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傲杀除草       投稿须知
乐清 炮楼里残缺的往事
作者:撰文 摄影_蔡榆 插画_朱沁萌 绘图_刘超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20-07-21

从个体来看,建筑形态并不精致,却比渔村石头房来得热闹;从整体来看,这些建筑仿如补丁,打在历史深处却显得落寞;再深层挖掘,解构剖析这些建筑,一种韵味显现却难解疑惑……


1.png


海贼侵扰催生了炮楼


对于乐清,我并不陌生,乐清低压电器产品的声誉,在全国也叫得够响了。位于省域东南部的乐清市,在地形上,属浙南山区和沿海丘陵,东南部为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河网交汊。境域东至东海之乐清湾,与玉环县相望;东北至湖雾镇北面的羊角洞,与温岭市为界;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西达北白象镇琯头西北,与永嘉县接壤;北与台州市相邻。陆域面积1174平方公里。处在温州、台州、宁波、舟山沿海走廊之中的乐清,海岸线长达二百多公里。此外海域面积250平方公里,海中岛屿星罗棋布,有90%左右归属乐清市管辖。

历史上,乐清有东乡与西乡之分。平常所说的“乐清西乡”,是对古称的沿袭,指原乐清县境以乐成为中心,以西一带,即现在的柳市、北白象、磐石、七里港、黄华、翁、象阳、白石等地方。而此外,则基本是东乡的范围,即平常所说的“县东”或叫“东乡”。清末至民国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海匪活动更为猖獗,除劫掠航海商旅外,不时登陆打家劫舍,沿海人民不堪其苦。据说当时坊间对此甚为无奈,“海水不干,海贼不断”的口头禅,透出民众心中无限的怨恨。

1935年二月初二晚,潮平时分,有持长枪海匪十多人,闯入翁镇三屿塘田村绑走村民吴贻郎、吴康一,后到北面一岛上赎回;当年四月间,海匪头子高旺昌,率众绑架磐石村民陈昭明及余达川父子,后以重金赎回;又于9月17日晚,率一批武装匪徒,绑走北白象小学师生33人,后生还32人,死1人。

1940年翁镇的小门岛上盘踞着一股海匪势力,匪首金永瑞频繁出没在海上,劫掠过往商船并向捞壳船、捕鱼船强行出卖准予通行的“名片子”。沿海民众被迫奋起自卫,各村庄夜间有人打更,梆声阵阵,提高防范意识。而沿海一带的富有人家自有想法,他们纷纷筑炮楼,自备枪弹监视和反击海匪侵扰。乐清境内至今幸存的炮楼,就是反映当年抵御匪患的实物见证。

据南塘镇珠北村四座厂自然村64岁的老人黄勇介绍,村里的炮楼大约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旧时社会动荡,村子经常遭到土匪抢劫,于是村里人决定集资建一座炮楼来自卫,防范土匪的侵扰。“当年土匪们老远看到村子里有高耸的炮楼就不敢再来了,炮楼简直成了村里的保护神。”黄伯还告诉我,在他小的时候,炮楼周边全是打谷场,一到丰收的季节,成堆的谷子堆在炮楼周边。而黄伯就跟玩伴们一起跑到炮楼抓鸟,在夏天的午夜,他们还会爬到炮楼的阁楼里睡觉。“夏天,炮楼内没有蚊子,风很大,一点都不热,简直是天然空调。当时,我跟伙伴们经常爬到顶楼的露天护台上玩。”不仅是黄伯,很多村民都对古炮楼存有记忆。据村民介绍,在土改时期,炮楼里曾关押过当时的“反革命分子”。这座炮楼,可谓是村民集体记忆的承载体。


2.png

炮楼在那个海贼不断的年代起到重要防御作用,如今烽烟落尽,炮楼的残垣断壁或傲立于山头,或隐于萋萋荒草中,与市井喧哗格格不入。


3.png

有趣的是,好几个处炮楼的大门设计都尽显欧式风格,做工讲究、别具一格。不管怎么说,炮楼作为一种时代的遗存,真实反映了民国乐清社会的复杂状况,也是乐清某一历史时期的极富特色的见证。


