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净通航环境 护船畅人安——海事部门持续开展重点水域通航安全整治
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时间:2021-09-14

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今年进入集中攻坚阶段。为持续推动此次行动有效落实,海事部门结合辖区特点及商渔船安全监管等工作,重拳出击,严抓落实,持续净化通航环境,不断丰富完善水上交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化重点水域和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有效排查海上通航安全隐患,营造了安全、畅通、和谐的水上交通环境。

以“严管区” 打造“安全区”

宁波象山地处我国沿海南北大通道中间区,是宁波舟山港的门户水域,也是我国海上渔业生产最为繁忙区域,大量的商、渔船集聚,形成渔船进出港东西向,商船航行南北向的天然十字路口,通航环境复杂。

为进一步优化和规范象山沿海通航秩序和船舶航行航法,探索商渔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宁波海事局自2020年启动象山沿海“严管区”建设,并于今年深入开展象山沿海通航秩序优化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对违法行为必须一“严”到底。针对象山沿海非法作业船舶关闭AIS、夜间靠泊作业等行为,宁波海事部门通过探索实施弹性工作制,今年以来共开展夜间蹲点、突击夜查等67次,派遣执法力量144余人次,查获“三无”船舶23艘,已督促拆解10艘,另有待拆解5艘,扣押待拆解5艘,推进纳归3艘。

同时,持续开展外海区巡航执法,加大对非法参与海上运输内河船打击力度,今年以来查处内河船22艘,执行行政强制22艘,行政处罚立案241起,执行罚款358.3万余元,促成大吨位内河船“和X001”轮完成拆解,是浙江省目前完成拆解的最大内河船。

“象山沿海以开放性水域为主,从严从实落实监管责任也需要我们在监管模式上作出相应调整。”宁波象山海事处南田海巡执法大队大队长李鹏表示,今年以来,该处常态化派遣主力船艇“海巡0717”轮在檀头山、南韭山等重点水域开展前移值守,抓好关键水域的交通流组织。

8月1日小开渔节以来,他们还对石浦港航道、航行密集区、船舶交汇区等商渔事故易发高发重点水域开展“海巡艇现场+值班室远程”船舶点验和安全信息播发,提醒商渔船舶加强瞭望,遵守海上避碰规则,显著提升了商渔安全系数。

海事监管责任落实还需同步推动地方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期间,在宁波水域共有各类避台风船舶超过5000艘次,主要集中在象山沿海水域。海事部门通过信息互通机制,向象山县防汛防台风抗旱指挥部3次发文通报石浦港安全隐患,并及时通过转移在船人员、增加应急力量等方式确保了人员、船舶安全。

“我们和县安委会、县交通局、县港航管理中心等部门也建立了相应机制,实现排查、通报、整改的全流程闭环处理,推动7艘‘三无’船舶隐患所属乡镇实施挂牌督办。与渔业部门建立商渔共治联合执法机制,今年已开展联合执法12次,效果良好。”李鹏说。

为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量体裁衣”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珠江口,是全国“六区一线”重点监管水域之一,也是全球最繁忙的通航水域之一。受航道复杂多变、船型吨位多样、通航流量巨大等因素影响,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存在极大挑战。

为完善珠江口海事监管与协作机制,维护珠江口通航秩序顺畅,广州海事局围绕“人、船舶、货物、环境、管理”这一安全链条引入“板块化”精细管理理念,分析安全风险,制定监管指南,为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量体裁衣”。

“‘板块化’管控就是将珠江口作为一个整体,以事故险情和通航密度为主要参数,对近7000平方公里的珠江口水域进行风险评估,按照等级进行划块,分析各板块的水域特点、交通特性以及风险隐患等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隐患。”广州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蒲高鹰介绍。

“板块化”管控将珠江口水域划分为四个风险等级的通航水域,其中红色为最高风险、黄色次之、蓝色风险较低、绿色风险最小,海事执法人员会对红、黄两色风险区实施最严格的监管措施。各板块的通航要素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水上交通子系统,以海事处或执法大队为监管责任单位,依托监管指挥平台,建立专门负责、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管理新模式。

