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慧城市交通论坛暨出行服务国际研讨会回顾
6月17日,在世界交通运输工程技术论坛(WTC2021)上,2021智慧城市交通论坛暨出行服务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孟秋出席论坛并做主旨报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城市交通分会理事长石宝林为论坛致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政策研究主任纪亮、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红旭在论坛现场做主旨报告,欧洲智能交通协会首席执行官Jacob BANGSGAARD和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可持续交通中心副教授Jonn AXSEN两位海外专家进行了线上交流。论坛由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乔云和中国公路学会城市交通分会副理事长江玉林主持。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孟秋出席论坛并做主旨报告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城市交通分会理事长石宝林
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乔云主持论坛
中国公路学会城市交通分会副理事长江玉林
石宝林在讲话中提到,著名的《雅典宪章》提出,作为城市四大功能之一,交通是联系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是关系出行权益、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大民生工程,对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城市交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以国家公交都市建设为主题,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城市交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城市交通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理念不断涌现,共享出行蓬勃发展,出行即服务,自动驾驶等已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
他表示,近年来,尽管城市交通治理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城市的快速发展,小汽车的快速增长,使得城市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同时,随着消费的全面升级,人民群众对城市出行服务的时效性、便捷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对促进城市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出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高品质出行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如何更好地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交通体系的变革,城市交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石宝林希望借助智慧城市交通论坛这一平台,业内外人士各抒己见、碰撞思想、拓宽思路、创新模式,为城市交通发展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方案,从而更好地支撑交通强国建设,为城市交通治理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孟秋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交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城市交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运输服务品质显著提升,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表现为第一是城市交通服务更加丰富多元,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快速发展,出行结构不断优化,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一体化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形成。第二是公共交通主体作用不断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特别是依托国家公交都市建设,有效调动了地方党委、政府对发展公共交通的积极性,各创建城市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负担率已经超过了60%。第三是交通运输新业态蓬勃发展,城市交通作为运输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最前沿,先后涌现了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小微客车、分时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欢迎。第四是城市交通出行环境持续优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公交枢纽场站的建设加快推进,不同的运输方式间的设施衔接更为紧密,换乘更加便捷,无障碍交通基础设施设备加快完善。
聚焦“十四五”期间推动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孟秋提出了几点发力方向,首先是深入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将持续深化国家公交都市建设,指导各创建城市构建适应城市特点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体系。其次是全面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按照系统推进、广泛参与、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以提升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分担率为突破口,指导有关城市进一步加大绿色出行服务供给,有效改善绿色出行的条件和环境,引导公众出行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再次是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充分发挥城市人民政府的主导作用,推动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因城实测、综合治理、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式,不断提升城市交通治理能力,让城市交通更顺畅,群众出行更便捷。同时,持续推动新业态规范发展,坚持乘客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发展,包容审慎的发展原则,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级联席会的制度和作用,提升综合监管的能力。此外,还要推动智慧城市交通发展,推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行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快城市出行信息的整合,探索推进一站式出行服务,MaaS加快推进城市公交智能化改造,支持需求响应式,定制化等灵活型的公交服务。最后,要持续关心关爱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出行服务,特别是智能技术应用下的出行环境的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举,在推进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应用的同时,重视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和权益保障,努力让老年人等群体能够感受到城市交通服务的温度。
纪亮的主旨报告内容包括双碳目标的基本情况,碳达峰和碳中和情景的预测分析,以及减排路径和措施。提及减排路径首先要从顶层设计和规划层面做好工作,要构建完善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在现有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基础上尽快研究出台基于碳中和具体目标的规划,尽快形成交通领域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和实施方案,交通、环境、发改、工信、能源等部门形成合力。具体措施是交通领域能源的多样化发展、可再生能源规划和发展加速、交通和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打造绿色出行服务体系。
杨宏旭的报告主题是“一体化智慧出行引领高品质生活服务”。“一体化智慧出行”的出发点是政策的引领,2019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字交通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打造数字出行助手,提出要为出行者提供门对门的定制化服务,倡导MaaS理念,用数据衔接出行需求和服务资源,让出行更简单。一体化出行如何给高品质生活服务助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出行便捷,享受优惠,体验良好。通过场景建设,让出行者出行得到便捷和权益,权益涉及到优惠,通过区块链和大数据的技术建立了多场景可信数据和用户权益的保障技术,可以支持多用户差异化的信任评估,支持多应用、多场景权益的计算、分配、流通,实现服务融合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论坛还设置了2个专题论坛,为双碳目标的城市交通发展与出行即服务(Mass)实践和数字化赋能城市交通治理,众多报告人分享了前瞻理念、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
论坛现场
【编辑: 任 燕】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