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G320 浙条路 浙民俗
作者: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潘昌初,浙江省公路管理局 陈鲁达,本刊记者 朱婧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21-01-21

1.png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单是在浙江,各地过年时的年俗就颇为不同:西塘的祭灶、硖石的灯彩、乾元的龙灯会、淳安的猪头祭祖……这些民间艺术就散落在国道320线沿线。走上国道,过年回家,从这些年俗里找回青涩岁月中的自己;也从那些艺人们的眉宇之间,消解乡愁。这条路,这些民俗,总会在新岁旧岁更迭之时,劝人顾惜当下的点滴。


3.png


嘉兴篇


西塘祭灶:用糖“贿赂”灶神


从上海出发的,到浙江嘉兴市区时已经是晚上,夜幕降临,国道320线被斑斓的彩灯装扮得柔和而妩媚。这条国道上有一系列包含科技技术的设施,其中自发光节能安保设施被常年行走于这里的司机誉为“夜间公路守护神”,既保障了夜间行车的安全,又是一道美丽景观。在一些急弯路段,只见骑行爱好者在彩色防滑沥青路面上畅行,这“出彩”的沥青路面其实是加入了高科技的材料,不仅提高了路面的摩擦系数,增强抗车辙能力,还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我们沿着国道320线驶向西塘,准备第二天走访这里的年俗。


2.png


西塘古镇位于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从国道320线转到平黎公路,往北行驶十来分钟就能到达。提到西塘,人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甜蜜的糕点、烟雨长廊、石皮弄、安境桥……这些存在于表面的事物总是让人津津乐道,却不知西塘内在文化比外在更为精彩。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西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随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小镇上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称“双绝”。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


4.png


西塘古镇好似少女般,在江南特有的半晴半雨的天气里慵懒地梳妆,什么都很懒,一切都很慢,让人很是向往。不过,西塘人对于一年最重要的春节却怠慢不得,从大年初一至初七,整个小镇彻底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江南年夜饭、祭灶、舞狮、送春联、水乡婚礼、送财神、烧头香等传统年俗一一登场。

不过给人印象最深的要属祭灶。西塘传统春节是从祭灶开始的,我们在西塘有幸拜访了当地德高望重的刘姓老人,聊起西塘的民俗,老伯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我们在西塘的传统风俗中,灶王爷历来是敬奉中最受重视的,人们用酒糟、饴糖、年糕“贿赂”灶神,祈求来年平和安康。现在在西塘古镇的“倪天增祖居”的老宅里还保留有最传统的祭灶仪式。


5.png

春节期间,西塘人都有准备灶糖、灶饼的习俗,部分用作春节祭灶,部分用于招待宾客或给家里老人小孩当小吃。周向阳/摄


在西塘民间传说中,灶公和他的妻子灶婆是家神,是玉皇派驻普通家庭的基层官吏,他的职能是庇护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免灾安康,以及对他们日常言行举止进行必要的督查。据说,每到年底,是灶公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述职汇报的日子。民间的朴素愿望是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老百姓家里不能总是“好事”,也可能有不为人知的“丑事”,老百姓希望这个与他们相处了一年的庇护者和监督者“报喜不报忧”。老百姓的想法和做法很单纯,每到年终,灶公要上天汇报了,他们就上供许多甜品,让他老人家甜得美滋滋的,汇报时为他们尽说好话,不说赖话。据刘老伯说,这就是西塘祭灶仪式的由来。

在西塘古镇的诸多节气中,最得孩子欢心的,还是春节的祭灶日。长长的年节庆典像支欢乐的交响乐曲,祭灶日便是这支乐曲的序章。孩子盼望这一天的到来,有他们隐秘的初衷,就是觊觎着分享灶公“吃剩”的那些甜点。在西塘俗称灶糖、灶饼的这些祭灶日里用的供品,都是些糖果类和点心类的小吃,这些吃食名义上是上供给辛苦了一年的灶公灶婆,其实乃是伟大的年节盛宴的前奏——为满足馋了一年的小孩子们的欢心而设置的。