七十多年前村村兴起炮楼热


乐清市文物部门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及时关注了这些分布在多个乡镇、总数逾四十个的炮楼。这些炮楼绝大多数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由于炮楼的数量不多,从而显得十分可贵。当地市政府已发文,着手将这些炮楼申报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谓“炮楼”,在乐清当地基本以“炮台楼”相称呼。温岭、玉环、洞头等地,据说都是这种炮楼主要分布地。其功能与开平碉楼基本一致,但区别是开平的碉楼有防御兼居住功能,而乐清炮楼主要是以防御为主,居住功能次之,而且是住宅的附属建筑。建筑的用材、形制、风格与开平碉楼也有很大的不同。

从路线上看,国道104线将这些炮楼串联一线,从个体来看,它们由南至北,从黄华、七里港沿海岸线,直到乐清北部的芙蓉、湖雾等多个乡镇的村子里零散分布。但如果放置在乐清的政区图上来看,似乎又有着另一番境况:在辖域南部面临瓯江口,则有黄华、七里港、北白象三地的炮楼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在乐清全境的中部,南岳、南塘、虹桥三地分布有炮楼,其中以与玉环岛隔海相望的南塘分布见多,4个村仅目前尚存的就有6处炮楼;再往北,临港的清江与芙蓉两地分布的炮楼,似乎有着接应的意味,再往北端,则有雁荡、湖雾两地的炮楼守着北大门。整体来看,呈四个“大堡垒”的样子,或以线状、或以块状钉在乐清沿海的土地上。

在黄华镇华山村,热心的村民领着我走进村子中央,一座高耸挺拔的庞然大物赫然扑入眼帘。虽然没有经历炮火的洗礼,可是这座炮楼却为当时的治安立下赫赫战功。炮楼呈正方形,南边是一块荒废的鱼塘,其他三面都靠民宅。向上仰望,炮楼高度约有十六七米,墙壁上清晰可见多个枪眼。炮楼的地基和一层都是用坚韧无比的青石砌成的,我发现每个楼层都有好几个瞭望孔,窗户则由一个到三个不等。当年为了防流窜作案的海贼,炮楼所有的窗户都是用加厚的生铁铸造的,非常坚固耐用。

看守炮楼已经很多年的黄兴业老人告诉我,这就是华山村的华山炮楼,建于1936年,为村民陈济所建。砖石结构,为二进,一进为台门,有直达楼梯,坐北朝南,南北长5.73米,东西为3.62米,东西墙上开两个枪眼。二进正屋,坐南朝北,三层,占地约五十平方米,一层块石垒砌,二层为青砖铺砌,第三层北侧半间为后添建。我抬头仰望,这座炮楼拔地而起,充满威严,对盗贼和山匪确实有威慑力,在炮楼里面就可以清楚看到村子附近所发生的事情。要是发现有情况,就能及时敲锣鼓通知自卫队。

华山村的炮楼防海贼的消息不久后就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传播到了附近村庄。此后一段时间里,许多村子也纷纷仿效华山村修建炮楼,遏制盗抢行为的发生。位于七里港镇七西村的郑家炮楼,砖石结构,南面为二层,北面为三层,屋顶均为阳台,炮台楼东西北墙上开有多处小长方形机枪孔,炮台楼原为郑志森保护家人而造。村中较富裕的三户人家后来也建造炮楼,内备枪支,周围开枪眼以防贼人,因此俗称“炮台”,七里当地原有“三炮台”,现仅保存一处。

沈家底炮楼位于南塘镇朝霞村,建于1937年。据当地老人方孔青介绍:18岁时他亲眼所见炮楼砌成。当地地主沈福升有田百亩,被海匪绑架,后被家人用3000块大洋赎回。获释后,为自身及家人的安全,建造了该炮楼,并购置了洋枪用于防卫。

杏二村炮楼位于南岳镇杏二村村内。据村民介绍:炮楼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临海乡乡长、海上巡逻队队长吴某所建,共三层,一层二层花岗岩石垒砌,三层为青砖所砌。墙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二层有两窗三个枪眼,二层西侧原有一侧门与旁边阁楼相连,二至三层转角处有一枪眼,三层有两个枪眼,三个窗口,三层屋顶上下楼有一张六米多长的木质楼梯相连接,二楼与三楼铺设木质地板。

