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一家三代人的公路缘(图)
来源:交通旅游导报 时间:2021-04-30

我家的革命史②一家三代人的公路缘我是一名公路人,一家三代都从事养路护路工作。我的父亲在50多年前就参加了公路养路队伍,一直在基层道班从事公路养护工作,人称“老班长”。而比我父亲更老的“老老班长”是我的舅公——

QQ截图20210430092136.png

△昔日的道班

一代舅公:锄头+粪箕+羊角车

那时候,长兴全县通车的只有两条公路,一条是现在的104国道长兴段,当时叫京杭公路。另外一条是老318国道,当时叫长宣公路。整个长兴有两个道班共计27人,隶属于“吴兴养路段”。一个道班负责管养杭长线长兴至父子岭段以及长界线长兴至长桥段;另一个道班负责养护长界线其他路段。

彼时,公路等级都比较低,路面不宽且基本上是土路,勉强能通行少量的客车和货车。养路工人的主要任务负责修补被雨水冲毁的路面,以保障车辆通行。当时养路使用的工具主要有锄头和粪箕,还有羊角车,劳动方式以肩挑手推为主,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养路工人:“远看像是逃荒的,近看又像要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养路的。”

原来,当时国家没有条件在公路沿线建很多道班,乘车也不方便,养路工有时出去干活十天半个月也不能回家一趟,那生活怎么办呢?就用羊角车一边装着劳动工具,另外一边装着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以及铺盖卷。走一路、干一路、歇一路,干活晚了就找一户人家打个地铺,有时在柴房,有时在马厩,或者廊檐下。有时错过了借宿的人家只好找一处破庙将就一宿,小浦镇箸岕村老长牛线边上有一座破庙就是养路工经常栖身的场所。

QQ截图20210430092206.png

曾经的养护用拖拉机

二代父亲:马车+拖拉机+刮板

上世纪60年代初我的父亲参加了工作。长兴公路通车里程渐渐多起来,草槐线、煤白线、长水线、长和线及一些乡镇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沿线也建起了李家巷、长兴等13个道班。

有些道班建有马厩,养了马套上大车用于运输修路材料。60年代中期拖拉机替代了马车,养护公路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机械设备。6、70年代公路路面以泥结碎石为主,雨天后容易出现坑洞,汽车行驶在路面上很不舒适,有一句话叫“汽车跳、长兴到”,形象地反映了当时长兴公路的状况。

当时养路工人的主要任务以修补坑洞为主,在长期的劳动中,勤劳智慧的养路工人发现沙粒铺在路面上可以起到保护路面的作用。可保护层经过行车碾压后会向路两边滑移,需要人工重复地将沙粒向路中央推扫。还需要拖拉机后面挂一个U型的刮板,进行匀沙。

除了修补坑洞,扫砂、匀砂也是当时养路工人主要的工作内容,这种劳动状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期路面“沙改油”后才结束。

QQ截图20210430092231.png

如今的美丽公路

三代的我:拌合楼+摊铺机+压路机

作为新一代的公路人,我再也不用像祖辈、父辈那样长年累月地“面朝沙土背朝天”一样地劳作。“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把公路养护作业从简单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高效环保的拌合楼,先进智能的摊铺机、全新的压路机、洒水车、清扫车掀开了公路养护科学化、机械化的新篇章……

闲暇之时,我也会经常带着父亲到处走走,看看长兴的新面貌,也看看长兴公路的发展变化,看着一条条美丽的公路通到山村、通到田野、通到每一户人家门口。父亲感慨万千:“当年我们参加交通大会战,连续几个月住在工地上,在隆冬季节,都会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抢修公路。现在你们条件好了,机械设备这么多、这么先进,工作上要更加上心思,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修桥补路是积德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好。”

大道之行数风流,小康路畅惠民生。如今,每当我看见一条条美丽畅通的公路时,都会感到无比自豪,那一份属于公路的荣耀,也有我们一家三代的汗水!

【编辑: 任 燕】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