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投稿须知     典型人物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丨公路变迁——致老一辈交通人
来源:大众网 时间:2019-07-26
公路发展70年,创造了无数辉煌,也磨尽了无数老一辈同志的青春年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在民间早已脍炙人口的肺腑之言,在公路事业蓬勃发展的70年中,无不是很好的写照。
杨元旦,浦江人士,在最基层为公路建设事业奋斗数十年,如今也是快到回乡安享晚年的年纪,说起这位公路老同志,临安区公路段的职工都是有些感慨:为公路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倾尽了自己的一生年华,有大家值得称道的一面。
从当初的工程建设(外业、蹲点施工)到后来转到路政岗位基层工作人员,在他这几十年的兢兢业业工作中,将自己辖区内的公路管理得井井有条,如今他在临安公路段城北公路管理所正在为公路事业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大家都说,所里有一个杨元旦,对所里的路政工作是一个不错的助力。
他也见证了这些年临安公路蓬勃发展的进程,他说1982年他刚刚进公路段时,他们面对的是一条条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他们勘测、设计、放样,从无路到有路,然后逐渐把它变成砂石路,车辆开过,石子四溅,大家就拿着大大的扫把将石子回笼,风里雨里,一路守护。直至90年代后,柏油路逐渐在临安的一些县道上出现,2000年后开始盛行,柏油路面铺设基本在夏天,大家不怕高温,热火朝天,才有现在临安公路的路网雏形。随后的年月也就是公路改型升级高速发展的日子,他一直默默地、认真地、努力地奋战在公路一线,大批的美丽公路、四好农村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杨元旦也从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到了两鬓斑白的中老年人。
杨元旦在城北公路管理所过着寄居式生活,在所里工作,在所里生活,吃的大米是食堂换的,吃的蔬菜是自己特制的泡沫箱里面种的,起早贪黑一心扑在所里,白天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辖区公路上巡查,发现路况问题就一丝不苟地去解决,从来不姑息,每一次和当事人的沟通,都是一场智慧的较量,如何让当事人在短时间内了解公路法律法规并按规定办事,是每一个公路人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的老同志杨元旦这方面的所作所为还是相当尽职,本着人性化执法的理念,以自己的行动捍卫公路事业的秩序。到了晚上,有时依然一个人在办公室忙碌着,只有空了,才会去楼上宿舍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老同志杨元旦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只有每逢节假日才会拎着大包小包坐上班车赶回浦江,去和家人团聚那短暂的时光。
从最基础的测量工作,到如今的公路管理工作,他每一次的“斤斤计较”,都是为了公路的通畅。他有一句口头禅,总是挂在嘴边,那就是“公路就是公路”。没错,公路就是公路,公路的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给大家通行之便利。所以管好公路,确保公路的通畅与安全,关乎每一位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多么朴实的一句至理名言啊!
近70年的公路事业发展,有无数杰出青年的努力,但付出最多的,还是老一辈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如今,老一辈同志即将面临退休,也更需要年轻俊杰崛起,多向老一辈同志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有担当、有作为的公路新青年,去接过老一辈同志手里的接力棒,为公路事业奋发图强。
70年了,我们的公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开山劈路、遇水架桥,到条条公路畅通无阻。老同志们用他们毕生的心血浇灌了这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生命之路,他们老了,但留给后人的却是无尽的便利。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不修路,无以富”,把路修好了,修宽了,这天下也就联通了,天下的联通,才能有我们这个社会的繁荣昌盛。


【编辑: 任 燕】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号

中国公路

中国高速公路