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阿坝公路人:路在心上 心在路上(图)
来源: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帐号 时间:2021-09-14

QQ截图20210914084129.png

9月10日,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学党史 走两路”活动上,10余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重走鹧鸪山原国道317线鹧鸪山路段,参观刷经寺公路管理分局“两路精神”文化展厅,感受阿坝公路人以路为家的精神。

从茶马古道到阿坝第一条公路

刷经寺镇地处阿坝腹心地带和川、甘、青三省的交通要道,坐落在刷经寺公路管理分局的“两路精神”文化展厅静静讲述着阿坝公路的历史变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境内群山巍峨,沟壑纵横。

解放之前,生活在阿坝高原地区的人们被高山、草地围困,被峡谷、激流阻挡,购置基本生活用品以及商业往来仅靠一些崎岖险窄的茶马古道或沟涧间危险的溜索维持着运输和通行。闭塞困难的交通阻碍了阿坝地区的发展,同时阻碍了各族人民的交往。

在解放阿坝地区和建立自治州的过程中,为迅速解放和安定川西北及广大的西北地区,改变川西北交通闭塞的落后状况,1951年3月,拉开了自成都到阿坝州阿坝县公路的建设序幕。在长达四年零八个月的施工期间,先后有军工、民工共3万余人参加到筑路施工中。1955年11月,成阿公路建成通车,宣告阿坝州结束了没有公路的历史,也结束了人背、马驮、牛拉、船渡等原始的交通运输历史。

三代阿坝人对“雪域天路”的坚守与奉献

在刷经寺公路管理分局的“两路精神”文化展厅外,一座由代表三个不同时代筑路人的铸铜人物组成的雕塑形象地展现了三代阿坝公路人攻坚克难、守护天路的故事。

铸铜人物用绳子奋力拉动石碾子展现第一代高原筑路人修建阿坝州成阿公路时的艰辛场景。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时代,施工军民在设备简陋、工具原始、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全靠肩挑背扛。由于路基过于松软,靠以往人工夯实的路面每下一场大雨就冲得沟壑交错。几十个筑路工人将粗大的牵引绳索绑在身上,步调一致并使出全身力气,拉动重达2万余吨的石碾子压路。

高举十字镐的第二代阿坝公路人接过了天路养护的“接力棒”。在50年代成阿公路建成后,受地震和地质灾害影响经常出现翻浆、滑坡、垮塌等问题,阿坝公路人经过多年地精心养护、重建和大中修,路况不断改善,始终保持畅通。现任刷经寺分局龙日坝养护站站长、原302道班班长李刚便是其中的一位,在鹧鸪山隧道修建前,他和养路工人们10余年里在海拔4000米鹧鸪山上驻守着原国道317线鹧鸪山路段。养路工人们日复一日的修护路肩、修补路坑、处理小型泥石流的身影皆是阿坝公路人养护天路的缩影。

装载机、挖掘机、路面综合养护机……刷经寺公路管理分局副局长廖富民说起当年阿坝道路养护机械设备装置时如数家珍。新一代阿坝公路人以更加先进的设备仪器,从应急抢险机动化、养护管理信息化、养护工程自主化等方面不断深化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提高公路现代化养护和服务水平。

一条成阿公路开启阿坝公路新征程,而今一条条不断延伸交错的出州大道已经形成。在改造、整治养护公路的过程中,一代代阿坝公路人继续在“两路”精神的指引下践行着“路在心上 心在路上”的阿坝公路人精神。

【编辑: 任 燕】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