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意”路走进中世纪
作者:文/乔慧慧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21-07-13

古罗马文化和文艺复兴这两件瑰宝似乎也不能够完全诠释出意大利文化的精髓,而只有当你亲自踏步这个国家,驱车前往“五渔村”,在悬崖边上的五个七彩小镇里享受慵懒的意大利午后;或者来佛罗伦萨,感受徐志摩笔下这座美丽浪漫的“翡冷翠”;抑或在高速公路上160迈驰骋,体会着这里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之后,才可以真正领略这个历史悠久的中世纪国家。


1.png


在高速撒欢 在时尚里兜转


从米兰驾车到威尼斯,再到佛罗伦萨,终点是首都罗马,三天近几十个小时的出行自驾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意大利人热情奔放、无拘无束的性格特点。

在意大利,除了少数新建的路段以外,高速公路基本上都只有两车道,这里似乎不分南方北方,意大利人只要一上高速就彻底疯狂了。他们预备超车的时候,会在超车道以接近5米的车距顶着前面的车走,而当前面的车挪开以后他们便加足马力绝尘而去。于是,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意大利交警在个别路段要配兰博基尼了,还真不是作秀,绝对是工作需要。

这里最牛的车要属当地肆无忌惮的大卡车了,我们以时速130公里前进,他们还按喇叭觉得不满意。路上看到好几次,小破车里头发花白的大爷,以时速150公里以上的速度向我们呼啸而来,直到超越我们。这里通常车间距小,新手还需谨慎驾驶。意大利的城市大多比较拥挤,道路比较狭窄,单行道多,初来乍到,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有些城市中心地带甚至不允许自驾车进入,车只能停在城外。

在意大利,有很多路口是没有红绿灯的,而是设计成一个小环岛。入环岛的口一般有一组白三角构成的虚线,为让行标志。如果左侧90度的范围内有车,你就停在线内等着,没车了才能通过。这样一来,不仅道路的效率高了,也减少尾气排放,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时尚之都米兰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米兰时装周作为世界最为重要的时装周之一,也有着世界时装晴雨表之称。

在这里,街道以时尚之名而决定走向。米兰素有“时尚四边形”之称,它以意大利米兰市为中心,其中的几个著名商业区由四条街道围成。当地瞩目的奢侈品大道——蒙特拿破仑街,与拿破仑关系并不大,只因为名牌销售而闻名遐迩。这一区域集中了许多最重要时尚品牌的商店和工作室。如今的米兰,聚集了时尚界顶尖人物、上千位专业买手、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媒体……他们在这个四边形的街道之中、在全球时尚圈内独占鳌头。


兰地铁(Metro)和地下大型城际铁路(linea S)构成了米兰地下交通网。


米兰市的有轨电车于1876年开始运行,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有轨电车轨道最长的城市。


米兰时装周是国际四大著名时装周之一(即米兰、巴黎、纽约、伦敦),米兰时装周崛起的最晚,却发展最快。


水城的交通网


从米兰出发,车行大概3小时,便是著名的水城威尼斯。纵观古今中外,这里的海洋、河流不仅沉淀着城市的亮丽景观与文明底蕴,还是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

这个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的水上城市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像蜘蛛网一样密布。这些小岛和运河全靠401座各式桥梁连接起来。于是,威尼斯人借助自身的优势,发展独具特色的水上交通,其独具特色的出行方式,获得了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

水上巴士是威尼斯岛上居民通勤和游客观光的经济型交通工具,航线主要分布在以环绕主岛的运河“大道”和海域中,其中也有通往著名的丽都岛、彩色岛和玻璃岛的巴士班次。穿梭在威尼斯大街小巷的是一种古老的游览船,威尼斯人称之为“贡多拉”,是威尼斯特有的出租“TA X I”,也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的代步小船。另外,我们也经常会在水运大道遇见大游轮,在水域小巷碰到摩托艇,这些都是威尼斯多样化的水运交通方式,这种多样化的交通工具弥补了水运交通舒适性欠佳的缺陷,乘客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交通工具,充分享受威尼斯舒适宜人的自然风光。

威尼斯水上巴士航道四通八达,包括沿大运河形成的逆S形水道,被称为“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威尼斯水道就是城市的马路,贯穿整个城市中。在威尼斯主岛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信号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在威尼斯,主岛的巴士线路大约有20余条,整个航线极其便利,若是不小心迷了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贡多拉”小船与水上摩托,是迷路者理想的求助对象。


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威尼斯水上城市是文艺复兴的精华,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 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除了小艇以外,所有交通工具都是禁止的。


“廊桥”邂逅


驱车从威尼斯出发约4小时的车程,我们便来到了佛罗伦萨,置身于这个著名的文化古城和艺术天堂。这里曾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心,给现代人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记忆。