白定法宅炮楼位于雁荡镇白沙岛村。炮台楼高三层,建于白定法宅西南角,块石垒砌,上窄下宽,入口位于炮台楼一层东侧,内置木梯通楼上,楼内墙体做枪眼。炮楼东西长5米,南北宽5.13米,高7.5米。据村民介绍,该炮楼也是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主要用于防御来自大荆、水涨、湖雾的山贼和海上的海匪,为较典型的防御建筑。

定头炮楼位于湖雾镇定头村下定头自然村炮台脚。炮台平面呈方形,由块石垒砌,朝西设一方形门,炮台内建有三层楼,四面各开两扇方窗,并设四个长方形枪眼。1937年6月,当地村民王齐昌和白其灯等人,为了防邱丙枚为首的土匪敲诈,集资建了两座炮台,另外张祖登又独建了一座,三座炮台分别建在岩嘴头、张家里和炮台脚。其中一座在10年前因老屋翻建而拆,另一座2006年拆了建老人活动室,现仅存炮台脚炮台一座。

我走访了数个村镇,发现大多数兼具军事防御和住宅的功能,厚实的石墙既可阻挡敌人进攻,又能抵御沿海强劲的台风,冬天能保持室内的温度,夏天又能抵挡室外的热气进入,保持室内的清凉;前后墙上开设圆形或长方形的小窗,既能用于观察敌情,又能用于采光和保持室内空气的对流。二层以上的墙体上开设了若干内大外小的喇叭形射击口,既可以用以打击敌人,又是采光和吸纳新鲜空气的辅助洞口,整个室内既舒适又安全。

炮楼内部一般一楼设灶房和餐厅,二楼、三楼分别隔为一大一小两个房间,小房为敌情观察室,一般朝向进出路口,大房为卧室亦兼顾了居住和军事防御的功能,而且军事防御功能尤为突出。炮楼较当地民居一般高出一层至一层半,有利于扩大视线、观察敌情,也有利于居高临下有效打击敌人;基墙深而厚,可以防止敌人挖地道攻击;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采用石砌,不怕匪盗凿墙;小门内设粗而韧的横木门栓从内部顶牢门扇,门板一般外包铁皮,可以防止敌人轻易地夺门而入和用火毁门;炮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可以防止敌人投弹攻击;墙体逐层收分,有利于打击敌人,防止敌人靠近攻击;屋面外围高墙,可以防止敌人从屋面攻击。

随着炮楼发挥的监测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海贼和土匪们很久不敢再入村盗抢了,于是有的团伙就此解散,有的则转往他地。在炮楼的帮助下,当年许多村子的治安得到了好转。由于没有盗贼光顾,这些炮楼又演变成了火灾监测点。每当火灾发生,炮楼上的执勤人员总是最快速得知,他们马上以锣鼓声迅速通知其他自卫队和村民前去救火。当地老人说,你别看炮楼现在有些落败了,但当年可是为村民们的家庭财产免遭侵害立下了汗马功劳。


4.png

南岳镇一处炮楼,抬头仰视其气势逼人,像守护村子的第一道屏障。


5.png

炮楼二层的枪眼,同时具备了瞭望的功能。


建筑与装饰手法亦中亦西,实为难解之惑


《中国军事建筑艺术·总序二·齐康》称,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也是多样的,虽然木构建筑是一条发展的主线,有完善的形制,但用于墓葬、军事防御、天象观测及桥梁等用途的建筑,却以砖石为基本材料,砖、石拱结构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

乐清现存的炮楼,其始建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它是以乱石、砖等为建筑材料,是进行垒砌的石结构建筑物,平面以方形为主,屋面多为坡顶。同时为多层建筑,层高一般为二三层,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从居高临下的角度来讲,是具备了瞭望放哨的防御功能。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上常用的悬山式、硬山顶、坡面顶等传统建筑手法,在炮楼里同样得以运用,而且还运用精美灰堆造型,融合西式建筑元素,具有典型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这些炮楼建筑,又因为突出军事防御功能,所以体现以下特征:炮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采用石砌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炮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炮楼内开设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同时各层墙上开设射击孔,增加了攻击点。内部为木构形式,各层以木梯相通。山墙一般为块石或青砖垒砌,立面向上收缩。据《乐清市志·军事》在有关军事机关与设施等相关章节中提及,30年代以前,各地豪绅地主构筑不少私人碉堡。1941年11月,县国民兵团团长李乃常奉省保安司令黄钧指令,命自卫大队长和各区队长迅速拆除当地碉堡(自卫区内之碉堡除外)。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又在全县各地交通要道和重要地区构筑碉堡,驻兵把守,以防御进攻和控制来往交通。直到战争后期,自卫大队和各区队还在县域内构筑许多碉堡。