刘老伯告诉我们,祭灶不单只有准备吃食,在大人那里,他们有很庄重的仪式要做。首先是要清理蒙尘一年的神龛,干燥后,重新裱褙那些画像和图案,白色的底、红色的花边和崭新的神像,那些常年准备的民间剪纸,是艺术品亦是装饰品。


6.png

看社戏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活动。在西塘,薛宅“水上舞台”将会上演江南传统的戏曲节目,内容精彩纷呈,让人印象深刻。周向阳/摄


乌镇灶头画:灶上的艺术


从西塘到乌镇,不过1个小时的路程。第二天,我们出西塘由国道320线直下,转接贯穿镇区的县级公路姚震线,不一会儿便到达乌镇。

桐乡文化馆干事马老师已在门口等候多时。说起乌镇的民俗,马老师滔滔不绝。“民以食为天,食以炊为先”,据马老师介绍,早些时候,乌镇一带的农家,家家都有烧柴火的灶头,每逢春节,都会请灶画师傅绘上灶头画以祈求平安吉祥。


7.png

在七老爷庙里,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正在上演。周向阳/摄


千百年来,生活在水乡的百姓在灶间演绎了许许多多的故事,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汉族民风民俗。马老师对灶头画有着很深的感情,他怀念小时候,每逢春节,祖母请来画师为灶头绘制彩画的情形,那浓烈而质朴的色彩和线条依旧刻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其实,在水乡乌镇一带,灶头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随着煤气、天然气的普及,灶头逐渐淡出了农家院落,而作为水乡风俗文化象征的灶头画,也成为乌镇人日渐远去的回忆。

据马老师介绍,灶头大都由灶脚、灶身、灶台、烟箱、灶山、灶君堂、灶尘板等组成。乡村的灶头砌制讲究,柴灶大都砌在厨房一隅,从灶台的台面到屋顶有很大一段距离和空间,为防止烧火时柴杆的烟灰从灶门口飞出落在灶台的镬子内或盆碗内,都要在这一空间砌上一堵墙加以遮挡,这堵墙被人们称之为灶山,灶山的一侧是灶神的神龛、灶君堂。灶头的变化主要在灶身上,一般有花篮形、长方形、圆桶形三种类型。花篮形灶身是砌成六角形,形似六角花篮,当地称“花篮灶”;长方形灶身砌成方形,形似方桌或长方桌,人称“小方灶”;圆桶形灶身砌成半圆形,形似木桶,人称“木桶灶”。


8.png

在两个半小时的送春联活动中,地方书法家们为西塘人书写春联三百余幅。周向阳/摄


每逢春节,乌镇家家户户都要请手艺人到自家来,给灶头绘上寓有吉祥如意的图案,据说当时还衍生出职业灶头画师。灶头画因灶头体积大且结构复杂,因此,绘图时有所讲究。主要有依灶绘画、酒调颜料、湿壁作画三大内容。灶头绘画的部位主要是灶身、烟箱、灶山、灶帽。手艺人们常将灶头看成一个独立的舞台,从构思到绘画都要花费精力。画面组合分上下两大部分,上半部分画面讲究大小对比、横竖对比、方圆对比,下半部分或横幅等额排列,或通幅彩绘,追求多幅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完美、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9.png

一个连灶头都难觅的时代,灶头画似乎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古老的色彩。在现在的城市孩童眼里,土灶完全就是“博物馆”级的物品。


“别看灶头画图案简单,其实里头大有讲究。”马老师告诉我们,一座灶头绘图的数量多则15至20幅,少则10幅,大小不等,形状不一,错落有致。汉族民间讲究留彩不留白,故而通体着色,浓妆彩绘,一座灶头画的面积少则4平方米,多则6平方米。绘图时不能等墙面干燥,而是必须在墙灰湿漉漉,尚未全干的时候开始作画,采用的画法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湿壁法十分相近。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灶壁,色彩与壁面混在一起,日后随着灶火的烘烤加热及自然挥发,灶壁面渐干,灶上所绘的纹样、图案可历经十载不脱落、不褪色。


