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扶贫励志 春拂腊树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腊树村的生动实践

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时间:2020-08-05

“小孩在哪上学?”“家里的猪卖出去没有?”

“小孩在长沙读书,说还要考研究生哩!” “刚卖了猪苗,1只就卖了1500块!”

……

7月1日晚,星空灿灿,屋场夜话,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杨柳铺乡腊树村一片欢声笑语,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平与村民们围坐一堂,拉家常、话发展、谋未来。

腊树村——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对象,“藏”在武陵山脉深山老林里,慈利县唯一的深度贫困村。该村平均海拔550米,山高路陡,地势险要,曾经是全县最穷的山村,全村人口252户7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253人,贫困发生率接近35%。

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坚决扛起驻村帮扶腊树村的政治责任,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定年度帮扶计划,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探索产业扶贫、推进就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年3月,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腊树村。短短两年,腊树村“破茧成蝶”,摘掉了贫困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精准推进,脱贫机制不断健全,产业发展规模初显,村民干事创业活力满满。

2019年,腊树村集体收入跃居全县第四位,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

路通水通财通民心通

“到长沙了?”“肉还好吧?”“好,那我就放心了。”

“上午刚杀的猪,下午猪肉就送到了长沙。”村民王作友乐呵呵地挂断电话。“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新县道通上了高速公路,猪肉运到长沙新鲜得很哩。以前,我真是连想都不敢想。”

“那修路前是什么样?”

“骑摩托车从乡里驮西瓜回来卖,一路坑坑洼洼,西瓜烂一半,钱都打了水漂。”跟记者聊起从前时,王作友皱起了眉。

2018年之前,腊树村通向乡镇的只有一条仅3.5米宽的水泥路,到慈利县新城区更是只有土路。路窄坡陡难走,山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原材料运不进来,生活不便,生产滞后。

当务之急就是修路。

2018年刚进村,工作队就发挥行业扶贫优势,分析村子现有路线、路况,结合慈利县公路网状况列计划。“慈利县的路多是东西走向。”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驻腊树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邓志斌拿起木棍在地上随手一划后说,“缺这么一条南北走向的路,把周边这四五个乡镇同新城区连起来。”

5月初,工作队向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上报修路计划。“厅里当月就召开厅党组扩大会议,打破常规,批了计划,拨了资金。”邓志斌说,“会上一敲定,我们会后直接打开地图选线,我是搞公路工程出身的,勘测设计都很熟,月底就动工了。”

“政府帮我们,我们自己也要出钱、出工修路,路终于通了!”王作友欣喜地说。目前,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拨付、县乡补助、村民自筹等共投入资金1820万元,完成009县道的17.3公里路基、路面工程,硬化村组公路6公里、黄桃种植基地产业路1公里。

路通了,农产品能运出去了,王作友养上了6头牛、50只羊、7头猪,仅靠养殖,今年收入预计就能达到15万元。

“不光是路,新建的蓄水池也帮了我大忙!”王作友指向屋前不远处的圆柱型蓄水池,“你瞧,一根水管铺到了屋后的猪圈,再也不用挑水喂猪了。”

村内种养殖产业规模扩大了,水利项目的修建也得紧跟上。“驻村后,我们投入资金269万元,完成了26处蓄水池建设,整治了7处山塘。”邓志斌告诉记者。

“以前,我家屋后有个水塘,碰上旱天,出不了几坑水,不够吃。”王作友说,“现在村里有好几处蓄水池,我们用上了稳定水,吃上了干净水。”

家门口的宽敞路向前延伸,源源不断的山泉水蓄进水池,打开了眼界,激活了思路,点燃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与此同时,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电力农网的改造升级,有线数字电视、4G网络的进村入户,也给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五种五养 就地就业

刚下车,还没走进羊场,“咩咩咩”的叫声就钻进了耳朵。

“刚下的小羊还好吧?”邓志斌问从羊场里迎出来的承包人王继志。

“小羊健康,吃奶有劲。现在羊场里的小羊已经有200多只了!”王继志伸出两根手指头,笑意藏不住。

今年44岁的王继志,前些年一直在广东打工。精准扶贫政策提出后,山乡巨变,牵动着游子的心,村里兴起“返乡创业潮”。

可回乡能做什么?做什么又能发展长久?一开始,王继志跟许多返乡的村民一样,犯起了难。

为精准谋划帮助村民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驻村后,邓志斌带队在1个月内遍访全村农户,深入了解村情村貌:“腊树村植被丰富,但杂木林多,经济效益低;种养有基础,但劳动力弱,产业收入低。”

