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傲杀除草       投稿须知
褒斜道上古迹多
作者:张永涛 陈皓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19-08-15

文/陕西省宝鸡公路管理局千阳公路管理段 张永涛

图/陕西省宝鸡公路管理局草碧超限运输检测站 陈皓


褒斜古栈道遗址


在秦岭南麓、陕西汉中境内,全长249公里的褒斜古栈道,历经两千多年,如今仍安在。它穿太白县全境而过,盘亘在秦岭中,相伴红岩河奔流。古时,它是连接古都长安与川蜀地区的交通命脉,人们由此穿越秦岭;它还是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三国群雄在此争夺天下。现在,陕西省道姜眉公路与褒斜古栈道平行修筑而成,两条路,一今一昔,相互呼应。

九月的一个周末,我同爱好历史和摄影的陈皓先生结伴而行,去追寻千年古道的往事。我们由陕西省宝鸡市眉县西南的斜谷口向南行走,通过石头河水库,进入太白境内的鹦鸽、桃川、衙岭,穿过太白县王家塄。后又入留坝县,过褒姒铺,穿石门,到达汉中。一路上,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就是那些历史的遗迹和传说了。


古葫芦峪遗址纪念碑


葫芦峪之战


沿褒斜古道北口向西约4公里处,有一沟谷,形似葫芦,故名葫芦峪。在路边有一块标志牌,上面写着:“葫芦峪古战场”。此处南望秦岭,北接渭水,是秦岭与渭河平原的交接地带。单从现场来看,这里正是一个峡谷进入渭河,很像葫芦口。

顺着一条水泥路行走,路两侧的庄稼地里种植的大都是猕猴桃,周围散落十几户人家,在村口有一座武侯祠圣母庙,庙门紧锁。住在葫芦峪村的刘师傅说,武侯祠圣母庙由一位道士守护,这里平时冷清,道士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只有过庙会的时候,这里才热闹。刘师傅说,《三国演义》里的葫芦峪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2 3 4 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统精兵十万,经斜谷出师,北伐曹魏,占据五丈原。魏明帝派大都督司马懿率兵四十万,背渭水筑垒,集结于斜水之东。蜀军长途跋涉,粮草困难,急于速战;魏军坚壁拒守,以阻蜀军东进威胁长安。两军无大战,但小战时有发生。一次,诸葛亮设计利用葫芦峪地形,在高处用土堆成山包,上面撒一层粮食,吸引鸟儿啄食,同时,故意让蜀军劫持几个用木牛流马运送粮食的士兵。对面的魏军以为大量粮草存放在葫芦峪,便发兵攻进葫芦峪,此刻,诸葛亮命埋伏在高处的蜀军放火烧,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大火,魏军得以死里逃生。据说,诸葛亮当时就发出了“成事在人,谋事在天”的感叹。

我们顺着武侯祠圣母庙东侧的小路向南行走,在三四百米长沟谷两侧的半崖上,有十几个孔,据说是古人曾经居住过的窑洞。从黄土夹杂的石头层可推断,这里的水位原来是比较高的。在半崖上有厚厚的一层黑色石头,像是被火焚烧过,当地人确信,那就是诸葛亮火烧葫芦峪留下的痕迹。


位于葫芦峪村村口的武侯祠圣母庙


衙岭分界线


从眉县县城向南过石头河水库大约60公里,可到太白县咀头镇衙岭,这里是褒斜古道地势最高的一道山梁和关口。此外,这里还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我们行走在衙岭的时候,已经是黄昏,西边一片红色霞光照耀,山门上的一副对联:“衙岭通两江天下南北逢源,太白融三国东西归真”,道出了这里的得天独厚之处。

在衙岭新修的广场上,粗壮的柳树在残阳下静静地站立着。附近村民在销售当地产的蔬菜,有莲花菜、萝卜、菜花,还有从山里采摘来的五味子。自幼在这里长大的村民李师傅告诉我们,他平时种植蔬菜,等这个季节销售完毕,就采摘一些五味子销售,有时候也采、种草药。附近不远处就有一个药王谷,村子东南的山包上,有一棵古药树,需要四五个人手拉手才能抱住。这里盛产中草药也是有渊源的。传说孙思邈曾在这里研医修道,他一生七上太白山,在此隐居36年,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古人曾经居住过的古窑


在褒斜古道附近的诸葛亮铜像


方才关迷局


我曾多次路过方才关,也听说过诸葛亮死后棺材曾在那里停放的故事,但一直没有机会考证,这次终于如愿。

在参与编撰过《太白县志》的王建军老先生指引下,我们来到太白县城南一公里处的方才关村。王建军介绍说,这里曾是褒斜古栈道的一个驿站,原名为放棺材。据考证,这里就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的停棺发丧之地。相传,当年蜀军退军到方才关时,将诸葛亮的遗体装棺入殓,升起白帆,全军开始发丧。众官兵哭得死去活来,震天动地,竟有哭死者。诸葛亮的遗体在方才关入殓并举行发丧仪式以后,为了防止司马懿再次追击,蜀军兵分三路,各扶灵柩,分道而行。第一路由杨仪、姜维扶诸葛亮真灵柩,沿红崖河而下;第二路扶假灵柩,经嘴头镇鲁家崖过太白河镇至留坝县江口镇;第三路亦扶假灵柩,经太白县靖口镇、凤县平木镇到凤县。以上三条线路都可到达汉中。

