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WTC2021-桥梁发展论坛 FORUM ON BRIDGE DEVELOPMENT(图)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21-06-07

自2017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以来,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都会在WTC期间举办相关的活动,以展示桥梁成就,交流探讨建养技术,促进桥梁事业发展。2021年桥梁发展论坛将邀请相关院士、大师和国内外专家,围绕桥梁技术创新、智能设计、建造和养管技术、桥梁信息与数据研发应用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一、主题

主题:桥梁工程技术与发展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21年6月17日 09:00-17:30

地点:西安国际会展中心3层304B会议室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

支持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长安大学、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桥梁》杂志社

 

四、论坛开幕式

9:00-领导致辞、国际桥梁大会(IBC)近2年推荐项目纪念证书和获奖项目颁奖

1.主持人:

贺拴海 长安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常务理事;

陈艾荣 同济大学教授、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2.致辞嘉宾:

张喜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集团首席科学家、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

Thomas G. Leech 国际桥梁大会(IBC)评奖委员会联合主席

 

五、会议议程

(一)主题报告

09:20 - 德国桥梁工程实践与发展

Mike Schlaich 德国工程院院士、柏林工业大学教授

 

09:45 - 粤港澳大湾区桥隧工程高品质智能建造技术与实践

陈伟乐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10:10 - 工业化制造、组装化建造助力高性能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绿色建设

崔冰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全国勘察设计大师

 

10:35 - 茶歇

 

(二)主题报告

10:45 - 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检测、监测与养护技术

李  惠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1:10 -苏通大桥管养实践与挑战

欧庆保 江苏苏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11:35 - 桥梁建造技术创新与探索

施志勇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12:00 - 休会、午餐

 

(三)主题报告

13:30 - 平塘大桥建设关键技术

杨  健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13:55 - 高速铁路混凝土梁拱组合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

文望青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院副总工程师

 

14:20 -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丁望星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14:45 - 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评估-反思与振兴

吴  涤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结构安全智能监测中心主任

 

15:10 - 茶歇

 

(四)主题报告

15:20 - 新首钢大桥设计与建造技术创新

杨  冰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道路交通一院副总工程师

 

15:45 - 南京长江大桥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

庞建国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交建一处处长、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工程常务副指挥长

 

16:10 - 大跨度桥梁建造最新成就与展望

毛伟琦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16:35 - 四川山区桥梁试验技术开发历程

康  玲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17:00 - 总结、闭幕、发纪念品

 

六、论坛主席团

张喜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聂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贺拴海 长安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

陈艾荣 同济大学教授

韩振勇 天津城建集团总工程师、天津城建设计院董事长

李  惠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

欧阳效勇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七、报告专家信息

1、德国桥梁工程实践与发展

报告简介:数百年来,德国的建设者们在桥梁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其中,令人印象深刻、凸显德国桥梁建设成就的包括格尔茨什山谷桥、斯特伦松德桥与香港汀九桥等。本报告从宏观上对德国桥梁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报告者本人及领导的施莱希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在桥梁领域所进行的工程实践。

QQ截图20210607094750.png

迈克∙施莱希教授,工学博士。生于1960年,毕业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2004年就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终身教授、结构设计教研室主任,现任施莱希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德国桥梁设计大奖、国际结构工程师学会金奖得主。2019年当选德国工程院院士。

 

2、粤港澳大湾区桥隧工程高品质智能建造技术与实践

报告简介:报告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国家战略要求,提出高品质智能建造理念,并重点介绍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高质量智能建造技术与实践。深中通道以“两化融合”为基础,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策划和实施了跨海集群工程智能建造体系,在钢结构智能制造、钢壳混凝土智能浇筑、智能检测、沉管智能安装等多方面进行了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跨珠江口通道高质量发展理念,也借此展望广东交通在新时代担当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重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QQ截图20210607094826.png

陈伟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近26年,具有丰富的大型跨江(海)通道建设与管理经验。主持和组织建设了粤港澳大湾区一大批过江通道工程,其中重大典型工程包括:南沙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狮子洋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同时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3部,参与标准规范编制2项。

 

3、工业化制造、组装化建造助力高性能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绿色建设

报告简介:结合多年的桥梁设计、建造实践和研究成果,报告提出并建立了可用于各类桥梁建造的高性能钢-混组合结构体系,给出了如何使工业化制造的高性能钢、混桥梁构件更好地走上组装化桥梁建造之路,使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高性能钢-混组合结构助力交通强国的建设。