10.png

为留住美丽的灶头画,延续中国民俗文化,乌镇街道社区特意邀请灶头画传承人为青少年展示灶头画文化。


海宁篇


硖石彩灯:灯的盛宴


出乌镇,车子沿小路拐上国道,我们今天要去海宁走访硖石彩灯。“这几年,这条国道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去年年底还在两旁种上了景观树。”这是进入海宁路段时,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发出的感叹。张师傅是海宁人,他告诉我在此之前,每逢节庆,海宁境内的车辆队伍多如长龙,尤其是每年春节期间,市内外的游客会来这里观赏硖石彩灯。给交通带来不小压力的同时,部分公路已出现路面老化,裂缝、车辙层出不穷。为改善公路通行能力和美化环境,2014年以来,海宁公路管理局累计投入普通国省道和重要县道两侧绿化改造资金10824万元,提升改造公路两侧绿化2111亩。去年,在迎“国检”期间,市公路管理局还重点对国道320线路面进行专项排查和整治。现在,国道320线的通行能力显著提高,出行的车辆络绎不绝。

海宁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嘉兴市南部,钱塘江北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国道320线从城区北部穿过。海宁是个诗一般的地方,这里不仅出了女诗人朱淑真,更出了现代诗歌的泰斗级人物──“新月派”诗人的代表徐志摩。海宁是观潮胜地,又是灯彩之乡。在这里,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三大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演绎了海宁的繁华喧嚣。


11.png

在海宁市博物馆彩灯馆里,聚集了全国多个地区的优秀灯彩作品。张庆中/摄


海宁硖石区灯彩是我国灯彩艺术中的珍品,以其独特的针工手法,精巧的造型构思而享誉中外,其融工艺、书画为一体,以精湛的针刺工艺而独树一帜,早在宋代就已列为贡品。其采用竹篦为骨架造型,糊纸绘图,完全手工针刺花纹,精心制作,巧夺天工。一座灯彩少则刺一万多孔,多则刺二十至三十多万孔,可谓“万窗花眼密”,再配以现代照明技术,集传统“针、拗、结、扎、刻、画、糊、裱”技法与现代高科技于一体,光线透过针眼,勾画出一幅幅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图画。

据传,硖石灯彩始于唐而盛于宋,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当年“硖石灯彩”曾进京朝贡,被选为“灯彩精品”而悬挂在临安(杭州)东华门外凤楼前,故紫硖诗人许葆翰在《硖川灯市》里有“东华门外凤楼前,博得虚名非一年”的赞誉。


12.png

海宁作为灯彩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说海宁人是幸运的,因为在元宵节可以看到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花灯。张庆中/摄


有灯必有会,与“硖石灯彩”相随的是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海宁硖石灯会。硖石灯会素有“江南第一灯会”的美誉,是硖石灯彩制作创意和艺术造诣的全面展示,灯会包含有“上灯”“演灯”“顺灯”“兴灯”“落灯”五个环节。海宁硖石灯会作为一种民间地方风俗,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每逢春节,人们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便自发迎灯,历代相沿,蔚然成风。迎灯时,人们提着各式各样的彩灯,伴以古朴的乐曲,欢声笑语,穿街走巷;迎灯队伍长达数里,观灯群众人山人海,一片欢乐,通宵达旦。近年来在灯彩工艺还展现了近代特色,如灯内配以电珠、电灯、日光灯、霓虹灯和现代灯光艺术,灿烂夺目,非昔日烛火可比。

