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公路网!
根植于巴蜀文化沃土中的石窟群——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内的摩崖造像群的总称。一条省道,串起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石刻群,其中北山、宝顶山石刻无论从规模还是艺术文化价值来说都是大足石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姿势各异,星罗棋布,林立山崖,静存岁月。
千百年来,房山大石窝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石作文化村落,我们沿着国道108线一路寻访,欣赏到了汉白玉文化艺术宫、云居寺、中华石雕艺术园里规模相当、栩栩如生的石雕作品,被其中的美丽所震撼;在各个村落中找到了热爱石刻的手工匠,被他们执着的心和付出的辛勤劳动所感动。
南川,有山有水有桥,是黔北地区进入重庆的要冲。当地对路桥的感情就如同水和空气,当路通乡、桥通村,人们的生活才真正开始跃动起来。县道206线就是这样一条路,它是南川抵达金佛山南坡的必经之路,一路石溪梨花飘香,风雨古桥幽幽,巴蜀山峦层叠……
大凉山,一个常常与辛酸、苦痛、爱心、感动等字眼相伴的名字,似乎是造物最纠结的一次创作,让令国人骄傲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与风雨飘摇的农村小学联系在一起,让直上云端的雅西高速公路与200多万生活原始的彝族居民联系在一起,仿佛是将时间的两极瞬间逆转,让来访者恍然不知进入了一个何样神秘的文明时空。
明代军事所城雄崖所,中心是东西向和南北向各长0.5公里的十字老街;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上内外都有题额;还规划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块区域……“方向”在这里尤为重要。如今,一条编号为“Y030”的乡路——雄东线由西北向东南延伸,贯穿城中。
浙闽交界,明矾矿脉,一条因矿而生的挑矾古道已经沉寂了数十年,但它的风采不曾让人遗忘:那些古桥、古亭、古树、古民居、古碑刻,依然能将隐藏于山间的古道串成一线。曾经因开采矾矿而富甲一方的许多小山村,如今依然被热爱古道的人们津津乐道。
经历了数百年恢宏,淘净了人间万象的八特古镇,已不再受时代眷顾。青石铺就的石板路,不知在哪年被水泥覆盖;灰砖黛瓦的深宅大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各种颜色的涂料涂抹得无法分辨。
山因路而灵动,村寨因路而勃发,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布努人看来,大化双福公路,这条盘亘在山腰上的四级公路,为他们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幸福。
我们一众人用整整7天时间,在国道55线、省道322线、二广高速公路等国省道上辗转,把沁河流域山西段大致跑了一遍。一边探源这条最能代表山西神韵的河流,一边感受路随河转,河随路现的漫漫征途。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