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专访湖北省公路学会副秘书长 毋润生
作者:长沙计支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刘路伟 来源:中国公路网 时间:2019-08-07

y7090.JPG

1968年隆冬,湖北十堰,地处南国的丹江口已经刮起了寒冷的北风。年仅21岁的毋润生正在丹江口大桥工地上进行沉井江中定位的测量。这是他工作后参与修建的第一座大桥,处于丹江口水库大坝的下游。在桥上,他时常极目远眺,那是家乡南昌的方向。这里是丹江与汉水的交汇口,也是他五十余年行业生涯的起点。

y7091.jpg

21岁的毋润生于丹江口大桥前的珍贵影像


丹江口往事

1968年,年轻的毋润生积极响应“知识分子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号召,分配来到省公路局第四工程队,来到了距离故乡南昌一千多公里外的湖北丹江口,支援当地的桥梁建设。在那个年代,丹江口还仅仅是一个不怎么知名的小县城。大桥的修建对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意义非凡。

“我在工程队,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桥梁各部位的测量和放样,兼打混凝土。白天测量放样,晚上打桥墩沉井混凝土。桥墩在汉江中间,沉井随着空压吹沙机的轰鸣声,大量的沙吹出沉井外,慢慢的下沉,沉到一定的高度,并嵌入岩石内,然后再浇混凝土。我们在沉井内手握振动棒,不停的来回振捣混凝土,有时候因为白天太累了,晚上看着很容易打瞌睡,其实那样很危险,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现在想起来还挺幸运的。”毋润生笑着回忆道。对于最初的那一段经历,每一个细节都记得十分清楚。

y7092.jpg

丹江口大桥当年的施工现场

丹江口冬天的长夜,寒冷而漫长,气温零下十几度,滴水成冰,呜咽的北风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所有人都住在油毛毡搭成的棚子里。实际上就是帆布刷了一层沥青,只能防雨。冬天内外温度几乎没有区别,冷的时候只能在里头点一个火盆取暖。就这样还得要注意防火,因为芦苇编织的墙壁还十分易燃。大家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在棚子里相拥取暖。”

尽管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但毋润生却说,那是他人生中收获最多的一段时光。“当时的工作都是通过老师傅们的言传身教,我们边工作边学习。那时候的老师傅都特别的细致负责,对待任何工作都一丝不苟。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他们那种精益求精的专注,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

y7093.jpg

2007年《中国交通报》上关于毋润生机务管理创新的报道

奔波在一线的公路人

1996年,毋润生升任湖北省公路局副局长,在这样一个岗位上,他分工负责分管全省的养护,机务,渡口等工作。为了掌握第一手的情况,他全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奔走在各个项目的施工现场。无论是渡口的安全管理,机务的机械设备管理,公路的养护管理,毋润生凡事都亲历亲为。他说“如果作为决策单位的领导,对下面的具体情况不了解的话,决策者就拿不出很好的方案,就不知道经费真正应该用到哪里”。

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出身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副局长,他常常深入基层与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在路面、桥梁施工工地、公路水毁抢修现场、公路管理站房、繁忙的渡运码头,一同研究公路建设与管养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技术难题。“或许是受到老一辈工程人的影响,我对事情也比较认真。那个时候碰到什么难题,经常和现场的一些同志们共同钻研,有时候下午进去,第二天早上才出来,直到问题解决才罢休”。

凭借着这样一股子钻研精神,四十多年来,毋润生多次获得部、省级科学进步奖,尤其是他的“缩短半刚性路面基层养生期”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自1996年至2000年在湖北省内80%以上的地域得到了推广,为国家节省了近860万元的资金。直到今天,该项目的研究成功依然在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为一名从基层逐渐成长起来的副局长,他深知公路工程一线工人们的辛苦。尤其是那些坚守在荒凉偏僻山区的同事,不仅居住条件恶劣,还需要常年坚守岗位,很难回一次家。为此,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特地前往那几个条件最差的公路管理道班站,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年除夕,他都会前往分管的长江公路汽车渡口,与现场负责安全渡运的同事们一起守夜。

