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5包茂高速邻水至川渝界段扩容路线起于广安市邻水县城南镇,接G42沪蓉高速,经邻水县牟家镇、合流镇、坛同镇,止于邻水县子中乡,顺接重庆段扩容工程,路线全长约33公里。设置大、中桥4478米/32座;桥隧比约14%。互通式立体交叉4处,其中枢纽互通1座,一般互通3座,设收费站3处;服务区1处。
自动驾驶技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主要通过车辆和配套设备之间的通信、感知、决策和控制,实现自动化驾驶。自动驾驶技术旨在完全消除驾驶员的参与,使车辆拥有类似于人类驾驶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实现自主驾驶的目标。
2022年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建成“一脑、五网、两体系”的发展格局。“一脑”,即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五网”,即构建交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网络,部署北斗、 5G 等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网络,建设一体衔接的数字出行网络,建设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网络,升级现代化行业管理信息网络;“两体系”,即培育数字交通创新发展体系、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范体系。
自1988年10月31日我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建成通车,我国高速公路已跨越式发展了35年。近年来,随着我国智慧交通发展步伐的加快,高速公路收费站收费模式也来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正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
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壮大自身战略科研力量……纵观2020年至2022年国企改革这三年,交通国企正不断经历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的转变,从研发投入优势向创新产出优势的转变。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基本完成,除大力破除一批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解决一批长期悬而未决的重难点问题外,交通国企正在发生一系列战略性、转折性、根本性的重大变化。
能源与交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交通是能源的最大负荷领域之一,能源的绿色发展则是交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交能融合,即交通行业与绿色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推动交能融合发展,可以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同时,新能源的不断发展,也让一些新型交通技术的实现成为可能。
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期间,将陆续召开多场隧道主题论坛。其中包括:中国公路学会工程设计分会、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中交集团隧道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承办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论坛”;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公路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水中悬浮隧道科技论坛”;长安大学主办的“WTC隧道工程学部论坛”等。
随着国内外大数据核心技术的逐步成熟和行业大数据应用的规模扩张,如何对综合交通大数据进行科学开发和应用成为行业的热议话题。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