而我的佛罗伦萨记忆,便停留在了这贯穿全城的阿尔诺河上,那些横跨河上的许多座造型优美、形态各异的古桥,每一座都记录着一个昔日的传说。最为知名的是位于三圣桥下边的“旧桥”——维琪奥桥,那是阿尔诺河上唯一的廊桥,像一条“空中走廊”,把乌菲齐美术馆和比蒂宫连成一体。追溯历史,这座饱经沧桑的老桥建于古罗马时期,1177年和1333年曾两次受到洪水侵袭,只剩下两个大理石桥墩。现在这座造型典雅的三拱廊桥是1345年在原有的桥墩上重建而成的,桥面过道两侧坐落着三层错落有致的楼房,桥面的中段两侧留有约20米宽的空间作为观景台,这一别开生面的设计使得整个大桥显得奔放而和谐。1944年夏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阿尔诺河上的十座古桥中的其它九座都被纳粹军队炸毁了,唯独这“旧桥”仍安然无恙。

不过,这座古桥之所以出名并不全在于它古老而传奇的历史,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曾经演绎过另一个版本的“廊桥遗梦”,而它的主人公正是被世人所仰慕的伟大诗人但丁。

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阳光洒在阿尔诺河上,波光闪闪,把河上的古老的廊桥和桥畔的行人映衬得更加光彩夺目。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少女在侍女的陪伴下向老桥走来。此时,但丁正从廊桥的另一头迎着少女走上廊桥,两人在桥上不期而遇,但丁凝视着少女,既惊喜又怅然;而少女却手持鲜花,双目直视前方,径直从但丁身边走过,仿佛没有看见但丁。但她的眼里放射出的异样的光芒和脸上泛起的潮红却透露出少女情动的信息。

这是著名画家亨利·豪里达在他的油画《但丁与贝特丽丝邂逅》中所描绘的但丁与贝特丽丝相遇并一见钟情的情景。画中手持鲜花的少女就是诗人但丁的梦中情人贝特丽丝。

其实,这幅油画所描绘的仅仅是但丁初恋的开始。贝特丽丝最终并没有嫁给但丁,在但丁第二次见到她时,她已被迫嫁给了一位伯爵,不久就夭亡了。贝特丽丝带走了但丁的梦想,也把美丽和哀伤留给了但丁。但丁是个对爱情矢志不渝的人,他一直爱恋着她,永志一生。这样的哀伤和思念,成就了他早年诗作《新生》。但丁在《新生》中抒发了自己对贝特丽丝的一片纯真的爱恋之心后,继而将他的恋人描绘成追求天国真理的化身,她的灵魂飞向天空,得到了新生。即便到了晚年,但丁对贝特丽丝的那份执着依然难以释怀,他在《神曲》中,又把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以此来寄托他对贝特丽丝的美好情感。爱情催生了《新生》,《新生》又为他晚年创作《神曲》作了情感和素材的准备。而这一切都源于廊桥的一次邂逅。正是在廊桥的这一次相遇造就了但丁“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最初一位伟大的诗人”之地位。


8.png

维琪奥桥建于1345年,是欧洲最早的大跨度圆弧拱桥,所以也称旧桥。


9.png

如今,历经千年而屹立不倒的旧桥已是弗洛伦萨一件难得的文物。


条条大路通罗马


车行近3小时,经过284公里的路程后,我们来到了本次行程最后的目的地——意大利首都罗马,并亲自感受到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流传至今的魅力。罗马四通八达的道路是其举世闻名的成就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虽然目前一些国家的道路规模也曾超越罗马,但在道路质量、规划设计和使用年限等方面,罗马仍是更胜一筹。

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312年,时任监察官的阿庇安·克劳狄乌斯·凯库斯便主持修建了“阿庇安大道”。这条全长212公里的道路使用了大量石灰石和硬石,为追求质量,有的甚至是从远处运达的,所有石块都整齐地切割成多边形并用混凝土连接,整条道路异常坚固结实,被誉为之后罗马筑路的“样板”,至今仍在使用。

今日我们脚下的罗马公路仍坚固耐用,智慧的设计者们也着实花了心思。我们发现,这里的军事大道和重要干线,一般都会采用四层的铺筑方式,最下层是用一些小石块、砂浆或粘土作地基;第二层是不透水层,用小卵石,碎石子,砖块和混凝土混和夯实;第三层用掺有石灰、沙子、水泥的优质混凝土铺在地基上,并用机器磙压结实;最后一层则用凿刻平整的石块或碎石铺成,而且中间略微凸起,以便于雨水流向两旁;而对于次要的或是私人的道路则可能省去表面的铺设。

纵观世界,在英国、法国、德国、埃及等国家,仍有一些罗马古时的道路完好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比较著名的如英国那条连接伦敦和苏格兰北方大道的华特令大街,以及连接着伦敦和埃克赛特的弗希路。

罗马不断完善对城市道路系统整体规划的同时,还考虑到了人们居住的需要。随着罗马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道路拥堵的情况十分严重。在城市规划中,罗马吸取教训,更加重视城市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例如,城市建设者们指出了一些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在城市周围筑起城墙,接着在城里划分建筑用地,按照天空的各个方向定出大街小巷。正确的设计应该是让小巷挡住风向,因为风如果冷的话就会有害身体健康,热又会使人懒惰,含有湿气则会致伤等。

是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它是一部流传千年的史诗和神话。


10.png

古罗马广场又称古罗马市场,亦有“露天博物馆”之称,曾是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代表着古罗马建筑的辉煌。


【编辑:】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