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国际公路交通科技领军人才——学术类(一)
来源:中国公路学会 时间:2022-06-06

为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国际高端人才培树机制,为高端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更好地推动全球交通创新与治理体系建设与变革,根据中国科协相关要求,我会发起中国公路学会“国际公路交通科技领军人才”遴选工作。

遴选工作自开展以来,引起了全行业的广泛关注。专家评委会经过充分讨论,确定中国公路学会“国际公路交通科技领军人才”33名,其中“学术领军人才”13名,“工程技术领军人才”8名,“管理领军人才”6名,“青年领军人才”6名。



国际公路交通科技领军人才——学术类


(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段元锋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QQ截图20220606100416.png


担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Infrastructure Intelligence and Resilience》创刊副主编、SCI期刊《Structure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编委、SCI期刊《Smart Structures and Systems》客座编辑、浙大建工学院副院长(主管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第一完成人,基于磁弹效应与智能磁电材料的索力监测研究成果,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千米级斜拉桥拉索闭环振动控制研究成果、以及基于向量式力学的桥梁灾变模拟-监测-控制一体化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郭    健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

QQ截图20220606100525.png


曾任浙江省舟山市大桥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浙江省舟山市六横跨海大桥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兼任中国公路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兼华东片区负责人等。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等荣誉。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参加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交通部科技计划项目5项,具体组织了多项跨海桥梁关键技术研发的集成创新及工程应用。

QQ截图20220606100611.png

葛颖恩

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院长

他的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把管理科学与运筹学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用于交通运输问题的解决;其研究成果主要在交通运输网络分析及应用、交通与环境、智慧交通以及国际运输与物流等领域。他是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的副主编,也是Transport Polic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两个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的编委、《中国公路学报》编委会委员、《交通信息与安全》第八届编委会副主任。同时,担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兼交通运输管理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公路学会运输与物流分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执委会委员等。

QQ截图20220606100650.png

何勇海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主持了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主干线的勘察设计、养护工程及施工后期服务,先后荣获“河北省勘察设计行业优秀青年设计师”、“中国公路百名优秀设计师”、“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获国家、省、市优秀工程咨询、勘察设计奖1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首次提出“车路云网一体化智慧高速公路解决方案”,并主导发布我国首个智慧高速建设领域白皮书—《车路云网一体化智慧高速公路解决方案白皮书》。

李  斌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QQ截图20220606100746.png

目前兼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网信办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曾担任世界道路协会(PIARC)路网运行与智能交通技术委员会(TC B.1)委员。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智能公路磁诱导自动驾驶技术、智能道路系统体系架构、路网运行管控技术、车路协同安全预警技术、新一代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等,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专利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钱国平

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QQ截图20220606100914.png

“公路先进建养技术湖南省国际合作基地”主任,“新型道路基础设施”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为中国公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常务理事、养护与管理分会常务理事、院校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国家和省部课题 3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ESI热点和高被引论文8篇)、出版著作6部,授权国家专利40余项、软著30余项,编写规范标准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9项。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第四届十佳全国公路优秀科技工作者;获交通运输部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和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组织开发的耐久性设计与性能提升技术提升了沥青路面耐久性建造水平,取得的路域近地表环境净化技术有效消减交通运行伴随的环境不利影响;成果广泛应用于湖南、湖北、贵州、广东、河南等多省20多条高速公路建设与养护工程。 

汪海年

长安大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院长

QQ截图20220606100954.png

他是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民航智慧建造与维养重点实验室主任,公路交通行业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负责人。长期从事道路工程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包括:特殊区域道路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道路材料细观表征与建模、环保铺面材料研发与评价等。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拨2525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际/政府间合作交流项目(3项)、外籍学者基金(国内合作者)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6项。科研成果在冬奥重大保障项目延崇高速、港珠澳大桥桥面铺装工程应用。入选交通运输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编辑: 任 燕】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