲河永安溪涓涓流淌,是华东地区保留最完好的原生态河道;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典型地貌,可以观赏到观音岩、将军岩等;25000亩天然滩林蜿蜒,全长116公里,自西向东贯穿仙居全境;西罨寺古刹静静伫立,据《光绪志·寺观》载,这里本是宋代雪崖禅师的卓锡之地,兴为丛刹后,明代吴时来年轻时曾在此读书,明万历年间(1583年)曾受任募捐重建,如今因风雨侵蚀,寺毁成墟,钟声不再。

谁也没有想到,仙居当地如此优美的环境,也曾因公路不畅而一直不为人所知。仙居境内没有铁路,公路作为全县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渠道,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承接着仙居与外部的联系。然而,早年的省道322临石线时常被司机抱怨成“筛子路”,路况路容差,游客想要到仙居,须一路“颠簸”过来,不少人因路途劳累,到了景区后竟兴趣全无。直到省道322临石线完成提升改造工程后,路况和周边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不仅路拓宽了、变平坦了,还与沿线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不少自驾爱好者心中最美的出行线路之一。

省道3 2 2临石线一路不仅有美景,还有吸引研究学者慕名而来的历史文化遗存。过仙居风景区不久,就是皤滩古镇、下汤文化遗址。皤滩古镇是研究我国古代农村繁荣兴衰不可多得的典型资料。经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古镇仍保存两公里长的、鹅卵石铺砌的“龙”型古街。街旁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气势宏伟、布局精美,古镇内还有曾获得中国艺术展览会金奖、第四届国际博览会金奖的针刺无骨花灯民俗艺术。

距离皤滩古镇不远处,就是下汤文化遗址,它北靠八卦山,南临永安溪,西傍四鸟坑,面积2.5万平方米。下汤文化遗址文化堆积层丰厚,地层分明,文化层厚度2米以上,是整个浙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处人类居住遗址。其中,在此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石磨球、环形砍砸器、流星索和三角形两端出刃石均为省内首次发现,尤其是石磨盘和石磨棒为世界所罕见。

省道322临石线的畅通,将默默无闻的仙居推到了世人面前,仙居一下成为浙江十大旅游胜地之一。据统计,今年国庆长假,仙居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年旅游总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18.9%。


13.jpg

临石线台州段起点留贤,终点雅溪,全长92.5公里,一级公路。2015年路况检测数据PQI为94.5,优良路率99%。


G205:还原生活本质


14.jpg


在国道205线衢州段上,数个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成功地保护了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在景观带、服务站里,精致又考究的细节,唤起了人们的乡愁;在路边,无数农家乐和结队出行的游客构成生动的景象……公路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环境,还原了生活的本质。

在浙江省衢州市,走过国道205线的司机都会感叹“高端、大气、上档次”。一路有高山、绿树、鲜花相伴,空气清新、风景秀美。

国道205线贯穿衢州境内,途经开化、常山和江山三县市,全长163公里,是连接浙西各地的大动脉。除了美观,国道205线衢州段还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该线在衢州境内是典型的山区干线公路,洪涝、冰雪、山体滑坡灾害频发,为此,衢州公路人举全员之力,历时半年多,研发了国际领先的免维护斜坡虹吸排水系统。该系统利用水柱压力差原理,通过钻孔、铺管等工序,及时排出深层坡体内的地下水,具有依靠地下水位变化免动力自动启用、高效排出的优点。新技术运用后,该路段再没发生地质灾害。

国道205线衢州段地处钱塘江源头,沿线有多个水源保护区,为预防路面抛撒、燃油滴漏,特别是危化品运输泄漏污染水源,公路人在霞山大桥、金星大桥、大坝头大桥安装了独立的桥梁废水收集系统,使得水源区的生态和水质得到有效保障。

为提升公路服务功能,公路人在国道205衢州段建设了13处服务点、1个停车休息区、1个观景台,在常山、江山建设了占地4.6万平方米的服务站,使旅客在普通国道线上也能享受到高速公路一样温馨便捷的服务。

“常山服务站里的文化墙,让我想起了失传很久的‘上梁’习俗。”常山刘姓老人说,一次中秋节,女婿接他回家过节,途经国道205线衢州段常山服务区,老人无意间看到公路文化墙上刻画着一群村民围着木楼喝彩的情景,这让他很是激动,墙上刻画的,不正是过去常山非常流行的“上梁”嘛!

