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傲杀除草       投稿须知
墨尔本 路与桥的独家记忆
作者:文/乔慧慧 图/胡山保 制图/李婧婷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21-03-22

2.jpg


上最繁忙以及南半球最大的有轨电车系统,英女王来访时都曾坐过一段;一战、二战的老兵在属于他们的节日里坐上老爷车在全城巡游;贯穿整个墨尔本的亚拉河上,20多座风格各异的桥梁装点着这条母亲河……再一次走进墨尔本,看到的是与以往不一样的景象。


1.jpg


河与桥伴城市而生


没错,在我的印象中,墨尔本的整个城区是由亚拉河勾勒出来的。先有亚拉河,后有墨尔本,墨尔本最初就是沿着亚拉河两岸建设开来的。这条母亲河犹如玉带般把墨尔本一分为二,从它的发源地沃伯顿东面的亚拉山谷,蜿蜒曲折地流经墨尔本城区,最后流入菲利普海湾汇入大海。

“亚拉”是源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语言,亚拉河意为“永远流淌的河”,它的全长为246公里,河面平静如湖,清雅而秀丽地隔开了市中心的繁忙与喧杂,河道与海湾担负着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河畔的两旁在高楼大厦间辟出了长长的绿荫道,令开车、骑车、步行都同样惬意。河岸北边是老城区,有许多古典欧式建筑,也不乏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展现着古典和现代混搭的建筑风格,河的南岸则基本全是当代艺术风格建筑。白天亚拉河上的游船穿梭往来,夜晚两岸灯红酒绿,“墨尔本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然而,河与桥是分不开的,桥因河而誉,河凭桥而名,结伴而生,相得益彰。亚拉河也不例外,仅城区内就有十几座桥梁,铁路桥、公路桥、步行桥、古桥、新桥皆有,风姿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它们方便了都市生活,又点缀了河的风韵。据说,到2011年为止,亚拉河上跨越两岸的桥梁就有25座之多,而王子桥就是这条河上现有的桥梁中最古老的一座。这座历史性桥梁建在澳大利亚最古老的渡口上,并已被列入了维多利亚文化遗产名录(Victorian Heritage Register)。然而,这已是同一地点的第三座桥,第一座是木桥,建于1844年;第二座是石桥,建于1850年;目前的大桥建于1888年,至今已有128年历史。桥长为120米,宽30米,连接亚拉河北岸的斯旺斯顿街和南岸的圣克尔达路。桥体共有3拱,桥拱由青色的石墩支撑,这使得大桥坚固无比,一百多年以来,王子桥为墨尔本市的交通提供着便利,可通行电车和行人。在王子桥的每一个桥墩两侧,都立着王子桥的标志性桥灯,还雕有皇冠、袋鼠、绵羊、帆船、鲸鱼等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图案。当然,历经岁月依然伟岸坚固的“高颜值的王子”,也引来众多游人同它合影留念。


3.jpg

亚拉河不仅在地理上将墨尔本市一分为二,社会生活中也起到分界线的作用。当地人常把“过河去”挂在嘴边,因为它将本市划分为西北部的工薪阶层聚居区和东南方的高收入者聚集地。


4.jpg

王子桥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蒙巴节、除夕等重要活动的举办地。


唯一一座保留有轨电车的城市


在墨尔本大街上,随处可见“长得十分好看”的有轨电车。早有耳闻,墨西哥拥有南半球以及世界上最繁忙的有轨电车系统,是澳大利亚唯一一个保留了有轨电车的城市,它们不但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了解这座城市的观光方式,更是赋予了墨尔本独特的个性。

其中,环城的有轨电车还保留了其五六十年前的电车型号,与时俱进的新式电车也饶有活力地穿梭其中,从最古典的“老爷车”到最先进的“子弹头”,大街上跑着的“祖孙三代”传承着整个城市的街头公路文化。

墨尔本作为艺术之都的气息,不仅仅洋溢在那些规模宏大的艺术馆里,也弥漫在小巷与墙角的涂鸦上,这种街头文化的发展使在小巷行走的我们随时与艺术珍品不期而遇。

据说,墨尔本关于涂鸦的管理条例是相当严格的,涂鸦者需要向政府申请创作的许可,也要征得建筑所有者的同意,并需要在市政府的城市网站上下载申请表格,建筑的物主也可以联系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去清除自己墙上的涂鸦,没有征得许可的涂鸦者,若被抓到现行,将会受到巨额罚款。

