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连云栈道溯源
作者:孙启祥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21-01-20

连云栈道是元明清时自宝鸡西南越大散关,循嘉陵江上游河谷,经凤州越凤岭、柴关岭至武休关,循褒水河谷出褒城而抵汉中的一条主要栈道,又名秦栈、北栈。栈道在初唐时即能通行,至文宗开成四年被辟为驿路。“连云栈道”之名出现于北宋,至元代写入地理著作,明清时成为闻名遐迩的栈道,主要路段在当代仍得到利用。


1.png


开辟于中唐


连云栈道的前身是唐宋褒斜道。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有载:“自散关抵褒城,次舍十有五,牙门将贾黯董之。”表明这次所修之路即后世连云栈道路线。

因为此前褒斜道的路线为“自郿县抵褒城”,自斜谷入而褒谷出,故道路线为“自散关抵西县”,自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入而西县(今陕西勉县西)出,只有连云栈道自宝鸡入而褒城(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的大钟寺)出。按三十里一驿计算,四百五十里的距离也与散关、褒城间里程基本吻合。刘禹锡的文章对修路的时间、缘起、目标、措施以及最终效果都做了具体描述,可谓工程的详细记录。其中,“层崖峭绝,枘木亘铁”,说明工程之艰巨。

兴元府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归融主持凿修的新路,北部大散关至凤州段利用故道,南部武休关至褒谷口利用汉晋褒斜道。唐人之所以仍将此路称为褒斜道,一是因为此道南段仍循旧褒斜道,且褒谷亦称斜谷,褒斜道亦名斜谷道,所以用褒谷段之名代称全路亦无不可;二是因为古人习惯把自己印象深刻或对自己影响深远的地名、习俗带到一个新的地方,无论是州县名称抑或山川、村镇名称。

其实,褒斜道作为新路之称,名不能副其实,因为原褒斜道系循斜水、褒水河谷而得名,新道远离了斜水河谷,只有南段一百多里循褒水河谷;至于它借用来的另一个名称斜谷道,更是难称恰当。但是,唐宋地理典章著作、文人歌赋,都用褒斜道、斜谷道来称呼这条新路。唐《通典》卷一七五、《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二和宋《太平寰宇记》卷一三三中,“斜谷路”“褒斜道”皆指这条道路。


2.png

褒斜栈道遗址还能看见绝壁上残留的栈孔


3.png

部分褒斜栈道在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境内的紫柏山间蜿蜒


唐玄宗经栈道奔蜀


道路的修筑往往是在前人探索、勘踏的基础上实现的。典籍记载秦蜀间谷道开辟于公元前4 世纪的战国中期,但公元5 世纪至13 世纪秦蜀两地就多有交际; 正如黄盛璋先生所论:“中国交通史上所谓‘开’‘通’云云,都不一定指的是‘始开’‘始通’,道路都是多年不断发展的结果,绝大多数都不是一次所能修建完备,而且修好以后,日后还必须经常加以修治,否则就会湮塞,山区的道路更是如此。”连云栈道(唐宋褒斜道)也不例外,它也是在长期利用的基础上,由朝廷下诏修治才成驿路。

历史资料和相关研究表明,连云栈道发轫于唐初。褒斜道新线在归融修治之前即已可通行的著名事例莫过于唐玄宗经此道奔蜀。天宝十五载(公元756 年)六月丙午,因“安史之乱”而出奔的唐玄宗一行“次河池郡”。在河池(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玄宗得知蜀土丰稔,甲兵全盛,十分高兴,遂决定南越凤岭,循褒谷出汉中,并封赏随行大臣,以陇西郡公李禹“封汉中王,山南西道防御使”“前华州刺史魏犀为梁州长史”,加强汉中防卫力量。六月底,玄宗“至汉中郡,下诏以(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旋西向入金牛道,奔往蜀郡(今四川成都)。

玄宗在秦岭间所行道路,有论者以为是故道,笔者也曾持此观点。但是,行故道之说与《旧唐书》和《册府元龟》中“六月至汉中郡”之记载不能吻合,一则行故道入蜀可经汉中以西的西县(今陕西勉县)转入金牛道,不必绕道汉中,二则故道河池至汉中间有六百里之路程,“六月丙午”为二十四日,六月二十四日抵河池,行故道当月内不能到达汉中。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卷一九《汉唐褒斜驿道》于此亦有考证。玄宗出奔,“以韦谔充巡阁道使”,应对道路有过修葺,但仓促之间,勉强通过即可,不可能对道路全面整治。