上梁也称“升梁”“上大梁”,指的是建房竣工前安放屋顶那根主梁的仪式。俗语说:“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常山人建造房屋,选择吉日吉时“上梁”是必不可少的大事。人们认为梁安得正、安得稳、安得闹,才能兴旺家业。“上梁时,最热闹的莫过于喝彩了,建新房的东家都期望通过喜庆、隆重的‘上梁’喝彩仪式,图个平安吉利,祈求房屋永固、富贵长久、子孙满堂。”刘姓老人回忆道。20世纪80年代,常山各地皆有“上梁”喝彩风俗,后来很多房屋建造材料从木头变成了水泥,以致于无“梁”可上,于是“上梁”习俗渐渐被人遗忘。

“那个只有木房的年代里,我们烤过土豆和地瓜,赶过大白鹅,喂食过猪,砍过竹子,这些苦日子都不愿去想,只有‘上梁’时候最开心,因为新家主人会给我们吆喝的幸苦费,我常用来买冰糖解馋。”有关“上梁”的记忆已深深烙印在刘姓老人脑海里。在公路服务站里,公路人特意把常山文化集中反映在墙上,增加趣味和提升路文化品位,有心之举牵动了刘姓老人浓浓的乡愁,“每次走这条国道,总是倍感亲切。”

公路畅达,百业兴旺。国道205线衢州段给生活在沿线的百姓带来丰厚回报。公路将根宫佛国、金钉子公园、仙霞古道、江郎山等景区串连一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周边自驾游客。据统计,仅2015年,国道205线常山段沿线景点接待68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5亿元。

琚东辉是衢州市常山县何家乡一名普通的农民,十年前他还守着家里几亩地,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如今,他和村里大多数村民一样开起了农家乐,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和简单的英语热情地与游客交流。

“2013年,家门前的国道改造后,长风水库这一带变得又大气又漂亮,吸引了不少摄影、骑行爱好者。”随着国道的改扩建工程完工,长风水库一带环境得到极大地提升,2014年初,琚东辉贷款将自己的家修缮一新,成为可以容纳20人住宿、60人同时用餐的农家乐,一家人的人均年收入也从原来的千余元,增加到现在的近2万元。依托国道205线发展的辐射作用,衢州境内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国道205线衢州段也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致富路”。

同时,公路交通便捷,使得外来旅游者与本地居民之间交流频繁,对衢州的社会文化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促进了衢州的社会发展。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衢州大概有200多个户外驴友QQ群,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你就会看到人们从城市流向郊区、县乡,他们沿着国道自驾、骑行或徒步感受自然之美。正是国道205线的充分发展,历史性地改变了衢州人的生活方式。


15.jpg

国道205线衢州市开化县举林村路段一处公路文化景观


长兴公路:一生一世 人生路


16.jpg


树龄30年的香樟林连绵数十公里,国道104线长兴公路一路皆风景。沿线农村的对外窗口,也由此打开。起点离北京1314公里,这个数字赋予每一位上路的人平安“一生一世”的祝愿。

笔直的柏油路不断向前延伸,两旁翠绿的香樟树向半空伸展枝叶、交错相拥,斑驳的阳光于万绿中闪动着梦幻光影,驱车行驶在国道104线长兴公路,宛若置身仙境。

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是浙江省的北大门,也是国道104线长兴段的起点。从这里一路向南,30多公里的道路两旁都是连绵的香樟树,枝叶繁茂、四季常青。一路皆风景,人景两相宜,“百里香樟大道”美名远扬。

巧合的是,国道104线从北京到夹浦镇,正好是1314公里。1314的谐音是“一生一世”,给这条道路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有浪漫,更有沉静的思考。有人说,把“人”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质量。对于交通的发展质量来说,何尝不是如此?

时间回转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那个改革开放之风劲吹的年代,长兴公路人早早确立了从“畅”到“美”的理念。数千棵香樟树苗,承载着人们的信念和梦想,在公路两旁稳稳地扎下了根。

香樟属于贵重经济林,在公路旁大批种植香樟,不仅在湖州市,就是在浙江全省也没有过成功经验。但是,长兴公路人决心圆梦。挖掘、整枝、包扎、运输、种植、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以“匠心”做到极致。种植的第一年,成活率便高达85%。

1984年,长兴县政府发动5600人次,在国道旁种植香樟树达3947株。30年光阴流转,它们如今长成了连绵百里的香樟林。

曾经,国道104线雉城镇到父子岭段进行改建,为了保留香樟树,路基宽从原来的7.5米扩建成如今的24.5米。保留下来的香樟树,成为了新路和老路之间的中分带。

当然,光靠香樟树,也许还不足以让长兴公路成就盛名。曾经,国道104线两旁大小工厂多达80多家,公路上常年尘土飞扬,附近居民白天家里都没法开窗。2012年相关部门对沿线100米范围内的石粉企业进行征拆,铺上绿化带改善环境,这才有了如今充满绿意的景观之路。

随着“百里香樟大道”的延伸,沿线农村的对外窗口也迅速打开,公路的便利通达促进了果蔬经济的发展。夹浦镇父子岭村就是一个生动缩影——该村杨梅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00多亩,年产量约600吨,销往上海、江苏、安徽及本省各地。300多户梅农加入斯圻杨梅合作社,仅去年一年,便通过合作社销售杨梅量达120余吨,在江浙沪市场打响了品牌。

如今,“1314”公里牌前,经常有人驻足合影,甜蜜幸福的氛围弥漫在整条香樟绿廊。国道104线长兴段带给了人们“一生一世”的期许,公路人也期盼,这条既美观又实用的公路能够像其名字一样长期兴旺,世世代代守护着人们。


【编辑:】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