作为海宁硖石人,徐志摩漂泊在外却一直惦记着家乡的灯彩,曾许愿与夫人陆小曼一起回家乡看一次灯会,但一直未能如愿,直至1931年飞机失事殒命。其父徐申如是海宁富绅、实业家,为实现儿子的遗愿,1934年在硖石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迎灯会,由硖石20余坊制作的36盏大型灯彩连续出迎3个晚上,轰动沪杭。灯会后,所有灯彩作品被送到上海黄金大戏院展出,部分精品还选送赴巴黎万国博览会参展并获奖。

建国后,硖石灯彩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1953年国庆灯会、1980年迎春灯会和1985年元宵灯会规模均超历史记录,其中1980年迎春灯会,上海电视台专程派人来硖石摄制盛况,其专题片《海宁灯会闹元宵》引起上海市民极大关注,而香港《申报》亦以《轻罗万眼竞光辉——记海宁硖石的灯彩艺术》为题作了报道,表明海宁硖石灯会在海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如今,海宁已形成每年举行两次常规灯展,每五年举行大型迎灯活动的惯例。2008年1月,海宁也因硖石灯会被正式认定为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


13.png

“乾元龙灯”现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乾元镇上的文化名片。


湖州篇


乾元龙灯会:与龙有关的习俗


在浙江,公路不再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普通道路,早已超越了其原有的功用,丰富着浙江山水自然之美的内涵,也为浙江人的生活增加了幸福的注解。在国道320线湖州境内,沿途太湖美景尽收眼底,湖州公路管理局积极响应“路域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改造实效与示范长效相结合、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精细化相结合”的管养新机制,为公路实现了转型升级。由于路容路况的提升,公路沿线的老百姓也随之得益。德清县一农家乐便是沿国道320线建的,前几年,每天的营业额不到3000元,公路改造完成后,日营业额蹿升到4000多元。

国道320线进入湖州后,朝西北转向省道304线就是乾元镇了。乾元镇隶属湖州德清县,地处杭州北郊、杭嘉湖平原西部。乾元镇是杭嘉湖地区水稻、蚕桑的主要产区,曾作为德清县的县治长达1300多年。


14.png

国道320线湖州段以整洁的路容路貌迎接春运。


在乾元镇,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龙灯会。传说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德清县乾元境内,听闻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便登岸观望,只见几条彩龙上下飞舞,众百姓欢呼声连连、掌声雷动,得知百姓正欢度春节,皇帝龙颜大悦,立即上前提起御笔,钦点“乾龙灯会”四字。从此,“乾龙灯会”这一民俗佳节一直被百姓流传下来。文革期间,受政治因素影响,灯会被迫中断。2001年,为弘扬传统文化,扩大乾元镇影响力,政府决定在每年的元宵节举办乾元龙灯会。后来,因影响较大,受到了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关注。目前,已成为全省民间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

在传统的乾元龙灯会中,最出名的是花灯展和舞龙表演。乾元镇民间舞龙习俗古已有之,自南宋起就极为盛行。现在,在德清农家,至今还保留着喝龙灯酒的习俗。每到春节,家家户户争先恐后邀请舞龙队,在自家门口的空地上做精彩表演,有的舞龙队甚至在主人的卧室前舞龙,以求身体安康、吉祥如意。舞毕,主人还会盛情款待舞龙队员,喝酒庆贺元宵节。


15.png

一场盛大的舞龙表演即将开始,乾元镇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德清县的民间龙灯队散布在全县各地,但有意思的是,龙灯风俗最为盛行的区域集中在东苕溪两岸,德清与杭州交界处。有民俗文化研究者推断,德清民间有舞龙习俗可能与两地人民联合治水有关。乾元龙灯会与其他地方舞龙不同,这里依旧保持着“乡农赴市竞赛”的民间习俗,据说场面甚是热闹,群龙竞舞,群骄争雄,有“金鹅老龙”“文龙”“武龙”“水龙”“火龙”“桑叶龙”“荷花龙”等。