但这一切只是官方的态度,涂鸦爱好者一般从不买账,墨尔本大部分涂鸦都是未经政府批准的,他们就直接拿着喷桶,戴上口罩开始在砖石的画布上尽情发挥、大胆创作,那股霸气十足的劲头儿,着实把我惊羡得目瞪口呆。而这时,政府基本上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建筑的所有者也并不是那么苛刻,大部分人若是发现自己房屋侧墙上有一幅美丽画作,还是欣然接受的,有些街边餐厅的老板甚至花钱聘请著名的涂鸦画家来把自己的餐厅外墙装饰一新。

然而,当这座城市的涂鸦文化已经被口口相传为吸引外来游客观光的一个重要原因时,政府居然也开始把这些行为艺术放在台面上开始宣传,于是,墨尔本似乎也成为了第一个公开包容并宣传涂鸦的城市,并在2004年举办了街头喷绘艺术节,吸引了许多来自全球各地的涂鸦爱好者,2006年地方政府又出版了《墨尔本设计指南》,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解读墨尔本的涂鸦艺术。就连令女生们哭得稀里哗啦的韩剧《对不起,我爱你》也在这里取景。果然,这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市。


组图:墨尔本的新旧两式有轨电车穿城而过,见证着本市有轨电车交通的快速发展。


在墨尔本,有一部分人不经意间便成为风景里最活跃的部分,他们主动担任着这个城市的最佳表演者。


8.jpg

墨尔本的涂鸦艺术久负盛名。其中不乏名家名作,有些作品售价可高达几十万美元。


墨尔本街头的马车车夫须持有行车执照方可在全市通行。他们每月收入大约为六七千澳币(约合人民币5万元左右)。


一些街头艺术家会在身前放上杯子或是帽子供路人投放硬币,但他们不是人们眼中的“乞讨者”,他们中有的是有正式工作的白领,也有不受羁绊的艺术家,利用业余时间,向世人展现自己不凡的才华。


守望和平的老兵


本次的墨尔本之旅恰巧赶上了4月25日的澳新军团日。最初,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组建的澳新军团,在一战、二战等战争中牺牲的军人。时至今日,澳大利亚人的这种纪念方式已成了游客了解当地风土民情的一大风景线。

在这个类似于中国的建军节的日子里,澳大利亚全国放假,大人小孩兴致勃勃地涌上街头,谁也不想错过目睹这一年一度的盛事。我也是不甘寂寞的人,填饱肚子后,背上相机加入庆祝的人群之中,坚决要亲身体验一把这异乡的爱国情怀。

纪念活动从早上天未亮就开始了,纪念场地灯光关闭,表示民众在黑暗中祈祷世界和平,然后有老兵或政界人士代表演讲,接着还有各界人士的游行活动,并伴有军队游行,还有老兵纪念仪式、去墓地献花、瞻仰烈士等活动。

这几天的报纸和日历上到处可见写着:“lest we forget”(以免被我们忘记了)的标语,也就是说,要人们永远不忘为国流血牺牲的老兵。

善良的澳大利亚人在他们居住的各个社区购买美丽的胸花,最受欢迎的是虞美人花,此花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他们告诉我,那些死去的军人,好多人都有家,有父母、妻子、儿女,他们同样也需要得到我们的尊敬。这些胸花,一是在节日里佩戴身上,同时也表示为他们的亲人捐款。

澳大利亚人对于军人的崇高敬意有其历史渊源,当年英国人就是依靠自己先进的海上军事力量占领澳大利亚的。这种民族的战争心理一直保留在澳大利亚英裔国民的心中。至今的国家军队还是纯英裔的志愿兵,军人享有很优厚的政治经济待遇。各大城市的公园里都建有烈士纪念塔或纪念碑,每逢节假日,都有人向阵亡将士敬献花圈。首都堪培拉建有规模宏大的战争纪念馆,对澳大利亚军人出国参加的历次战争进行展示,以教育国民。各大城市的社区都设有军人俱乐部,对退伍老兵提供诸多优惠的服务。

但在今日,我们希望世界和平,希望不再有战争,希望那些已经逝去的美丽生命安息,更希望那些还健在的人们健康快乐。


组图为墨尔本老兵节上的盛况。游行一般持续三个小时,其中不少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队伍里还有不少年轻人,身上挂着逝去先辈的勋章,一脸骄傲。


