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节沉管与西人工岛实现“海底初吻”
作者:林健芳 林楚忠 王攀 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时间:2020-06-18

6月17日11:45分,历经约34个小时的出坞、浮运、系泊、安装度达,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节沉管顺利实现与西人工岛暗埋段对接,完成了首次“海底初吻”。这标志着深中通道首节沉管对接顺利完成,也标志深中通道项目关键线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更标志着中国在沉管隧道建设领域登上了新的技术高峰。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长约6.8公里,由32个管节“搭积木”般连接而成,每个管节的尺寸比港珠澳大桥双向六车道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断面要宽9-18.5米,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首个管节(E1)尺寸为123.8×46×10.6米,重达约6万吨,排水量如同一艘中型航空母舰。要完成首节沉管对接,要克服复杂航路长时间浮运、基槽长距离横拖、复杂风浪流以及极端天气等难题。

穿越50公里海域浮运

微信图片_20200618101640.jpg

从珠海桂山岛的预制工厂到西人工岛的沉放安装区域,浮运距离长约50公里,途经7次航道变换,其中经过日均通航船舶超4000艘的伶仃航道,水运航道交通安全管控难度很大。同时,台风季、汛期等不可预测恶劣天气随时会带来新风险,需要科学预判作业窗口期才能进行安全浮运以及精准安装和对接。

微信图片_20200618101645.jpg

为了攻克难关,顺利完成节点目标,深中通道项目建设期党委以“开路先锋”工程为抓手,他们科学部署施工计划,统筹制订“路线图”,把每步施工计划精确到小时乃至分钟,带领着200余名建设者经过34小时不间断作业,终于迎来首节沉管圆满对接的历史时刻。

不超5厘米深海精准对接

微信图片_20200618101539.jpg

如何在暗流汹涌的深海之中实现误差不超过5厘米的精准对接安装,这是建设者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考验。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比港珠澳大桥双向六车道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断面还要宽,单孔跨度超过18米,沉放最大水深达到40米,沉管结构的受力非常复杂,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的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前所未有,要攻克这些难关核心装备和核心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在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基槽碎石整平是沉管基础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联合多家单位自主研发创新,建造了世界最大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此外,为了实现沉管水下的精准沉放与毫米级对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联合中交一航局等单位自主研发了又一国之重器—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 “ 一航津安1"是世界上第一艘集沉管浮运、定位、沉放和安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DP定位和循迹功能的专用船舶,可有效克服繁忙复杂航路、基槽长距离横拖、深水沉放、复杂风浪流等不利建设条件。

微信图片_20200618101651.jpg

6月17日10:00时,随着一体船对E1管节缓慢下放和水平绞移,不断调整管节坡度,首节沉管成功着床于基底,完成沉放作业。期间,潜水员不断下水进行探摸,检查管节艏艉位置,以确认沉管对接端无异物。

管节沉放着床后,拉合作业迅速启动,通过其液压装置使管节E1与西人工岛隧道暗埋段首次“初吻”。作业人员首先进行千斤顶搭接,并进行拉合。拉合完成后,工作人员开启阀门排出结合腔内海水,海水巨大的压力推动沉管前压,经过潜水员多番水下检查确认,向管内压载水箱注水,保证沉管一定的抗浮安全系数。

6月17日11:45时,明媚的阳光映射着海面,伶仃洋上热潮涌动,在“沉管隧道先锋队”的带领下,200余名建设者齐心协力,顺利完成出坞、浮运、系泊、安装等环节,深中通道首节沉管对接顺利完成。

微信图片_20200618101655.jpg

项目链接:深中通道是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过江通道。项目全长约24公里,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深中通道建成后,将有效释放广东当前的区域交通路网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硬联通”和“软联通”水平,推进大湾区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


【编辑:】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