“龙尾跟上,龙头路线走准,注意节奏感……”在德清县乾元镇金鹅山村童家墩,我们看到十余名舞龙队员正在排练,龙头正前方站着一位皮肤黝黑、灵活精干的老伯,他时而弯腰,时而走动,时而挥动双臂,引领、指挥着这条巨龙翻滚跃动。他叫童宝松,是省级非遗项目“乾元龙灯会”的传承人。据童宝松介绍,在乾元镇依旧延续着“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的传统习俗,现在,乾元镇各村恢复的龙灯已达十多条。


16.png

经过一个多月准备,湖州德清“乾元龙灯”终于走上了舞台,一条20米长的巨龙穿梭在大人小孩之间,为人们送上了一份别样的新春大礼。


童家墩舞龙习俗始于清末,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今年67岁的童宝松是童家墩舞龙队的队长,从13岁开始舞龙的他已有54年的舞龙经验。据他介绍,舞龙队员都是村民自发加入的,年纪最大的已有70多岁。

在他面前摆放了舞龙的道具——龙头,制作精美,很是扎眼,童宝松告诉我们,龙头是用竹篾扎成骨架、糊着桃花纸而成的,龙嘴里有一块木板,用来安置蜡烛。“这个龙头已经有70年历史,木板上的蜡烛油已经积得很厚,整个龙头有50多斤重呢。现在我们童家墩有三户人家家里存放着已经‘退役’的龙头、龙灯,他们都好生看护着,是不能随意搬运移动的。”

童宝松小时候看过父亲扎龙灯,他自己参与扎龙灯就有过三次。聊起过去,老伯滔滔不绝,“新龙的眼睛是要用纸包住的,一定要到附近的河边、漾口去‘开睛’,一般是由舞龙头的人来把纸揭开,还要放鞭炮,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舞的不仅仅是一条龙,而是在传承一种龙文化。”


17.png

据了解,队员们表演用的服装道具,是一个月之前专程去江苏定制的。


杭州篇


淳安猪头祭祖:上百个猪头参加评选竞赛


车进杭州境内后,开始下起小雨来,烟雨朦胧中,国道320线被群山环抱,带来一路的静谧与惬意。为了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杭州市公路管理局大力投入资金用于绿道美化,绿道两边种植着各种鲜花和树木,错落有致;在国道沿途还能看到不少文化墙,通过浮雕、绘画、文字等形式,展现属于杭州的历史人文和风景特色。

从国道320线转下淳杨公路,公路逶迤曲折,与千岛湖紧紧相依。一路向西,没过多久便到淳安县金峰乡了。金峰乡位于淳安县中部,这里东、西、南三面濒千岛湖。金峰乡民风纯朴,民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其下属的百罗村有古庙、清泉、溶洞等名胜古迹,每年吸引了安徽、衢州和邻县大批香客。


19.png

在朱氏祠堂里,人们把自家装扮好的猪头摆放在朱氏祖宗像前开始祭祖。王柏贵/摄


猪头祭祖是淳安县金峰乡朱家村延续六百多年的一大民间习俗,有“祭祖”“还年福”之说。中华祭祀文化中,猪牛羊被称为三牲,猪为主要贡品。据民国《朱氏宗谱》记载,金峰乡朱家村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第四代孙朱澹为逃避元兵的迫害,从江西婺源逃到淳安锦坑源头,因见这里山峦叠翠,溪水清澈,便定居了下来,故称之为朱家村。

相传,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为了光宗耀祖,曾写了一块“紫阳世家”匾额,派人送到安徽凤阳老家朱家村。不料送匾人到淳安朱家村时,误以为是到了凤阳朱家村,就把匾额送进了村。后来,朱元璋得知送错地方后,便顺水推舟,说:“我姓朱,他们也姓朱,五百年前是一家,就送他们吧!”淳安朱家村人无意中得到此匾额,欣喜无比,当即把“紫阳世家”的匾额挂到朱氏宗祠堂正中。此后,朱氏子孙为了不忘祖宗功德,每逢过年都用猪头祭祀,以祈求祖宗保佑来年家族兴旺。