右舵驾驶那些事


关于行车上路,住在地球另一面的墨尔本自然同国内有出入,第一个挑战便是右舵驾驶。上车后,发现安全带要从右边拉下来,令我这国内“菜鸟级”女司机顿感不适。幸好我们租到的福克斯的雨刷和转向灯还是跟国内的一样。我忐忑地踩下油门,一身冷汗地开始了我的右舵驾驶的历程。

整个大墨尔本区域,覆盖了非常多的高速公路,其中90%是免费的,因为每年的税费都交了不少,高速公路的使用费完全囊括在里头了。最初的30公里我紧张得很,只有到了车辆少的地方才能喘口气,才觉得心里踏实些。行驶中我总会习惯性往左偏,而且也不太适应看右边的后视镜。

在这里,对于环岛,正好也跟国内相反,需要顺时针旋转,并且要避让在你右边的车辆。在这个文明度极高的国家里,大家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只要是标有“give away”的路口,就一定会停下来给主路的车辆让行,绝不任意抢行。在城镇里,当有行人想要或者正在通过斑马线时,车辆也都会主动停下来等待行人的通过。

这里的车速都很快,刚开始在国道行驶,我开到时速80至90公里,总有车超过我,嫌我慢。可能也正是因为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这不仅使得交通顺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

后来渐渐发觉,通常澳洲路上的车辆极少,公路质量很高,所以就算驾驶习惯不一样也不怕, 在澳洲哪怕下了高速,走上所谓的乡村公路也还是很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只是要注意墨尔本市内的电车道没有明显的隔离标志,所以开车时要小心不要占了电车的车道,不然被警察抓到的话要狠狠地被罚一笔。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加油站价格不同,“油以稀为贵”,一般越靠近乡镇越便宜,进入城区路上的加油站比较便宜,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高速边最贵,机场附近的加油站也很贵。


预示着离别的虞美人花在活动当日最受欢迎。


新兵游行队伍昂首阔步成为游行队伍中的一大亮点。


游行队伍中的老兵依然精神饱满、英姿飒爽。


大洋路的近代史


驾车从墨尔本出城后沿着海滨公路行驶约4小时,便到著名的大洋路。这条壮观的海滨公路沿维多利亚南部海岸线,蜿蜒曲折270多公里。多彩而迷人的景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是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自驾路线之一。在英语中通常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称为“Great War”,而大洋路是由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所修建,所以被正式命名为“Great Ocean Road”即大洋路。

上了大洋路后很多都是双车道,且路况都不差,一般时速都是100公里左右。弯道部分时速建议减到30或者50公里,通常司机会跟着路边标记照做。蓝色标牌的公路是收费公路。整个大洋路上你发现很多的“Look out”观景点,在这里可以随时停车欣赏美景。


墨尔本公路边专为考拉制作的路标向人们展示了这个国家对动物的关爱。


墨尔本的公路,特别是通往远郊的高速是柏油路面,道路宽阔,路况良好,令行驶毫无压力。


土著文化,历史名镇,海城往事……这条路上承载着许许多多的大城小事;博物馆、画廊、传统建筑和纪念馆都似乎在诉说着这条老路的曾经。这样一条有着丰富阅历的历史公路,无论到哪里,你都能寻觅到一些它过去岁月里的迷人而有趣的东西。纵观大洋路,这条风景线贯穿着近半部的澳洲近代史。

在大洋路建造以前,沿岸小村庄之间的交流和贸易是相当困难的。由于没有直达的路,来往的方法只能通过波涛汹涌的海面和穿越奥特维山脉(Otway Ranges)粗糙的内陆来实现。1864年,维多利亚州政府认定沿着西南海岸线需要一条公路把各个市镇和村庄连接起来。然而,在1914年之前,这个创世纪的走廊策略一直没有结果,直到1914年才开始规划,1918年完成了地质勘测。就在这一年,一个知名的大洋路信托委员会组建了,委员会意图建筑一条风景秀丽的海滨公路,以吸引维多利亚的游客。起先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这一建议,直到宣布这条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地之后,才得到同意。1919年,委员会雇佣了近3000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返回的退役军人开始施工。雇佣退役军人的背后想法是,通过他们在战争中熟悉的户外工作来维护往来船只和缓解他们进入主流社会的压力。大洋路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战争纪念地之一。