从乐清相关志书里找到这些“碉堡”基本上是由当地豪绅地主构筑。碉堡的背景里却没有出现“炮楼”的信息,是志书的忽略还是另有原因呢?分布在乐清境内的这些炮楼,虽说与碉堡是两种不同形式的防御建筑,但功能差不多,都用于防御海盗山贼的骚扰。

文物部门专员分析,乐清炮楼在形制上基本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纯附属于住宅的单体建筑,这种形式以沿海和海岛上的炮楼居多;另一种是与台门相结合,将台门做成炮楼的形式,门上有哨兵房。乐清炮楼一般都是地方上有一定财力的人斥资修建,也不乏有合资兴建的。如果从防御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不难理解诸如墙体厚实坚固等特点,但就在处于剑拔弩张的对抗状态时,却不合时宜地运用了西方建筑中的拱券、山花、柱式等元素,这究竟是闲庭信步的从容,还是另有原因呢?

部分富家所建的炮楼,下部虽为块石结构,但窗楣、门楣和屋面的围墙则采用了精美的灰塑装饰,这种装饰图纹带有浓厚的巴洛克风格。而这种灰塑的做法,则属乐清传统技法,一般先将大蜊壳烧成大蜊灰以棍棒捶熟至略显褐色,再投入切成碎绒的麻头筋、蒸熟的糯米饭团和少许黄泥、少许红糖及蛋清,然后用专用的锤子捣成具有较强黏度的灰泥,再用抹刀挑出灰泥在墙上进行塑形,待塑形干硬后,再在其表面刷上几道大蜊灰浆,则成雪白的灰塑。有的炮楼与民居连建,炮楼是朴素的石墙,民居则运用拱券和具有古希腊、古罗马风格的西式建筑的造型,两者合成一体,看似不协调,却构成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独具韵味。

西式建筑元素的运用,不可否认是西方建筑技术风格得到民众接受的一种体现。但这些需要花大成本的西式建筑元素,运用在军事设施上,是否有必要?又是为什么呢?这对于兵荒马乱的年代,无异于露富!这样岂不是更能惹来匪徒山贼的觊觎吗?似乎与时代背景构成了强烈冲突,又该如何解释呢?

后来也有学者解释乐清炮楼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建筑风格和装饰方式,既表现了当时村民保国卫村的强烈愿望,也表现炮楼主人追求新奇、炫耀财富的心理。当时村庄内高高的炮楼与低矮的民居融为一体,营造了村庄内建筑高低起伏的视觉效果,这种起伏的轮廓线也是当时村庄内贫与富的写照。因此可以说,乐清炮楼是研究乐清近代特色建筑、特定历史阶段民众的生存环境和心理追求等的鲜活资料。


6.png

在乐清已拆与仍存的多座炮楼,每一座都有自己的故事,勾勒着城市的历史传奇。


乐清炮楼简介

乐清炮楼是一种融民居与军事防御工事为一体的民用建筑,平面以方形为主,一般为石(砖)木结构,外筑厚实的石(砖)墙,内为木质梁架结构,屋面多为坡顶且四周围以高墙,墙体逐层开设内大外小的枪支射击洞眼,小窗高墙,外观如一座碉堡,既坚实牢固,易守难攻,又夏凉冬暖,适宜人居。乐清炮楼是近代乐清人抗击海匪的历史见证,又是浙南地区民国时期的特色建筑。一般为小型单体建筑,从建筑形制分析,这种建筑仅可以作为短时间打击来敌的防御工事,打击范围也仅局限于炮楼的周边。由此可以推断,当时每每来犯的匪敌很可能仅为小股力量,且流窜性较大,劫掠了就走,一般在陆地不会长时间滞留,所以这种炮楼才能起到保家卫村的作用。