20.png

村里人专门请来乡村乐队,为猪头祭祖仪式助兴。王柏贵/摄


猪头祭祖的仪式非常隆重,春节期间,村里人便聚集在一起,论字排辈,选出当年仪式的主事人,然后由主事人分工,做好祭祖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打扫祠堂、张灯结彩、悬挂“太公太娘”像等等。一切准备就绪后,朱家村人便敲起锣鼓,各家各户一听到锣鼓声,就用盘子盛着猪头,集中到朱氏祠堂。此时的猪头已煮熟,香气扑鼻,用万年青、各色水果、粽子等精心装饰过。猪头送到祠堂后,摆放在朱氏祖宗像前,焚香点烛,燃放炮竹,乐队即兴演奏,然后在族长带领下,朱氏族裔开始参拜祖宗,场面热闹非凡。

事后,由族长带领管事(在村里有威信的人)到祠堂,对猪头进行评比,评出最大的猪头和装饰最精美的猪头,即表明这户人家对祖先最为虔诚,由族长发红包、送年画作为奖励。中午,各家将猪头拿到自家的祖坟上去祭拜,然后将猪头拿回家,放在堂前的“上横头”,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元宵夜方可食用。晚上每家户主还要到祠堂吃“喜丁酒”、猜拳行令,以增进全村人的友谊。“喜丁酒”由上一年家中出生男孩的家庭出资摆设,表明朱氏家族添丁加口、后继有人。同时,从正月十三开始,村子里开始举行跳竹马、舞狮子、撑龙灯、玩杂耍等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元宵夜。


21.png

据村里的老人说,一般要鸣三遍锣,第一遍锣提示村民蒸煮猪头,第二遍锣提示大伙儿装扮猪头,第三遍锣响时,就可以把猪头拎到祠堂去了。王柏贵/摄


衢州篇


余家山头女儿节:再远的女儿都会回家


在国道320线衢州段上,随处可见一条条温馨体贴的安全提示“你的平安是家人的期盼,我们的心愿”,“带一份小心上路,携一团温暖回家”等。这条平坦畅通的大道上,不时还能看到一两个精心修整过的景观带,为单调的旅程增添趣味。不过,在2015年以前,国道320线衢州段还被不少市民批评成最差公路,特别是在衢龙路段,多处路面坑洼,车子颠簸难行,加上大中型及以上客货运车辆众多,公路行驶条件每况愈下。2015年5月,由省公路局出资,对国道320线衢州段进行了大中修。同年9月底,大中修工程完工,至此这条国道的路况才有了极大改善。

国道320线进入衢州市区后,横贯柯城区境内。柯城区是浙江省衢州市市辖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衢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浙西明珠”之美称。全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东靠衢江区、西临常山县、西南与江山市接壤。

中国女儿节的说法有很多,其中影响日本、韩国女儿节的是上巳节。清代政客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有:“呼是日为女儿节。”由此可见,端午也是女儿节,当然,七夕也算是女儿节,因为乞巧拜月皆是少女之事。


22.png

下午一点半,余氏祠堂举行了“好女儿、好媳妇”表彰大会。


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余家山头村也有“女儿节”。在柯城区万田乡余家山头村,每年元宵节前后,出嫁的女儿都会回到娘家团聚。相传余氏始祖守益公(明洪武年间人士)有一女,守益公十分疼她。在其出嫁后,因思女心切,故守益公于每年的正月十八叫其女回家尽孝。余家山头村“女儿节”由此得名,此民俗历经二十二代子孙的传承,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每年正月十八,女儿们便会回家看望父母、孝顺父母,下午到祠堂祭祖,参加村里的元宵活动。女儿节当天主要的活动是祭祖仪式,在浩浩荡荡的祭祖队伍前方,四名男子手捧乐器,边吹奏边领着队伍向前行,一位族长手持太公像,紧随其后的是四位手持香烛的长者,八位壮年男子抬着“少牢”祭品——一猪一羊跟在后方。其后的两名长者抬着高高叠起的馒头,寓示家族蒸蒸日上,在他们身后的三位老人则手捧橘子与苹果,寓示家族平安吉利。跟随在后面的是村中40多位古稀老人,他们都穿上了村里定做的红色唐装马褂,其后的是腰鼓队与舞龙队伍,以及村中的女儿与媳妇们,场面很是热闹。