大洋路的施工差不多经历长达14年之久。沿着公路,许多施工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居住在帐篷和露宿营地,每个工作日工作8小时,只得10个先令(约合人民币7元)。在施工中,没有机械,只有手工工具。大洋路前半段在1922年3月开通,同年12月才开始征收公路通行费,以收回一些成本。所有车辆停在菲尔黑文(Fairhaven)收费站,收费标准为每辆车和司机2先令6便士(约合人民币2元),其他乘客1先令6便士(约合人民币1.3元)。最后一段比预期的早,为1932年11月26日,在靠近罗恩(Lorn)的大酒店举行的通车仪式上,由时任维多利亚副总督的威廉姆埃尔温宣布大洋路正式通车,这个地方就是14年前,首次公路奠基打桩的地方。从1932年到1936年,大洋路为收费公路,沿着这条屹立在澳大利亚沿海快车道上的公路旅行,会邂逅维多利亚最美的风景,其中包括高山桉树,难以置信的野生动物,戏剧般的沿海景观,偶尔还有奇特的鲸鱼和海豚试图接近陆地……公路会把你带向古老的移民地罗恩(Lormn)、瓦尔河(WyeRiver)以及阿波罗湾(Apollo Bay)等等。


墨尔本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驾驶速度也会逐渐加快。


墨尔本大街上随处可见骑行的人们。


维多利亚西南海岸已经成为旅游者的热门景点,当地市镇每年会举办许多活动,形成一种积极而令人兴奋的气氛。诸如,阿波罗湾民间节日,罗恩码头到酒吧的游泳比赛,大洋路和奥特委传统自行车赛等都吸引着各界人士来体验这条历史公路的魅力。

在崎岖不平的海岸线上,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吹浪打,石灰石岩层被冲刷出了令人震撼的景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洛克阿德峡谷(Loch Ard Gorge)、伦敦桥(LondonBridge)和十二门徒岩(Twelve Apostles)。

在彼得伯勒(Peterborough)小镇,当我在心中构想所谓伦敦大桥是何种飞跨的姿态时,眼前出现的却是海中的一块岩石。原来,由于长期遭受海水冲蚀,岩石被凿出两个洞,看起来就像是拥有两个桥孔的石桥,于是被取名为伦敦大桥。然而,在1990年的某个夏天,这座桥被海浪冲垮,于是岩石便与陆地分离,形成一个孤立在海上的礁石。

在彼得伯勒这个只有一家商店的小镇,我们结束了本次自驾之旅。也许它还算不上一个小镇,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店里包含了咖啡、邮局、书店、咨询中心、超市等功能,而整个面积不超过一间教室那么大。我们在这里买了几张明信片分别寄给各自的父母朋友,以此带去我们此行的独家记忆。


23.jpg

伦敦大桥如今以断裂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同耀眼的金沙风光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


24.jpg

大洋路的入口处路标清晰,提醒着人们美丽的滨海旅程已经开始了。


Links

澳新军团日又称“澳纽军团日”,是纪念1915 年的4 月25日,在加里波利之战牺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团(简称澳新军团)将士的日子。人们也称这这一天称为 “军人节”或是“老兵节”。

大洋路是一段从托基Torquay 到仙女港PortFairy,全长约276 公里的海滨山路,途径主要的市镇有:安格尔海Anglesea,罗恩Lorne,阿波罗湾Apollo Bay,坎贝尔港Port Campbell,沃纳布Warrnambool,仙女港Port Fairy。


墨尔本自驾奇葩说

1、澳大利亚双向车道行驶时,需要靠左行驶。多车道时,右侧第一车道才是超车道。一开始不熟悉的时候,很容易打转弯灯变成了雨刮器。

2、澳大利亚规定开车2小时就要休息会儿。这个对在大洋路游玩的来说基本没问题,无数多的观景台,一路走一路玩。

3、墨尔本及周边蛮多环岛的,反正记住右行优先,把先进入环岛你的右面车辆都让过去,你再走好了。顺时针转。

4、我们习惯从辅道进入主道先看左后看右了,一定要记得澳洲是相反的。这时候副驾的人可以帮忙留意下。还有stop标记前,一定要完全停住。

5、澳大利亚是所有乘车人都必须系安全带,7岁以下小孩必须坐后排,12岁以下小孩必须坐儿童安全座椅。带小孩的游客可以在租车行租用一个。

6、墨尔本有个澳大利亚独一无二的勾形转弯,相当复杂。所以通常不主张在墨尔本市区内租车自驾。


【编辑:】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