QQ截图20210607094846.png

崔冰,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作为总设计师,主持设计并参与建造了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第三大桥、第四大桥、第五大桥、安徽望东长江大桥、舟山市秀山跨海大桥等多座在国内公路桥梁技术发展中具有开拓意义的桥梁精品工程。

 

 

4、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检测、监测与养护技术

报告简介:报告主要介绍大型桥梁机器人与无人机搭载的超声导波相控阵和计算机视觉无损检测技术,桥梁健康安全的机器学习诊断算法及其力学机制,数据与物理融合的桥梁健康度评估技术,以及桥梁养维护的智能决策算法和技术,最后,对桥梁智能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展望。


QQ截图20210607094903.png

李惠,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际结构控制和监测协会和亚太智能结构协作中心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首席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5、苏通大桥管养实践与挑战

报告简介:苏通大桥是世界上首座跨越千米的斜拉桥,通车以来,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报告将针对苏通大桥管养特点和难点,介绍苏通大桥在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钢桥面铺装维护、钢箱梁维修、斜拉索减振处置、冲刷防护工程、防船撞警示系统、结构体系装置维护等方面养护实践和主要创新成果。同时,面对管养难题和挑战,对苏通大桥未来管养工作进行了展望。


QQ截图20210607094921.png

欧庆保,工学硕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江苏苏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从事江阴大桥、润扬大桥、苏通大桥等建设与管养工作三十多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6、桥梁建造技术创新与探索

报告简介:近年来我国桥梁建造技术不断取得创新突破。本报告重点介绍大跨桥梁巨型沉井及水中锚碇基础施工、混凝土桥塔工业化建造、大跨钢桁梁拱桥架设、远洋深海珊瑚礁地质桥梁建设以及装配式桥梁预制安装等创新技术及其在沪苏通大桥、常泰大桥、深中通道、中马友谊大桥等工程应用实践。系列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显著提升我国桥梁智能建造技术水平,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QQ截图20210607094937.png

施志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江阴长江大桥、荆州长江大桥、鄂东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常泰长江大桥和深中通道等特大型桥梁工程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推动了我国桥梁建造技术的发展。荣获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获江苏省、湖北省“十佳项目经理”、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优秀项目经理”、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7、平塘大桥建设关键技术

报告简介:本报告主要包括三塔钢混组合梁斜拉桥设计要点、整节段纵移转体悬拼技术和国际桥梁大会(IBC)报奖感受等内容。


QQ截图20210607094954.png

杨健,工程硕士,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咨询工程师(投资),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享受贵州省政府津贴专家、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贵州省工程咨询协会会长,中国公路学会工程设计分会副理事长。本科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桥梁设计、咨询和科研工作,主持过平塘特大桥、红水河特大桥、抵母河特大桥、香火岩特大桥和沙坨特大桥等数十座特殊桥梁的设计,参与过清水河大桥、江习古高速公路红军大桥等十余座特殊桥梁的设计咨询。目前主要从事特大桥梁的勘察、设计、咨询和科研工作。

 

 

8、高速铁路混凝土梁拱组合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

报告简介:我国首创了铁路下承式简支系杆拱、连续系杆拱、连续梁(刚构)拱等多种混凝土梁拱组合桥结构类型,建成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混凝土梁拱组合桥梁,形成了设计建造成套技术,建立了相关标准体系。报告结合代表性重点工程,从高速铁路混凝土梁拱组合桥结构设计理论、关键参数体系、徐变控制技术、结构动力性能、施工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较系统介绍,从力学上分析其合理性,指出各类型梁拱组合桥梁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最后就梁拱组合桥的发展,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QQ截图20210607095012.png

文望青,现任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选“2019-2020年度十大桥梁人物”。从事桥梁设计研究工作30余年,先后主持京沪高速铁路、郑西客专、沪宁城际、商合杭铁路、浩吉铁路、长沙磁浮等20多项国家重大工程的桥梁勘察设计及科研工作,主管建成通车的项目桥梁累计长度超过1000公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詹天佑奖、火车头奖、全国优秀设计奖、省部级奖38项,发明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12项,编写专著4部,发表论文20余篇。

 

 

9、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报告简介:混合梁斜拉桥具有跨越能力大、结构性能优和经济性好等特点,在大跨径桥梁中具有突出的优势。以湖北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多座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为案例,论述了影响该类桥型布置方案的主要控制因素,提出了主梁钢混结合段承载力、疲劳性能和耐久性等技术性能提升关键技术路线,系统阐述了边跨宽幅PC梁耐久性保障技术。