乐清炮楼基本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纯单体建筑,这种形式以邻海和海岛上的炮楼居多,一般为村中最高的楼房,有个人所建,也有村民集资联建。坐落于村口或村庄扼要处的,一般为村民集资联建;另一种是与住宅台门相连或相结合,或将台门做成炮楼的形式,或建于住宅台门一侧,楼上设哨兵房,这种炮楼均为富家个人所建。不管是单体建筑,还是与民用住宅连筑的建筑,平面布局均较小巧,一般为一开间或二开间的建筑,建筑进深均较短浅,单开间一般为正方形,二开间一般为两个正方形的组合。占地面积不大,如郑家里炮楼,最大的也在100平方米以下,而绝大多数的炮楼占地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炮楼高一般为二层或三层,整体外观简约别致。


乐清炮楼一览

朝霞村炮楼

位于南塘镇朝霞村西北角,据当地村民口述,炮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梁姓地主所建,坐北朝南,二层,块石垒砌。

西塘炮楼

位于南塘镇朝霞村西塘自然村。为防范玉环茅延岛的海匪,村民蒋永标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北朝南,硬山顶。

沈家底炮楼

位于南塘镇朝霞村沈家底,当地地主沈福升建于1937年。沈福升有田百亩,被海匪绑架,后被家人用3000大洋赎回。获释后,为自身及家人的安全,建造了该炮楼,并购置了洋枪用于防卫。坐北朝南,硬山顶,楼内开设枪眼。

王宗泽炮楼

位于南塘镇南浦村,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南朝北,长方形块石垒砌,高6.6米,硬山顶。南侧与北侧上方各开一个圆形枪眼,东侧上下开三个方形枪眼。西侧上方开一个方形枪眼。

四座厂炮楼

位于南塘镇珠北村四座厂自然村,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南朝北,长方形自然块石垒砌,占地47平方米,高8.2米,硬山顶。檐口用砖砌三柱,中间砖砌花纹。东侧上下各开大小圆形枪眼,西侧上下各开一个方形枪眼。南侧左右开二排各三个方形枪眼。

蔡家炮楼

位于南塘镇里塘村,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东朝西,占地面积81平方米,平面呈方形,硬山顶,块石叠砌,内部分为上下二层,东西两墙均开二窗,南北两墙均开一窗,窗上均灰塑云纹状窗套。

定头炮楼

位于湖雾镇定头村下定头自然村炮台脚,建于1937年6月。平面呈方形,硬山顶,块石垒砌,共三层,四面各开两扇小方窗和一个枪眼。为防御邱丙枚为首的土匪,该村原有炮楼三座,分别建在岩嘴头、张家里和炮台脚,现仅存此一座。

俞家炮楼

位于芙蓉镇上街村,当地俞姓地主建于20世纪30年代。共两层,花岗岩块石垒砌,墙体由下至上逐层收分,墙体开设枪眼,二层北侧有一侧门与旁边阁楼相连。

筋竹村炮楼

位于芙蓉镇筋竹村,平面呈正方形,三层,高约9米,外墙用块石和青砖分砌。

倪宅炮楼

位于虹桥镇三村倪宅,建于20世纪30年代。共三层,高9.5米。一层底部块石垒砌,其余为青砖砌,一楼南首开门进出,楼内置木质楼梯,二楼、三楼置枪眼。

孙存鋆炮楼

位于北白象镇车头村,建于20世纪3 0 年代。三层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0平方米,保存完整,造型别致。

孙友生炮楼

位于北白象镇车头村,三层砖混结构,坐北朝南,造型与孙存炮楼相似。

郑家炮楼

位于七里港镇七西村, 由村民郑志森建于1940年前后。砖石结构,南面为二层,北面为三层,屋顶设有阳台,炮台楼东西北墙上多处反开喇叭形机枪孔射击口。炮楼建于郑志森家宅台门一侧。郑志森宅五开间,前后均有台门和天井及东西厢房。1941年,为防海匪抢扰,七西村共有三家富户建了炮楼,内备枪械,现仅存此一座。