针对现状,工作队先后召开了十余次产业讨论会。“要发展湘西特色”“山区地势高、昼夜温差大,结的果子甜,要把杂木林开发出来,种上黄桃、杜仲”“村子里常年种核桃,应引进含油量更高的碧根果”“规模化养羊、养牛,推广现代养殖技术”“养蜂成本低,劳动强度小,老年人干得了”……邓志斌的工作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产业选对头,致富有奔头。工作队确立了短中长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了“一村多品、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产业3年帮扶计划,把湘西黄牛、山羊、家猪、五黑鸡、中蜂作为五项重点养殖项目,把碧根果、黄桃、杜仲、红花油茶、紫云英牧草作为五项重点种植项目,投入帮扶资金,带领村民新建黄牛、山羊养殖基地各1处,新增养殖中蜂660桶,新增种植碧根果600亩、紫云英200亩,种植黄桃300亩,以奖代补发放五黑鸡鸡苗5100只。

借着在外务工的丰富经历,2019年11月,王继志承包了村里的羊场,每年给村里交5万块钱承包费。如今这座羊场已成村里的“摇钱树”,回想当初建场可不容易。

为保障场房建设质量,邓志斌破例联系了湖南省公路设计有限公司。该公司技术人员来到腊树村,不仅免费测算了场房结构稳定性,还优化设计,把羊场建在干燥的二楼,让闲置的一楼养上了黄牛。

建起了场房,买来了羊苗,邓志斌又邀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来村里,现场指导如何搭配饲料,做好场房消毒、杀菌。

如今,腊树村的羊苗、猪苗成活率基本达到100%,鸡苗成活率由原先的60%提高至95%以上。

“今年我还要继续投资,把羊群规模扩大到500只!”谈起养殖计划,王继志目光炯炯。

目前,腊树村的湘西黄牛、山羊、家猪存栏量分别达到500多头、1000多只、1000多头,养殖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220头母猪繁育基地正在扩建。

腊树村已然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大村。村里鸡鸣羊叫,房前屋后群蜂起舞,远处黄桃基地里,金黄色的果子如玛瑙似的挂满枝头,间种的紫云英牧草郁郁葱葱、长势茂盛,一片新农村热腾腾的兴旺景象。

产业的红火发展也带动了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工作队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牵头成立养蜂、养牛等多个生产互助小组,鼓励“能人”变“带头人”,在选种、种养、销售等环节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交流成熟经验,带动贫困户成为牛羊散养户或黄桃种植户,共同实现脱贫增收。

如今,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4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预计今年可以突破35万元。

摘了贫困帽 奔上致富路

细雨蒙蒙,青葱茂密的烤烟地里,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彭作海正挥动着镰刀,小心地避开地膜,铲除杂草。他的臂膀精瘦有力,脸上的皱纹里渗满了汗滴。

“老彭白天搞种植,晚上搞养殖,下雨天也不歇一歇。”邓志斌打趣道。

几年前,彭作海跟村里许多贫困户一样,守着一亩三分田,过着清苦日子。尽管勤劳能干,但苦于没有致富路子,缺乏资金来源,全家入不敷出,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通过试种烤烟,彭作海摘掉了贫困帽,有了奔向致富路的劲头。

2018年,工作队进驻腊树村大力发展种养产业,更让彭作海见到了致富的曙光。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彭作海提振精神,不等不靠,小额贷款5万元,流转土地30亩,扩大了烤烟种植面积,承包了一整片橘园,还养上了猪、牛和土鸡。2019年一年下来,家庭纯收入44万元,人均纯收入11万元,圆了致富梦。

谈起致富经,彭作海很腼腆:“我就是爱干活儿,干了活儿吃得香睡得香。”

不留闲田,不做懒汉,彭作海把每一分田地都种上了作物,把每一分时间都掰开来用:5点起床,先去烤烟地里除草、施肥,9点回家喂猪、喂牛,吃了午饭就跑去橘园修枝整形、打药除虫,晚上回家又准备饲料到深夜,干起活儿来,仿佛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前天晚上下猪崽儿,又一宿没睡。”

