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傲杀除草       投稿须知
山东高速集团:走近身边的科技工作者(图)
来源:山东高速集团(科技创新发展部、创新研究院、山东高速科协) 时间:2022-06-01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引导广大公路交通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山东高速科协特别开展了科技人物故事汇活动,记录和展示身边公路科技工作者的故事。


吕思忠:三十余载砥砺奋进铸就硕果累累


r218.jpg

吕思忠,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作为山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开拓者,投身交通事业近40年来,他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交通先行”,坚持奋战在工程建设的主战场、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企业创新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重要成就,推动交通工程领域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多年来,立足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推动工程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他主持完成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6项,先后5次获得“鲁班奖”;主持完成行业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取得专利、工法、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0余项,完成标准编制7项,出版著作6部,2015年荣获交通运输部行业重点科研平台创新人物。在担任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济南)主任期间,积极推广应用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再生关键技术,在全国15个省市应用达500余万平方米,减少碳排放2.4万余吨。主导的改扩建工程系列关键技术,不仅在山东省内京沪、京台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成功应用,还逐步推广至国内多个省份,仅济青高速公路直接创效逾10亿元,有效降低碳排放22万吨,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升。

2021年,吕思忠迎来了交通生涯的又一个“丰收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攻坚克难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全国公路交通行业规格最高、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侯福金:把重大工程的科技密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r219.jpg

侯福金,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侯福金同志一直从事一线施工生产、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他先后参与了3座黄河大桥、1座京杭运河大桥、青岛海湾大桥、6条高速公路及1个海外项目的建设。在长期的工程建设实践中,他与自己的团队紧密结合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勇于创新,取得发明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专著6部,2020年获批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1年参加滨州黄河公路大桥建设期间,在没有外方指导的情况下,他带领液压爬模研发团队,潜心钻研、聚力攻关,最终研制出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液压自升爬模体系”,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将成本降至进口设备的1/10,并凭此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至2011年在青岛海湾大桥指挥部总工办工作期间,他参与研发的“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建造技术”提高了承台结构使用寿命约50年,降低直接工程成本5000多万元,产生效益1.6亿元,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后被港珠澳大桥引入使用。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他负责济南东南二环项目期间,修建全球规模最大的8车道公路隧道群,解决了隧道特大软弱层坍塌、突水突泥等关键技术难题,保证了项目安全和质量,相关研究成果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伟:争做智慧高速的探路先锋


r220.jpg

张伟,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长期从事交通信息化研究和建设工作,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完成山东省交通强国试点智慧高速工程建设、交通运输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站、货车电子不停车收费试点等工作。工作以来,他主持或参与科技项目14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完成标准编制11项,出版专著4部,多项研究成果获评国际领先,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各级社会创新奖励10项。

2021年,作为山东高速集团智慧高速专班技术办公室主任,他主持开展编制《山东智慧高速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智慧高速公路标准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参与了全国首条“改扩建+智慧高速”——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建设,主持研发了高精度连续轨迹跟踪、全系感知与智能管控等成套技术,带领团队建成了20公里车路协同路段、48公里车道级轨迹追踪路段,实现了30余个创新场景应用,建成了路网级“建管养运”全业务智慧高速运控平台,在智慧高速领域创造了里程最长、场景最丰富等多个全国之最,受到《经济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好评和行业的一致认可。


辛公锋:坚持创新引领,服务工程建设


r221.jpg

辛公锋,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主持或参与省部联合攻关项目、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10余项;主持编写地方标准6部、参编2部,参编团体标准4部;主编或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30余篇;取得授权专利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1项。相关研究成果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并纳入地方或团体标准,为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扎根工程一线,先后为胶州湾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鲁南高铁、济青高速改扩建等重点工程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问题。围绕滨海软土地区公路修建难的问题,他提出了滨海相软基处理、材料设计及施工一体化成套技术,成功应用于青岛多个公路项目,相关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研发了冰冻海域桥梁耐久性寿命保障创新体系,应用于胶州湾大桥等多座北方海域桥梁,相关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针对黄河冲积平原软土地基粉喷桩处理成桩质量差等问题,研发管状劲性体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成功应用于济青高速改扩建、京台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主持研发的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大数据平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接入30余座特大桥梁、长隧道、高大边坡等数据,为保障集团路桥隧安全运营、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科技支撑;主持开发的UHPC、MPC等特种混凝土,目前已在多个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编辑: 任 燕】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