23.png

余家山头村孝文化展示馆。


祭祖的队伍绕了整个余家山头村一圈,最后进入了余氏宗祠,祠堂里早已人声鼎沸。挂好太公像,摆好祭品,村中的长者们依次秉烛进香,接着祠堂内的全体人员向列祖列宗三鞠躬。然后由族长朗读祭祖文:“尊敬女性,创立族规,正月十八日,女回娘家,为吾族一年之要节,是先祖留下之宝贵文化遗产……”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备受歧视,连进入宗祠的权利都没有。但据年长的村民回忆,余家山头村旧时便允许回家的女儿在下午参与祭祖活动。在尊重妇女、争取妇女权利上,余家山头的先人们走在了前面,今天,村里的女儿不仅与儿子们能够同堂祭祖,而且村里好女儿、好媳妇的名单还被贴上了祠堂的墙壁。


24.png

女儿们在余氏祠堂祭祖。其实余家山头嫁出去的女儿们,回娘家带来的不是别的,而是一颗孝心。


《中村余氏宗谱》记载了余氏家族的家规,其第一条就写上:“孝为百行之源。”小小的余家山头村人口只有七八百,但“人之行莫大于孝”的儒家道德律令,深深地融入了妯娌、姑嫂、兄妹的普通生活和情感中。

下午,祠堂举行了“好女儿、好媳妇”表彰大会。一位“好媳妇”代表在发言时眼眶红了,她用浓浓的乡音说:“我觉得我做的是很平常的事情,长辈养育我们,他们付出的,我们是回报不完的。而且人都会老的,孝敬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2012年,余家山头女儿节被列入了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女儿节”这一习俗中的部分活动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化。但回娘家这一传统却一直流传至今,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不曾中断,它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余家山头人的血液中。

或许在漫长的农耕生活中,余家山头村女儿节只是一种思念。然而在今天,女儿节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文化守望。


18.png


浙江省地方特色年俗


杭州市拱墅区元宵灯会

运河元宵灯会除了各地都有的龙灯、狮子灯、竹马灯、百鸟灯、走马灯、五谷灯之外,还有缓缓行驶在水上的船灯和无数盏随风飘荡的水灯。

杭州市淳安县金峰乡猪头祭祖

淳安朱家村村民为了不忘祖宗功德,每逢过年都用猪头祭祖,供奉祖先。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赛猪头比赛。

宁波市宁海县前童镇元宵行会

前童元宵行会始于明中叶,盛于明末清初。主要以鸣群锣、抬鼓亭、舞狮子、放铳花等方式来纪念童氏祖先开渠凿砩,灌溉农田的功德。

温州市泰顺县百家宴

泰顺百家宴始于北宋时期,元宵这天,无论远近亲疏都可以参加宴席,宴后还可以观看提线木偶戏、药发木偶戏、舞龙舞狮、龙凤狮子灯等文艺表演。

温州市苍南县春节信俗

包括晏公信俗与蒲城“拔五更”活动、杨府爷信俗与“太平龙迎新春”活动、刘伯温春秋二祭的“春祭”活动、陈十四信俗与唱“娘娘词”活动等。

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龙灯会

乾元龙灯会是正月元宵节前后浙北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乾元民间舞龙、灯展习俗自南宋起就极为盛行。每届灯会活动内容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海宁市硖石街道灯会