“猪苗又卖给村民了吧?”看到彭作海点点头,邓志斌告诉记者:“慈利县城收购猪苗现在要1800元一头,彭作海把猪苗卖给村民却只收一千二三百元。谁家的猪病了,喊他一声,他也会带上学兽医的女儿过去帮忙。”

“我是党员,有责任去帮乡邻,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彭作海说。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党员干部。

工作队坚持抓好党建促扶贫,把精准扶贫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举办了“扶贫路上党旗红,勤劳致富最光荣”“亮身份、作表率、我是党员我先行”等系列活动,成立了以党员为主的互助小组,通过“规定学、跟进学、自主学、交流学”开展学习互助,通过“帮信息、帮技术、帮农活、帮就业”开展生产互助,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以前我们村子只种玉米,要用扁担挑去乡镇卖了换米,山下的人都喊我们‘苞谷佬’。现在村子产业多了,村民富了,‘苞谷佬’这个称呼成了历史。”彭作海开怀的笑声,惊起了雨中低飞的燕子。

脱贫增收的路上,彭作海一家走得艰辛、踏实,忙得不亦乐乎,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帽,实现了致富梦,带动了村民奔小康。彭作海被评为村“党员标兵”,妻子杨秀英被评为慈利县“巾帼扶贫、脱贫工作先进个人”。

如今,贫困群众中逐步兴起自强、实干、感恩之风。

消费扶贫 助力小康

翻开朱业化家的《扶贫手册》,“2019年送化肥5袋、中蜂4桶、猪苗2头”“耕地地力补贴504元、特色种养受益2000元”“烤烟种植收入4万元、玉米种植收入5000元、养殖收入2.26万元”“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1万元”……各年度的帮扶措施、受益明细、收入统计记录清晰,脱贫退出确认卡上的红手印格外醒目。

“过去为了供小孩上学,我到处打工,干一天活儿有一份钱。”朱业化说,“现在大儿子在长沙打工,小女儿读大学,我们两口子在家种烤烟、养鸡、养猪,日子过得稳稳当当,2017年摘了贫困帽。”

脱贫不脱政策,优势资源向贫困户倾斜。腊树村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发放猪苗2头,其中23户还额外发放了野猪苗104头。

“多亏了村里发的猪苗,我才慢慢把猪养起来。今年,邓书记已经帮我家卖了7头猪,我赚了3万多块钱。”朱业化自豪地说。

“过几天出栏的原生态跑山猪,我也帮你联系好了,35块钱一斤,安慈高速公路项目的同志会跟你联系来收的。”临走时,邓志斌拍了拍朱业化的肩膀。

为从源头上帮助群众致富,工作队推动开展消费扶贫,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专门研究下发《关于开展厅驻点帮扶贫困村消费扶贫的通知》,积极动员厅系统干部职工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腊树村农产品。

自2019年入冬以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系统干部职工累计购买湘西黄牛45头、山羊117只、土鸡1085只、家猪53头等共计200余万元农产品,贫困户60余户受益。直采直销的消费扶贫不仅让绿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更让贫困户额外增加了一份收入。

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途径方式不断拓展,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的溢出效应也在腊树村不断展现。

2019年,朱业化的小女儿考上大学,为鼓励成才,村里奖励了这名大学新生4000元钱。“女儿在读心理学,说还要考研呢!”朱业化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徐平华的儿子徐洪彬通过参加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启动的海员培训就业扶贫项目,在远洋船上做起了帮厨,不仅攒下了钱,还能踏踏实实学一门手艺。

村民唐耿松也通过村里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在黄牛养殖基地有了事做,拌饲料、搞卫生,一年的收入也有3万块钱。

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地落实,如春风化雨,唤醒了沉睡的大山,激活了封闭的心灵,山的脉动、人的心跳蓬勃有力,“档卡清晰完善、收入逐年提高、群众笑脸洋溢”的美丽脱贫致富画卷正在腊树村徐徐展开。

村民们爽朗、开怀的笑声飘过烤烟地、荡进黄桃林,载着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随着轻快的云雾在大山里飞扬、回响。


【编辑:】

相关阅读

24小时热文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