郑家里炮楼

位于雁荡镇西门岛村郑家里。坐北朝南,由财主郑福荣建于20世纪30年代。占地10平方米,高三层,块石垒筑,硬山顶。一楼南前开小门进出,楼内置木质楼梯,东、西、南三向均开小窗,二、三楼多向开设枪眼。

白定法炮楼

位于雁荡镇白沙岛村单屿门自然村白定法宅西南角,建于20世纪30年代。东西长5米,南北宽5.13米,共三层,高约7.5米。外墙块石垒砌,逐层收分,入口位于炮台楼一层东侧,内置木梯通楼上,楼内墙体多处开设枪眼。主要用于防御大荆、水涨、湖雾的山贼。

老田垟炮楼

位于南岳镇里一村庵山南麓,由村民陈伟斌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北朝南,占地约27平方米,砖石结构,立面由下而上逐层收分,硬山顶。前有四个枪眼,东西各一个枪眼。

杏二村炮楼

位于南岳镇杏二村村内,建于1940年。为民国时期临海乡乡长、海上巡逻队队长吴某所建,共三层,硬山顶。一层二层花岗岩石垒砌,三层为青砖所砌。墙体由下至上,逐层收分。二层开两小窗三个枪眼,二层西侧开一侧门与旁边阁楼相连,二层至三层转角处各开一枪眼,三层开三个小窗、两个枪眼。

上庄炮楼

上庄村炮楼位于南岳镇上庄村,建于20世纪30年代。木石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坐东朝西,共二层,一层墙体为块石叠砌,二层墙体为青砖立砌,抹灰,平顶。二层东面开二窗,南北面各开一窗,西面开四窗及大门。

许宗德炮楼

位于清江镇田垅村,炮楼由村民许忠德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东南朝西北,攒尖顶。炮楼西北侧是平房,东南侧有楼,一层外墙为块石垒砌,二层外墙为青砖垒砌,屋内为木架结构,西南和东北两侧墙上下各开方形枪眼。

黄月秋炮楼

位于清江镇北塘村江头底,炮楼由村民黄月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北朝南,高约8米,东西长5.4米,南北宽5.9米,占地面积32平方米。四面山墙均为乱石垒砌。南面各层开方形窗,北面设有枪眼。

棉花塘炮楼

位于清江镇棉花塘村,坐南朝北,二层二间, 呈正方形,边长8.2米,外墙块石垒砌,硬山顶,东面和北面各设枪眼1个。

华山炮楼

位于黄华镇华山村,村民陈济建于1936年。砖石结构,二进。一进为台门有楼,坐北朝南,南北阔5.73米,东西阔3.62米,东西墙上开两个枪眼。二进正屋,坐南朝北,三层,占地约50平方米,一层块石垒砌,二层为青砖铺砌,第三层北侧半间为后添建。


炮楼建筑技法

◆ 外墙采用陡砌收分法

基墙一般先挖深、宽均一米多的深沟,再用条石或大块石错码摆砌,宽度一般超过一米,讲究者还在墙基底部平堆一层细沙以增托力,既稳固又可防止沉陷。墙体用块石交错摆砌,或一层、二层用块石摆砌,三层用青砖平砌,块石之间以混合土勾缝。墙脚宽一般在一米左右,建筑室内的墙体始终为垂直状,但墙体外部往上逐层收分,形成坡度,至顶部墙宽仅在四十厘米左右,这种独特的建筑手法,不仅使墙体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外观平整而牢固,而且巧妙地使用错觉艺术,使大收分的建筑更显得巍峨壮观。

◆室内采用木梁架结构

在稳固的墙体内,一般再增架柱梁为骨,梁架大多为纵架与横架垂直相交,柱上架梁檩,梁檩上排木椽,逐层铺设木质楼板,层与层之间架木梯连接贯通。这种构造既便于分隔室内的功能区,又能增加屋体的稳固性,达到墙倒屋不倒的效果。

◆屋面围以高墙

乐清炮楼屋结构一般为硬山顶,也有的采用攒尖顶、平顶和独特五脊四坡屋面(似庑殿式但檐口不外挑),屋面四周大多筑以一米多高的围墙,使屋面从地面看,仅露少许屋顶。围墙为外墙的延伸,既从视觉上增加了楼的高度感,又可防止敌方用手榴弹等攻击屋顶。


【编辑:】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