如此亲民的举措让毋润生在基层积累了非常高的声誉。在任期间,他提出了“以站为家,以养路为业,以养好路为荣”的十五字真言。号召湖北公路从业人员,都能够把公路养护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办。提倡养路光荣,科技兴路。至今依然鼓舞着一代代的湖北公路人为全省的公路事业努力拼搏。

农村公路发展的新高潮

关于近几年来湖北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毋润生介绍到:“截止到2018年底,湖北省目前已修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4.1万公里,其中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达到了五个。这样好的成绩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紧密相关。自2014年国家提出“四好农村路”的新要求以来,全省乃至全国‘四好农村路’工作都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

QQ图片20190807103831.png

今年4月,湖北省公路学会组织100余名地方公路局代表前往浏阳考察农村公路建设

这个趋势最直观的反应,就是为各地农村公路的修建带来了大量充裕的经费。毋润生进一步介绍道:“以往湖北省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始终面临着基数大,基础差,投资相对不足,技术标准不高,发展深度不够等难题。尤其是资金筹措困难,长时间困扰着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农村公路的修筑质量相对比较差,工艺不过关,进而导致路面经常性的破损,失修,造成行路难的现象。”

 “以往农村公路,三米宽,一公里的费用只有3-5万元,这样的经费是远远达不到施工质量要求的。几乎是修一公里坏一公里,因为路面的基层不过关,在原土基上强行修筑水泥路面。地基的硬度和强度根本不够,问题的根源迟迟未能解决,所以再怎么修路也是坏的。”

“新政出台后,政府加强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精准扶贫领域,不仅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资金投入,更是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技术投入。我们学会也多次组织农村公路的研讨会,举办以农村公路建养为主题的技术培训班,调研全省的农村公路的修筑情况,打造精品工程,用精品农村公路助力新农村事业的发展!”

y7094.jpg

湖北省公路学会组织80余位专家考察平潭大桥

学会的生命在于活动

自2008年履职湖北省公路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以来。毋润生主要负责分管学会的科学普及、学术交流、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工作。这些年来,对于省公路学会在推动全省公路事业发展中的功能和定位,他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他说“学会的生命就在于活动。学会在经常举办各种培训班、专家讲座、组织到省内、外公路桥梁工地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等活动就加大了学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如果不进行一系列活动,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学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学会既是一个大的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工程技术人员获得新思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重要渠道。”

为此,湖北省公路学会每年都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外省参加学术交流和技术考察活动,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每年分三个片区有针对性的组织专家讲座、学术交流。至今总计已有8000余人次参与了活动。极大地普及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了全省公路科技应用水平,获得了来自活动参与者,主管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学会的重心放在了推动省内农村公路的建养管方向上。今年4月,湖北省公路学会组织了全省100多位地方公路局的代表前往湖南长沙县和浏阳市,分别考察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及“路长制”的建设情况。毋润生介绍道:“像这种百人规模的大型考察活动,学会每年都会组织2-3次,通过实地学习走访,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未来,学会还会举办更多的活动,让更多的从业人员加入进来,提升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

尾声

1971年,丹江口大桥正式通车那天,看着欢呼的人群,毋润生兴奋地挥着手。对于他来说,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终于迎来了回报。更重要的是,他下定决心,这条路,一定要走到底!

y7095.jpg


后记

抵达武汉这天,恰好是入伏,气温高达34℃,长江火炉,名不虚传。但无论天气多么炎热,毋老先生对待采访却丝毫没有半点含糊。整整八大版手书的资料,囊括了近年来湖北省内的相关政策、数据以及他个人对行业的思考和见解。一笔一画,尽显风骨。他说“这是数十年工作养成的习惯”。我最后问他,是什么能让你连续五十余年保持对行业的热情?他说“修路是回报社会,造福于人民,做好事,一定会得到福报的”。

【编辑: 任 燕】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