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交能融合怎么融?
作者: 文 本刊编辑部 来源:《中国公路》 时间:2022-12-13

“交能融合”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了热词。目前,交通运输消耗石油约占世界石油产量的2/3,相应的碳排放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4。毋庸置疑,随着交通运输规模的不断增长,交通能源系统完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并形成零碳系统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交通系统自身蕴含了充足的自然禀赋,对其充分加以利用并形成服务于交通运转与运维装备的能源供给体系和方案,在提升交通能源自主保障水平、优化交通能源结构的同时,还可

在交通可及、能源不可及的地区形成自主能源供给,保障交通正常运转需求。 

然而,落到具体操作层面,必须思考交能融合到底在“融什么”“怎么融”——这也正是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当前交能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融合界面不清晰。交通是融合中被动的一方,公路作为融合的主要依托和重点抓手,正积极为交能融合创造条件,但能源领域作为供应方,客观存在介入滞后、主动性不强等问题。

第二,融合路径不明确。现有研究和应用主要关注光伏发电,在消纳利用上仍简单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传统模式,未能深入开展源网荷储灵活互动、深度融合以适应匹配新能源发电出力特性与负荷用能需求特性。

第三,融合技术不规范。现阶段交通、能源行业相关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对交能融合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制约,特别是涉及构建路域源网荷储模式系统的关键技术,缺乏成熟、适用性强的节能技术目录。

此外,融合机制也不够顺畅。我国交能融合政策机制亟待完善,受工作流程不清晰、协调机制不明确等条件制约,跨行业、多部门协调存在着较大的体制壁垒,特别是涉电许可和涉路许可,此外也缺乏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

基于问题导向,当前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将交能融合由新生事物变成行业意志和政府行为。相关各方本着“同步介入、共担风险、共同受益”的原则,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统筹重点任务,加强监测评估,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并定期开展考核评估。

二是鼓励打造示范试点。在顶层规划基础上,强化交通、能源的空间关系统筹。建议开展分布式光伏工程试点示范,开展一批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多站融合”项目,推动智能微电网试点,鼓励建设智慧化能源监测管理系统。

三是研发关键技术装备。借鉴综合能源系统等相关概念思路,研究公路交通自洽能源系统中源网荷储各侧的灵活性挖掘和多向互动的运行模式及规划设计方法,并开展工程应用示范,形成一套灵活、高效、可靠运行的技术体系,

四是完善政策标准体系。联合发改、工信、能源等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涵盖“建、管、养、运”全过程的支持政策,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职责,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构建标准规范体系,建立科技创新与标准规范联动机制,鼓励成熟适用的创新成果及时进行标准转化。

同时,还要联合相关部门,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机制,创新经营模式,推动“交通+能源”高质量发展。

总体而言,交能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并形成广泛共识,但系统地构建体系化的道路交通与可再生清洁能源自洽供能融合发展模式、技术和产业体系尚属空白,任重道远,唯有相关方同心同力,推动交通、能源深度融合,方能有效提升两大基础行业的低碳化、高效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

【编辑: 任 燕】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