蜀军退兵两天以后,乡民奔告司马懿,说蜀军退入(褒)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帆,孔明果然死了。司马懿听后叹气说“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并率兵来到方才关发丧的地方,查看了遗地,立即率兵又追,一直追到红岩河下游王家塄的赤崖,由于栈道已绝,只好返回。司马懿返回方才关后探知另外两条道亦有退军扶灵而去,于是又率兵再从靖口和小河两路追赶并抄诸葛亮墓,却没能找到真墓。后世人因“放棺材”之名不吉利,就将它改为“方才关”。


据说,红崖平台曾是当年诸葛孔明屯兵操练的地方。


王家塄遗址


褒斜古道地处秦岭深处,山高水长,树密草深,开凿极为困难。史料记载,始建褒道时,火药尚未发明,“石坚不受斧凿”,人们只好采用火烧水激法开山破石。施工方法是:先用火烧石面,待石温很高时突然用凉水激冲,热石受冷裂肃。想在风雕雨琢千年以后的褒斜古道上,寻找几处残留的痕迹,是十分困难的,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残痕。

王家凌(王家塄后改名王家凌)和平村位于太白县城约4 4公里处。当地的陕南特色民居散落在红岩河与姜眉公路的两侧。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天空下起了细雨。抬眼望去,四周崇山峻岭,那些深绿的、金黄的、紫红的植被中夹杂零散的云雾,随意开垦的大小不一的山地里,长满了即将收获的玉米,偶尔有山间淌下的溪水,流进弯曲的红岩河。

路边的和平商店在雨中显得格外冷清,撇着四川口音的寇老板在给我们指了栈道遗址后,还执意递给我们一把雨伞。在村委会背后不远处的悬崖壁上,我们看到了栈道残留的六七个石孔。那些石孔大约30厘米见方,40厘米深,排列均匀。在石孔右上方十多米处,还有四五根保存完好的石柱,歪歪斜斜地插在石孔洞中。我们拨开丛生的杂草,顺着一旁仅有一尺来宽的小路,慢慢地接近石孔,这时候寇老板也来到这里,他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毕竟,这路没有人走,只是偶尔有考古人员爬上去看看。

寇老板说,这样的石孔在他们村子就有三处,其他两处都在河对岸,今天下雨路滑,是不能过去的。但他告诉我们,河对岸的红崖,就是当年诸葛亮屯兵存粮的地方。在红崖背后的山顶上,有一亩多的天然平台,是当年赵云、邓芝练兵的场地。


去寻找栈道残留石孔的小道,仅有一尺来宽。


石门隧道甲天下


从太白县的王家凌继续南行,过留坝县的江窝子,在距离汉中市17公里的石门水库大坝上游,曾有一古老的隧道,这便是褒斜道石门隧道。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人工开凿隧道。据史料记载,石门隧道是汉代开凿,北魏永平二年(509年)重新修建。隧洞长15.75米,宽4.15米,平均高度3.6米。石门上雕刻着汉魏以来的名人们在此处留下的诗词题名,统称为“石门石刻”。1969年,石门附近修建褒河水库时,石门隧道被大水淹没。所幸的是那些石刻被切割或复原,得以保存。

在那些石刻中,年代最早的是凿于东汉永平六年(63年)的《君开通褒斜道碑》,该道碑记述了汉中郡守君及其部属开通褒斜道的情况,开凿石门除用凿的办法外,主要还是用“火烧水激”法一点一点地开通。

我们在汉中市博物馆,见到了石门石刻的“汉魏十三品”,这是汉字由篆书向隶书转变的代表。其中,又以东汉建和二年(148年)所刻的《石门颂》最为珍贵。其书法古朴雄健,堪称汉代书法的珍品。石刻的额题为:“故司隶校尉楗(犍)为杨君颂,汉中太守王升立”,铭文赞颂了杨孟文开通褒斜道石门的事迹。直到今天,我们学习汉代书法,《石门颂》是必临的字帖。

石刻是瑰宝,而沿着褒河水库的边缘,在褒斜古道原址上新修建的栈道,更是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今天的人们,更喜欢踩在栈道的木板上,看褒河水库工程的宏大与水的静怡,品褒河鱼的香甜和褒姒的妩媚,讲三国的刀光剑影和各路英雄的传奇。


陕西省道姜眉公路与褒斜古栈道平行修筑而成


石头河水库


褒斜道简介

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山谷,汉水的支流褒水和渭河的支流斜水徜徉其中,故名“褒斜谷”。褒斜谷北起陕西眉县,南达汉中,沿谷而成的栈道则为“褒斜道”。褒斜道全长249公里,是古代连接关中、汉中和巴蜀的七条蜀道中,里程最短的一条,中途也不需要翻越高峻的分水岭,所以它开辟的时间最早,其中发生的故事也最多。古书称:“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汉始成之。南褒北斜,两岭高峻,中为褒水所经,春秋开凿,秦时已有栈道”。至唐宋时,褒斜道是兵家行军必经之路,同时又是商旅要道。巴蜀的物产,通过栈道运抵关中。唐朝时,在褒斜道上建了11个驿站。唐宋以后,由于连云栈道的畅通,褒斜道逐渐衰落。



【编辑:】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