基于这一模式,广州海事局还与珠海海事局、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共同签署了《区域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全面加强在现场巡航、违章查处、应急搜救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创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8月16日珠江口全面开渔后,桂山水域船舶流量骤增,商渔船碰撞风险加大,广州海事局沙角海事处提前将“桂山板块”风险等级由黄色升级为红色,桂山海巡执法大队也将监管重点转换到防范商渔船碰撞上来。

“我们每个月集中开展一次交通分析和风险评估,综合分析各板块的水上交通特性、事故发生规律及现场巡航情况反馈,以便能及时预判和应对潜在的风险隐患。”广州沙角海事处处长邱建宁说。

据统计,自“商渔共治2021”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广州海事局先后派出200余人次走进企业、渔村,登上渔船开展宣教活动3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3300余份,并联合渔政等部门开展联合巡航执法40次,通航环境不断优化。

目前,针对珠江口水域不同板块、不同时期出现的安全隐患,广州海事局深入应用“板块化”管控模式,采取科学管理、资源整合、严格执法、靠前服务等措施,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不断改善,纳入统计范围的交通事故和死亡失踪人数呈持续下降趋势,经济损失大幅减少,海事监督管理工作成效明显。

推动通航管理与航保业务融合发展

黄渤海水域开渔首日,葫芦岛海事局与葫芦岛航标站联合开展兴城—觉华岛陆岛运输码头导助航设施联合巡检工作。检查中发现,觉华岛滚装码头灯桩损坏变形,且一艘船名为“辽绥渔35476”的渔船正栓系在此灯桩上。巡检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一方面将此情况通报渔业主管机关,另一方面固定证据、寻找船主做进一步处理。

“我们积极协助航标部门查处影响航标效能行为,同时邀请大连、营口航标处深入开展辖区专用航标联合巡检。”辽宁海事局通航管理处王严徽介绍。

盘锦海事局协助营口航标处完成盘锦港荣兴港区36号灯浮标碰损事故追索追偿;大连海事局协助大连航标处完成新港港区K2、K4灯浮标以及大港港区H2灯浮标碰损事故追索追偿;丹东海事局与大连航标站联合开展专用航标巡检,重点对中朝界河鸭绿江西水道和丹东大东港5至20万吨航道的专用标效能进行了现场检查;锦州海事局联合营口航标处对锦州港港区专用航标进行检查,重点查看辖区冰情及海冰对航标的影响。

近年来,辽宁海事局立足通航业务,持之以恒推进辖区海事监管与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和问题导向,在航标行政管理、海事测绘、水上无线电治理、技术应用创新研究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依托航保技术优势,建立专用航标协同管理机制,编制辽宁海事局航标行政管理质量体系,并将航标部门纳入体系管理之中;主动协调天津海事测绘中心,制作完成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航道专题图,服务保障大型涉水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探索“海事+航保”监管模式,通过无线电用频监测,对非法占用频道、干扰通信秩序的行为开展联合执法;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已将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纳入成员单位,锦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已将营口通信中心和营口航标处纳入成员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密切关注海事航保发展的新业态,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会同大连通信中心赴大连海事大学、相关科技公司开展VDES(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水上无线电通信相关课题调研,试点建立辽宁海事局水上无线电管理协作交流机制,促进各方在VDES网络覆盖及产品开发应用、船舶无人驾驶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与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导航处合作开展“低功耗智能船舶监控装置和水域安全管控指挥平台”相关技术成果试点应用,该平台可实现对船舶位置、航行姿态、碰撞预警实施监控,提高水域安全态势监管和船岸交互能力,保障船舶水上航行安全;与天津海事测绘中心合作开展“中国北方水域航行环境信息图表化可视方法与实践”项目研究,编制完成《辽宁海事局辖区图》,保证辽宁辖区内机构分布、交通连接、相关地理位置判读的方便性,为维护辖区水上交通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下一步,辽宁海事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优先推动通航管理与航海保障业务融合发展”的要求,以通航业务融合为突破口,不断丰富融合内容,持续挖掘融合深度,努力提升融合层次,全面推进辖区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融合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海事监管体系贡献力量。

【编辑: 任 燕】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