QQ截图20210607095033.png

丁望星,现任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全国公路科技优秀工作者、优秀勘察设计师等。先后完成了6座长江大桥和特大型桥梁的设计和科研工作;参与编写了国家行业标准4部,国家重点图书专著3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0、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评估-反思与振兴

报告简介:受惠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结构健康监测在传感、数采、传输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另一方面,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精准预警和科学评估的技术发展相对滞后。上述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该领域以监测系统为核心,忽视了预警与应急响应、评估与决策支持等行业需求的现状,也导致从业者对桥梁健康监测的作用褒贬不一。本报告拟对上述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并展望在我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的背景下,桥梁监测技术鼎新革故、重装上阵的需求和路径。


QQ截图20210607095051.png

吴涤,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公路结构监测与加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分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桥梁结构试验检测、健康监测、安全评估等工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创新技术奖1项,优秀勘察设计奖4项。

 

 

11、新首钢大桥设计与建造技术创新

报告简介:长安街西延跨越永定河的新首钢大桥采用创新的斜向布置空间弯扭组合结构体系,以灵动的曲线造型对话自然、城市、历史、文化,成为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桥梁工程典范。项目探索引领数字技术在桥梁设计、建造全过程,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在设计阶段统筹建筑理念、结构设计、加工、现场建造、运营管理养护各方面难点问题,系统开展了:高地震烈度地区空间弯扭组合结构体系桥梁设计方法;非一致曲率曲面钢板稳定性、加工工艺、精度控制;数字技术协同应用;空间弯扭组合结构体系内陆施工架设技术等专题研究,有力支撑了大桥的顺利建成。



QQ截图20210607095107.png

杨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道路交通一院副总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一直就职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多年从事桥梁结构的设计与研究、三维数字技术工程应用研究。曾担任多项大型复杂桥梁工程技术负责人,主持和参与多项桥梁科研课题研究,取得多项专利成果,所承担工程多次获得国家、部级、市级优秀设计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奖项。

 

 

12、南京长江大桥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

报告简介: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公铁两用桥梁,开创了我国桥梁建设的新纪元。历经半个世纪不间断超负荷运行,2016年10月开始对公路桥实施维修改造。工程须在保证下层铁路桥安全运营的前提下进行,通过公铁两用桥桁架结构协同受力结构体系改造、铁路安全防护设施、双曲拱桥维修改造等成套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以实现已服役50年桥梁的性能提升和长期安全运营的目标。


QQ截图20210607095123.png

庞建国,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交建一处处长、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工程 常务副指挥长。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28年,并主持或参与了多个课题研究,曾获得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江苏省住建厅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其具体负责建设管理的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工程获得2020年度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第36届IBC(国际桥梁大会)铁路桥奖、2018年度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13、大跨度桥梁建造最新成就与展望

报告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大跨度桥梁得到了迅猛发展。归纳总结大跨度桥梁在新结构、新材料、新装备、装配化、智能建造、生态环保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展望未来,大跨度桥梁将向大跨、高强、轻质、灵敏、智能、绿色等方向发展,各种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将不断涌现,其建造技术也将得到全方位、多元化的提升和发展。


QQ截图20210607095147.png

毛伟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和主持完成了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等30余座国内外著名的特大型桥梁工程的方案研究与施工设计。拥有国际发明专利、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百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

 

14、四川山区桥梁试验技术开发历程

报告简介:四川位于复杂山区,公路建设面临的难题就是桥梁数量多、建设条件艰巨。因此成就了四川山区桥梁技术创新,无论箱型拱桥、斜拉桥、钢管混凝土桥,还是转体成拱工艺、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成拱工艺和悬臂现浇成拱工艺,都具有工程先导性和技术引领性。工程实践证明,桥梁科技创新离不开桥梁与结构工程实验室的创新与发展。40余年来四川公路设计研究院始终瞄准桥梁技术开发需求,不断建设和升级桥梁与工程结构实验室,促使其与桥梁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成为中国桥梁技术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取得了丰硕的试验技术科技创新成果。



QQ截图20210607095204.png

康玲,工学硕士,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桥梁工程师,主要从事山区桥梁设计、重大技术科技攻关及试验研究。担任10项重大桥梁工程设计负责人,承担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试验研究;主持制订四川省地方规程6部、获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优秀设计奖励,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项等技术成果。

 

八、其他

国际桥梁大会(IBC)近2年推荐项目纪念证书颁发和获奖项目颁奖

国际桥梁大会(IBC)评奖委员会联合主席Thomas G. Leech 致辞。

【编辑: 任 燕】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