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傲杀除草       投稿须知
公路见证东莞70年历史:“晴通雨阻”成追忆 万里通途已到来
作者:记者 刘召 潘少婷 实习生 游卓妍 来源:东莞时间网 时间:2019-08-19

目前,东莞有公路6401.3749公里,公路网密度约259.69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东莞的公路建设在前进中探索,在探索中延伸,一步步迈向辉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路网建设的推进,东莞正以轴线身份城市,加快规划公路线网,构建对接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全面融入大湾区一体化交通体系,全力推动东莞从“通道城市”升级为“枢纽城市”。

从“晴通雨阻”到四通八达

《东莞公路志》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莞仅有7条公路可通汽车,总长不足140公里,且均为土筑公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战争的破坏,人们脚下处处是泥泞毛路。回忆起孩时,家住茶山镇的老莞人荣叔称,那时的出行,经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哪怕后来一段时期,新建了沙土路,依然是“晴通雨阻”局面。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东莞的“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模式点燃了东莞制造,对硬化道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随着陈莞线(现莞惠公路)扩建工程和广深公路(现107国道)万江大桥建设工程的启动,拉开了东莞水泥、柏油公路的改造和建设高潮。此后,万道公路、沙虎公路等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晴通雨阻”的状况才逐步得到改变。

1987年12月通车的中麻公路,结束了东莞水乡不通公路的历史,实现了全市所有镇街通公路和汽车。数据显示,当年年底全市通车里程1432.7公里,初步形成了以莞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翻开了“晴雨可通车”新的一页。

1988年,东莞升格为地级市,东莞公路的技术等级、荷载标准、通过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公路网络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路网的发展,荣叔的五金生意从茶山扩大到周边镇街,送货的交通工具也从摩托车变成了小货车。

助力东莞从“通道城市”升级为“枢纽城市”

进入新世纪,为适应现代城市生活快节奏、高效率的需要,构筑市区“一小时生活圈”,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东莞公路路网的发展目标。2000年9月,东莞大道拉开建设序幕。

某种意义上,东莞大道建设打响了东莞高标准建设市政道路的“第一枪”。此后,鸿福路、东江大道、环城路、松山湖大道、东部快速路、西部干道、港口大道以及莞太路改造工程、旗峰路改造工程、东城中路改造工程、莞樟路改造工程、水乡大道等相继完成或开工,不仅密切了各个片区的联系,还极大提升了城市品质。

不仅如此,东莞第一条自筹资金、自行规划、自行建设的莞深高速,让东莞至深圳皇岗口岸比广深高速公路缩短16公里。此后,龙林高速公路、常虎高速公路、广深沿江高速、南沙大桥、莞番高速一期等的建成,拉近了东莞镇街和周边城市的距离。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推进中,东莞日益成为珠江两岸半小时经济圈交会的核心区域。今年4月25日,横贯东莞中部的莞番高速一期通车,打通了连接南沙大桥、沿江高速、广深高速等大湾区重要陆上通道,成为重要连接轴。

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东莞正抓紧完善“五纵四横六连”的高速路网,加快珠江两岸通道连接,构建对接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全面融入大湾区一体化交通体系,全力推动东莞从“通道城市”升级为“枢纽城市”。

荣叔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孩提时“晴通雨阻”的情况不会再出现了。“随着大湾区内高快速路和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加强,对于我的五金企业来说,物流成本将大幅下降。”他说。

亲历者故事

东莞大道建设者:

从荔枝林辟出一条大道 撬动东莞城市提质扩容

19年前,谁都不曾想到,在南城一片农田、山头、荔枝林之间,可以辟出一条全长9.94公里、最宽达189米的东莞大道,可与深圳的深南大道媲美,成为东莞市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

东莞大道建设参与者、市城建局副调研员马文标称,当时东莞大道的规划建设是全市一项重点工作、亮点工作,投资额是当时我市道路建设中投资最大的工程之一。

马文标告诉记者,当年东莞大道的设计遵循尊重自然的理念,特别是从蛤地到周溪段保留了两个山头,绿化带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时花,景观非常漂亮。建设期间,大到绿化带设计、小到路缘石的选材,每个细节均经过反复推敲。

至今,马文标仍然记忆犹新:2001年9月28日,东莞大道顺利通车。通车前一晚,参与东莞大道规划建设的一众干部,从厚街赤岭段一直沿着东莞大道向旗峰公园方向漫步,感慨颇深。

东莞大道通车后,东莞人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了变化。马文标说,“老城区人流行起驾车到厚街富盈酒店‘叹早茶’;周末,很多老莞人特地驾车到东莞大道‘兜风’观景。”“兜风”观景的人多了,也逐渐捧红了东莞大道以“大道朝晖”为名挤入东莞新八景之列。

东莞大道拉开了东莞城市建设的序幕,以交通圈拓展了城市圈。在马文标的记忆中,从2003年起,东莞大道两旁的建筑开始鳞次栉比地涌现,原来的荒地、山头、鱼塘变成了高楼大厦。2014年1月,东莞大道延长线双向通车,无缝对接上水乡大道,打通主城区辐射水乡区域的“任督二脉”。

【编辑:中国公路】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