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25日下午,民航边会顺利举行。本次边会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参会嘉宾围绕“加快民航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高质量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展开探讨。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丁志平主持开幕式并指出,我国民航已进入碳排放减量刚性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民航绿色发展面临着更多结构性和趋势性挑战,必须推进全方位全过程的转型,奋力开拓民航绿色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清发表主旨演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张清表示,回首十年,我国民航绿色转型基础不断夯实,主要措施包括优治理,加快完善绿色民航治理体系;深降碳,深入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稳治污,深入开展民航污染防治;强科技,全面提升绿色民航科创能力。在未来,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打好能源替代主动仗,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李郁发表主旨演讲《双碳目标下的民航绿色低碳发展思路》。李郁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民航绿色发展提供新机遇。在发展目标方面,要实现航空运输的清洁化、高效化、智慧化,建设与交通强国相适应的民航绿色低碳体系。在实施策略方面,第一是减污降碳协同,第二是智慧运营提效,第三是能源低碳转型,从可持续航空燃料、飞机、机场方面推动转型,第四是经济手段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发表主旨演讲《中国航空碳排放控制:减排技术与市场手段》。王金南指出,航空行业碳达峰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根据IPCC方法学和我国的特点,设立符合MRV要求的航空碳排放清单;可持续或零碳航空燃料(SAF)技术是各国航空业主要的技术竞争领域;应充分利用航空的碳市场机制,研究航空碳排放流入全国碳市场的可行性。
中国民航大学校长、教授丁水汀发表主旨演讲《基于国产能源植物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路径》。丁水汀指出,可持续航空燃料是中短期内民航实现“3060”目标的首选能源路径。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发展路径包括研发新原料,即基于能源植物的木质纤维素类材料;研发新工艺,即基于国产能源植物的炼制工艺;建设新工艺认证路径,即解耦SAF和航空装备;建设新可持续认证路径,结合国产SAF建设可持续认证体系;建设新发展模式,发展双轮驱动下的系统集成与优化;建设新型产业联盟。
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韩洁发表主旨演讲《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共建高质量民航强国》,介绍了中航集团的低碳绿色发展实践和共建高质量民航强国举措。
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际科技部总经理王路兵发表主旨演讲《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绿色低碳建设实践》,介绍了大兴机场项目,总结了大兴机场项目作为低碳机场先行者、环境友好实践者的有益经验,包括做好顶层规划、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建设,加强过程管控、绿色理念贯穿工程全程,开展能源精细化管理。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战略发展部副部长刘芳子发表主旨演讲《空管在民航可持续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空管的定位,空管的绿色改善潜能,空管发展基本情况,民航绿色发展总体部署、措施与成效,以及未来的重点工作。
空中客车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代表崔琳发表主旨演讲《空客引领可持续航空发展》,介绍了空客长期参与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应用,空客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应用愿景,以及空客中国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之旅。
接下来,边会进入圆桌讨论环节,嘉宾围绕“中国民航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进行探讨。圆桌讨论由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院长于剑主持,讨论嘉宾包括重庆市交通局副局长万雅芬、中国航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刚、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审定中心主任夏祖西、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副部长贺晓东、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丁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高级投资官员魏安政。
嘉宾参与圆桌讨论
万雅芬分享了民航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庆经验,丁凡分享了鄂州花湖机场在绿色机场建设方面的实践,贺晓东分享了东航的低碳可持续举措,张志刚探讨了SAF燃料推广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夏祖西分享了民航二所在可持续油料研发方面取得的成绩,魏安政分享了绿色金融如何支持航空减碳发展及亚投行的投资案例。
李郁做闭幕总结发言,指出本次会议对全面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航空行业各方将继续共同探索中国民航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为民航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 任 燕】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