硖石灯彩源于秦、盛于唐宋,沿用了“八大技法”这一民间艺术奇葩,与之相随的灯会自南宋以来,历代相沿,享有“江南第一灯会”美誉。

绍兴市诸暨市马剑镇元宵踩街

每逢元宵佳节之际,诸暨市马剑镇龙灯队从乡村一路舞龙进城,表演内容主要有舞龙灯、抖狮、仪仗、响叉等。

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祝福

浙江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夜到三十夜,“祝福”期间最为隆重的活动是“拜菩萨”与“请羹饭”仪式。

绍兴市柯桥区柯岩风景区社戏

浙江绍兴被人们称作"戏曲之乡"。其中,社戏是绍兴城乡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

金华市浦江县杭坪镇摆祭

“杭坪摆祭”是浦江民间每年正月十九日至二十日举办的祭祀关老爷的仪式,以轮流坐庄的方式和米塑这一独特的祭品而闻名。

金华市永康市江南街道迎花烛

“迎花烛”是永康市江南街道永祥村民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为纪念永康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陈亮,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举行的民俗活动。

义乌市佛堂镇抬阁跷

抬阁跷的时间是在正月十八,是义乌姓贾人为了祭拜祖先而举行的盛大活动。

衢州市柯城区余家山头村女儿节

每年的正月十八,余家山头村会有女儿回家尽孝的习俗,此民俗一直留传至今。

衢州市龙游县壶镇镇硬头狮子

是龙游壶镇一带百姓祈求安康、幸福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每年正月初八至二十,凡是天晴之日,硬头狮子就会在锣鼓声中舞进农户家,送去吉祥。

衢州市开化县马金镇姚家扛灯

又名宫灯,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每年正月,姚氏后裔都要扛灯游街,一为纪念先祖,二为祈祷来年庄稼免受其天灾。

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板龙

全旺板龙因以木板来固定灯节,故名“板龙”。每年正月十三晚起灯,先到周王庙进香,后到王氏宗祠祭祖,十四、十五应邀外村献艺。

台州市临海市古城街道台州府城元宵灯会

灯会从正月十三开始到十五结束。除了观灯,“黄沙狮子”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此外,还有“古城锣鼓亭”“府城双龙”“戚家军鸳鸯阵”等表演。

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年俗

仙居下各镇过年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二左右开始,至次年的农历二月二结束,有走亲访友的礼仪、过年守岁与祭拜等民间习俗。

台州市三门县高枧乡古亭抬阁

高枧古亭抬阁出迎活动内容丰富,包括“五兽”“采茶”“莲花落”“三十六行”“高跷行”等表演,仪式讲究,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年俗活动。

丽水市龙泉市龙渊街道石马抢灯

每逢正月十五,石马村各家各户要赶制龙灯,祈求风调雨顺,并在元宵节这一天将龙灯抬到龙王庙祈福。

丽水市松阳县竹溪乡摆祭

当地村民称其“送灯”,将各路神仙从庙殿里请进村,经过一天的供奉,到了晚上,全村人打着灯笼将神仙送回殿中。

丽水市遂昌县石练镇台阁

主要流行于石练镇,是民间闹元宵的传统民俗活动。在一个个会转动的四方形的小舞台上,由三四个5至9岁的孩童在上面表演。

丽水市云和县白龙山街道讨火种信俗

“讨火种”活动在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五举行,每三年举办一次,包括祭神、祷祝火局、讨火种、接新火、吃仙娘饭、看酬神戏、送火、散神熄火。

丽水市景宁县大漈乡抢猪节

“抢猪节”就是畲民为庆丰收而举行的民间赛事,“抢猪节”由“迎神”与“抢猪”两部分构成的。

丽水市青田县海溪乡鱼灯闹元宵

青田鱼灯是浙江青田县最传统和有地方特色的汉族灯舞种类。舞蹈多以走阵为主,有“编篱阵”“二龙喷水阵”“抲三拗”“四角循”等。


【编辑:】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