4.png

汉中博物馆按比例对褒斜故道进行了还原,全线大部分临水临崖,可见其险峻程度。模型中还能看到驿馆等的建筑。


5.png

开通褒斜道的石刻碑文


天时、地利、人和开辟连云栈道


唐代之所以对褒斜道改线,形成后来的连云栈道,是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自晋室南迁至隋统一,全国的政治中心由关中移向江东。特别是南北朝时,秦岭南北为不同的分裂政权所管辖,而且多次更替,穿越秦岭的褒斜道常常成为南北政权较量的战场,栈道时通时塞,毁复无常。唐统一后,在兴修道路时,发现维修褒斜旧道困难太多,代价太高,一度放弃此道。在褒斜道新线开通前,仅见于史籍记载的唐代两次对褒斜道的整治,时间很近,且重点都在驿馆建设上。可见,褒斜道及其馆驿的损毁率很高。而整个褒斜故道长四百七十里,除了南口的褒城县(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和北口附近的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中途再无县级建置,若馆驿不全,就成为一条“死路”。

其次,盛唐时玄宗奔蜀,增加了褒斜道新线的权重。自此,由朝廷下诏修筑道路已呼之欲出。

同时,唐代的气候特点也对旧褒斜道不利。气象专家研究表明,“4世纪至7 世纪,中国(降水)连续偏少”“8 世纪至14 世纪,中国的降水连续偏多”,也就是说,从唐代开始,中国进入多雨的时期,这对多数路段傍水过河,在水中立柱、水上架桥的旧褒斜道来说,构成的威胁巨大。同时,行旅的心理需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旧褒斜道素来被称为“阻险”“深险”,多数路段在高山之间,行经时心理压力很大。唐代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活跃,人们有愿望、有条件要求更好的出行条件。此时,千百年来主要作为军事通道的褒斜道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褒斜道新线在各种因素的促进下应运而生。褒斜道新线开通后,“急宣之骑,霄夜不惑,郄曲稜层,一朝坦夷”,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状况,提高了利用率。自此而后,这条道一跃成为自关中经汉中到成都的首选之路,至近当代仍为通衢大道。


6.png

连云栈道的局部为悬空栈道


7.png

连云栈道位于陕西汉中地区,古为川陕之通道。栈道自凤县东北草凉驿起,南至汉中西北部的开山驿。


宋代即有连云栈道之名


形成于初唐,修凿于中唐,而享名于明清时代的“连云栈道”,其名称起于何时,学界尚有不同观点。文史家陈显远称:“至北魏时,若由汉中北上,至今留坝县姜窝子改向西北行(原路由姜窝子向东北行),经今留坝县城、柴关岭、凤州,入宝鸡大散关至关中,形成了褒斜栈道的别道,名曰‘连云栈道’,亦名北栈。”这里所说的北魏即有连云栈道之称,显然有待商榷。

笔者见到的最早的资料,是元代编修《析津志》中的《天下站名》词条,其中有“连云栈”之名始于明洪武年间等观点。

与蜀道等其他路线大都以地名命名不同的是,“连云”除地名专称之外,而兼有形容词性质。史料显示,连云栈道虽驰名于明清,但唐代已有“连云”地名,宋代已有“连云栈”的道路名。

《唐会要》载:“大中三年十一月……其斜谷路创置驿五所:平州驿一所,连云驿一所,松岭驿一所,灵溪驿一所,凤泉驿一所,并已毕功讫。”文中讲述的是,自北而南有“临溪驿”“松岭驿”“连云驿”“平川驿”等驿站,而“连云驿”应该就是今陕西眉县与太白县交界地带。最迟在北宋时,“连云”已由驿站名“上升”为道路名,且由原褒斜道转至唐宋褒斜道。宝元元年(1038 年),嘉州军事判官石介赴任过蜀道,写下《赴任嘉州初登栈道寄题姜潜至之读易堂》,诗云:“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帙书。”由此可证,其所经为故道而非连云栈道全程。但故道大散岭至凤州段即属于连云栈道,显然当时已有其名,因为“读易堂”是姜潜至的书斋名,根据诗义和格律诗的对仗规律,“连云栈”应当为一名词,也就是道路名,而不可作“栈道与云齐”的形容词来解。

南宋乾道年间,著名诗人陆游任军职于汉中,有多首诗作提到连云栈。《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大似无家老禅衲,打包还度栈云西”;《秋晚思梁益旧游》:“如今历尽风波恶,飞栈连云是坦途”……诗中的“栈云”“飞栈连云”,既可作为栈道连绵高耸的形容词解,也可作为对连云栈道名称的诗化理解。至此以后,连云栈道频繁现于历史、地理、游记著作之中。


8.png

唐朝画家李昭道所绘制的“安史之乱”时,皇室避难入蜀历史阶段的行旅图。


【编辑:】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